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工业区存在我难题15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1-15 18:20:12

工业区存在我难题15篇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精品  按:我国90%的工业园区都属于传统工业园区,规划得较早,起点不高,目前应该进行升级改造。无论是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园区,还是新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区存在我难题15篇,供大家参考。

工业区存在我难题15篇

篇一: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精品

  按:我国90%的工业园区都属于传统工业园区,规划得较早,起点不高,目前应该进行升级改造。无论是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园区,还是新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理念、低碳理念都在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状:近年来,我国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目前,经国家公示的省级以上开发区1568个,其中各类国家级开发区222家,还有各类功能区、集聚区、工业集中区数千家。东部沿海省市工业园区实现产值已占到本区域工业产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也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成为繁荣区域经济,推动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问题:在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园区数量过多、过散,有的园区规模偏小,产业规模效益不够;有的园区规模虽大,但特色不鲜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有的园区龙头企业带动性不突出,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部分园区以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为主,附加值较低,处于价值链低端;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足等。上述问题制约了工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策:面对以上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部分园区的做法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一、以创新产业突破口

  感谢下载载

  精品

  以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莘庄工业园区为例,苏州工业园区提出将用3至5年时间建设成为“全国转型升级的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把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重点做好了三项工作:

  一是全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启动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纳米光电、生物医药、融合通信、环保等6-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突破RNA干扰技术、大尺寸液晶LED背光模组、薄膜导电、下一代存储技术、通用CPU核心芯片技术等核心技术,形成30家左右上市企业集群,力争成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的低碳经济示范园区。

  二是推进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按照“聚焦重点、优化布局、服务产业、实现跨越”的要求,重点推进纳米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医药联合创新体、融合通信(虚拟)研究院、中科院育成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启动运作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打造纳米技术论坛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品牌论坛和高端会议,推动生物纳米园年内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

  三是加强创新人才支撑引领。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第四届“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加快推进人才结构转型,坚持引人才与引项目并举、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并重,力争每年引进具有世界水平的创业团队20个、海外留学人才500名,5年内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增长两倍,大专以上人才占就业人口比重达到50%。

  而上海莘庄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土地产出率如何进一步提高,这里土地价格较高,原来的老厂区和住宅区交织着,重新规划不可能,只能通过循环经济的理念,采用腾笼换鸟策略,并在企业和单位内部引入精细化、制度化管理。莘庄工业园区所走的道路是传统工业园区的升级改造,在改造中,严格企业入驻门槛,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都是要坚持的原则。如,强化绿

  感谢下载载

  精品

  色招商和环保前置审批,对当前虽有市场,但技术落后、破坏生态的项目不批准,按照发达国家的环保惯例,实行土壤本底检测检查。

  二、突出低碳理念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江苏常州钟楼工业示范园区和安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和商务部联合组织的专家论证。这三个园区在规划中突出了“低碳生产、低碳产品、低碳产业和低碳生活”的理念。(一)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城区,具有典型的都市化特征,园区与周边区域没有明显的界线和分隔,园区内部和周边的环境敏感因子较多,与其他工业园区具有明显的区别。该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面临许多挑战,包括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如何构建、老工业基地如何提升产业能级、成熟产业之间如何构建生态链、都市工业区如何控制生态风险等。为此,漕河泾开发区定位为产业高端、资源高效、生态安全、机制创新的多功能综合性科技生态产业园区。产业高端,要求园区充分依托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与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产业形态和产业能级提升,实现产业向高端化和低碳化发展。资源高效,就是要通过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逐步降低资源消耗,强化污染控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污染排放的降低。生态安全,要求完善园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要素组成和分布,提高绿地的环境风险抗御能力,加强园区环境风险源的识别、跟踪和管理,强化园区风险控制能力建设。机制创新,则要求搭建园区环境监管平台,建立园区企业生态化改造推动机制,完善生态工业园创建保障机制体系建设。

  感谢下载载

  精品

  (二)江苏常州钟楼工业示范园区:自建园之初就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走低污染、高环保之路,精心打造一个低碳、高效的生态工业园区。园区拒绝引进电镀、印染、化工等高消耗、低产出的污染型企业,主要是引进低消耗、高附加值的企业,如太阳能新材料行业、环保新材料行业,积极引导发展服务外包业和总部经济基地。同时,园区在创建生态园区建设中加快3个转变,即从环境建设向生态建设转变、从项目建设向产业建设转变、从经济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按照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的总体要求,园区重点从低碳生产、低碳产业、低碳产品、低碳生活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发展。园区推行低碳生产,从招商源头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及高附加值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减少能耗、物耗;推进低碳产业,以现有的复合新材料为主,以太阳能新材料、环保新材料为补充,构建园区低碳产业平台;生产低碳产品,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节能降耗服务;推行低碳生活,以园区绿化景观建设、生态小区建设、绿色学校、节能政府等建设工程来推进,引导公众生活方式向低碳方向转变。

  

篇二: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当前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策略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工业园区建设的势头正盛,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建设结构不合理,园区管理系统等建设问题。其中还包括企业融资、废料处理、生产系统不配套等问题,以至工业园区的不合理运营,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打造智能化、生态化工业园区,本文对此现象行调研,望对工业园区改造升级提供有效的借鉴方案。

  关键词∶工业园转型、建设荒废、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乡镇政府大力建设工业园区,以达成招商引资、加速经济发展、进行工业技术引流的建设工作。但由于政务人员对工业园区建设了解不足,无法进行专业的工业产能附加值判断,导致许多中小型工业企业大量涌入。加之企业管理难度较大,政府部门难以对其进行有力的监管,使得行业发展参差不齐、环保理念落后,工业园区建设反而破坏乡镇原有生态环境。又由于绝大多数产业园区却处于难以融入产品市场的经营状态,急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本文主要在上述现象的环境条件中进行探究并对工业园区发展转型方面给出合理的建设意见。

  一、区域性工业园区建设及发展概况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其建设目的和产业发展方向是方案规划的指向标。在园区建设中,是建设人员和方案设计者必须明确知晓区域经济状况、产业分布构成以及园区产业中下游关系等。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依据当地政府出台的帮扶政策并严格依据行业内相关标准进行经济考量。但政府规划并不能完全跟进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建设时应考虑市场消费的实际需求和未来趋势等变量。目前,已有部分优秀工业园区同时具备容纳上、中、下游各层分工的生产、销售、经营单位,使经营市场遍布各类消费人群,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但工厂企业受到物资运

  输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产出商品在市场上难以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造成乡镇级别工业园区大量闲置荒废。这不仅对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更对乡镇建设工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资源浪费。

  1.当前工业园区建设问题及改进策略

  工业园区是政府为实施经济目的所划分的建设用地,以其多元化的用途和系统化的经济产业发展为特色为政务与商业活动的衔接提供平台,其经济性和产业发展对城乡经济振兴、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工业园区建设现存问题

  各地政府在大力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时往往忽视市场经济特性,导致同一范围内多个园区交错存在,造成园区内产业链单一、同类竞品不良竞争等现象。更有甚者,乡镇级别的工业园区建设存在扶持政策敷衍了事、污染物难以处理等问题。列举其中较为典型的问题∶

  (1)旧城工业区改造问题

  部分县镇级政府将工业园区设立在行政直辖范围的旧城区部分,这种选址模式有助于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更贴近市场需求区位。然而此种设计受旧城原有范围限制,工业用地面积不足,或难满足工业生产需要。[1]加之旧城区道路建设年限久远、住宅分布复杂,难以满足园区企业工业运输及物资仓储等要求,若强行调用民用住宅进行改造,仍要面临严重的建筑改造和生产安全问题。

  (2)乡镇工业园区闲置问题

  在乡村振兴工作阶段,政府引进工业园建设。但一些偏远地区的农业市县工业基础过于薄弱,不适合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搞工业园区建设。一些领导干部出于政绩考虑盲目跟风,相邻村镇互相照搬导致乡镇工业园区疯狂建设,而实际建设内容却流于表面。[2]据可靠数据,目前省级以下政府在工业园区审批建设数量占比较高,其中,省级政府审批的占比为32%,地级市政府审批占比高达59%,后者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造成的竞标混乱问题更为明显。虽然工业园区有增长当地

  经济的优势,忽略企业投产问题的园区是不可行的。设好的园区因无法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荒废,更是对乡村振兴建设的投资浪费。

  (3)废物处理问题

  目前,工业园区污染中射产生的施工废物,生产活动中的废水、废盐、工业污泥、飞灰等污染物占比最大。除此之外,对于废物的处理也停留在传统的焚烧、填埋、河流排放等对环境污染伤害较大的方式,不利于园区可持续发展。无企业极可能在当前工业园区容污率达到极限时,抛弃并寻找下一个工业园区,造成一次性使用、永久伤害的问题。

  2、有关园区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家系统工业园区应具备完善的上、中、下游市场消费层次,依据各层次的产销分工进行合作经营,在产业园整体基础上借鉴其它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环境、制造经验等优势。政府在出台一些政策时,不仅要考虑现阶段的执行情况,还要考虑发展与规划的连续性。制定新政策的同时,应借助于园区整体优势,使每个产业模块互相促进,实现1+1>2的市场效应。

  在环境问题上,园区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采用清洁材料,实行源头上控制废料产生。在降低企业资源消耗的同时尽可能将生产副产品在本园区内交易增值,降低不必要的物流成本。严格管控废料焚烧填埋处理方式,鼓励废物综合利用,严格执行废水、污泥分类处理问题,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有效的处理排污方案。

  3、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工业园区建设调查中不难发现,省级以下政府存在不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现象。应在已建成的工业园区实行企业测评标准,对于荒废园区大力“断尾”,以降低园区建设的损失。完善园区企业评价体系,提升管理服务质量,避免园区项目“一人一政策,一人一趋向”的换血改动,做好科学合理规划和制度改革,帮助园区招商企业完成商业融资,使工业园区向好向优发展,达成工业园引资的根本经济效益。

  三、工业园区生态化、智能化发展探索

  工业园区不仅为工厂招商、运营、引流等商业活动提供空间基础,更为学术机构与高科技产业的科研成果市场化转变提供了物质条件。[3]我国工业园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鼓励政府一并扶持高新型技术企业入驻发展,引进高新型技术人才,模块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促进工业园区产业升级,使生产标准向国际先进生产规范看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态势。

  总结∶我们应积极建设工业园区生产工作,使工业园区升级不止流于书面表达,而是切实体现在建设中。在政商合作环节,我们应大力发展智能生态产业,与园区企业共同创设有利于经济向好发展条件。在此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获得结构优良、管理和谐的工业园区建设体验。

  参考文献∶

  [1]李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园区[J].山西建筑,2007年,第30期.

  [2]王庆高.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山东经济,2007,(09),149-150.

  [3]阮延华.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型化工园区[J]上海化工,2015,(07),7-9.

  胡笛男1981年1月杭州浙江北龙建设有限公司321021本科工程师工业厂房(产业园)开发与建设

  

篇三: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经济总量尚有差距,街道经济总量不足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2、产业层次不高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甘泉街道的第二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以两头在外的委托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竞争力低,不利于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则有待进一步的扶持。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生活性服务业其规模相对偏小,服务水平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则相对薄弱。3、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第二产业中的企业规模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且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加上大多数龙头企业的本地关联性薄弱,导致主导产业

  定位不明确,缺乏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具备现代工业园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组织系统。

  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塑胶、五金类企业分布相对集中,电子、印刷、家具次之。即使是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各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无法将有限的产业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打造转型、升级的平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形成具有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4、产业发展缺乏相关指引,导致各工业区产业类型雷同

  平湖街道内现状的工业区数量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引,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各工业区的产业类型盲从性以及雷同性高、协同性差,同质化竞争严重,其中以塑胶、五金、电子三类产业的雷同性最高。加上各工业区的经营管理均处于初级水平,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类型的雷同性。

  此外,各地的企业分布则呈“盲、散、杂、乱”的特点,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5政策支持有限,保障力度不足

  由于对前瞻性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现有工业区的租赁对象大多为低资本投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企业.

  政府相关的发展指引与地方发展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缺少相应的沟通途径以及专业化的咨询平台,导致众多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工作受阻,从而降低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另外,对产业配套设施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现有产业配套跟不上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制约了此类产业的发展,对产业投资环境方面的投入也亟待加强.

  6、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土地问题始终是硬约束,在国家继续严把土地闸门。从严控制耕地“农转用"的背景下,用地指标不足,征用地难度大,影响了重地项目的报批率、供地率,特别是我街道可利用土地几乎为零,用地紧张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7、人才匮乏街道虽然凭借紧靠城区的优势,吸纳很多人才到这里工作,但由于我们没有为他们创

  造一个人才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场所,又加上企业主不肯投入为人才进行再学习培训的经费.出现了人才引进容易,留住人才难的状况。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的短缺,这很难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规划原则

  1.2.1“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

  通过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1。2.2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循环经济发展要纳入镇村二级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政府要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强化监督,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平台,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激发各类资源消耗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2。3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2。4科技先导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教兴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紧密结合,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道路。

  1。2。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把发展企业与循环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循环经济建设中保护和发展企业,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托白山工业园,扬州北高速出口,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产业层次,培育产业

  

篇四: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

  考

  2008-10-27

  最近,我们对我市市县两级开发区和部分乡镇工业小区进行了调研,并赴益阳、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与考察,对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些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市工业园区的现状

  全市现有市级开发区一个,县级开发区5个,乡镇工业小区14。其中县市以上6个开发区中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1个,经国家发改委2005年终审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个,以产业园形式客观存在的2个。至2007年底,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共计85.32平方公里,其中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体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目前全市已开发15.7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去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实现利税16.6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28.8%。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进步较快,已成为娄底工业重要的增长极。主要表现在:

  1、热潮高涨,总量逐步放大。自2003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园区发慌展的热潮。我市开发区经济总量可以说是从零起步,成几何级数增长。2007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倍,比2005年增加了28.4倍。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23.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其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较快,规划配套较好、管理比较到位,成效较大。短短的四年多时间,坚持

  科学发展,累计引进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突破60亿元。2007年新引进项目达20个,合同引资近3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突破了1.6亿元。目前建成投产项目6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0.6亿元,是2003年的40倍,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贡献率

  也达到了4%,预计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2.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

  2、势头强劲,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最近几年我市加大力度对园区规范和配套设施的改善,各个工业园区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发展势头逐年趋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工业企业管理的加强,园区企业的工艺和管理技术水平先进性逐步显现出来,园区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人均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2.3万元,是全市规模工业的1.86倍,比上年增加49.8万元,增长54%;人均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万元,比上年增加10.2万元,增长50.24%。

  3、来势喜人,企业盈利水平逐步向好。2007年,全市68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46亿元,增长15.2倍,虽亏损企业由原来的2家扩大到了现在的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从去年的77万元增加到了1854万元,但亏损面和亏损比例明显好转,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二、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我们在短短的四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常德益阳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区域布局等方面均与之相距甚远,发展后劲也后劲令人堪忧,作为推动娄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极尚未形成。目前面临着以下瓶颈问题:

  1、存量土地紧缺使项目引进欲上不能。这是目前严重制约园区发展和工业项目引进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市每年的全部用地指标在3000多亩,下到开发区的更少,据测算,全市土地储备要在8000亩左右才能基本保证市、县6个开发区的开发,现在实际相差达6000亩。而事实上,目前我市一些园区每年多的只有600亩,少的仅150,不够做一个项目。这几年,各园区靠原来储备的一点“老本”早吃完了,没有新的土地储量,再好的项目也入不了园,来谈的的项目只得因此而落空。

  2、融资艰难使园区建设发展供血枯竭。大发展需要大投入。推动园区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先说设施配套,这主要是当地政府的事情,根据各园区情况这一项投入约在3-8亿元不

  等,由于市县两级财政艰难,因此争取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而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外,其它各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前段各个开发区都已从开发区都已从开发银行贷款1亿元左右先期作了投入,后期随着还贷压力的增加和国家紧缩银根将使贷款难上加难。冷水江市是我市财力最好的县级市,其开发区的配套投入都欠帐甚巨,开发区连几条主干道都修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得向入园的天宝紧固件、金鹰服饰、三A化工等企业借资5850万元,企业哭笑不得,叫苦连天。至于其他几个县级开发区更是捉襟见肘,其状况可想而知。再说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问题,调研中各开发区除三一重工之外的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谈到融资难问题,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特别是一些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过来的企业老板,与以前冰火两重天的融资现实使他们后悔不迭,意见甚大,甚至产生亏本撤离的念头。目前中小企业基本不能从银信部门贷到资金,银信融资形同虚设,一批拥有好项目、有着好前景的中小企业因资金瓶颈而不能迅速做在做强,更有甚者,市经济开发区有2家企业因资金断链而倒闭。更有甚者,由于缺

  乏资金,企业用于生产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新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产品难以更新换代,市场营销网络难以健全,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体制机制不顺使园区发展举步维艰。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从上层看,全市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工作机构。市里有一个领导小组,但下面园区有事几乎不可能找到领导。发改委设了一个园区办,但只有审批职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活动,且一个科室去协调管理处级配套的开发区显然不现实,园区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二是从中层看,园区的管理体制五花八门。有的是区政合一的“准政府”模式,有的是名义上以经济建设为主,实际上是无任何职权的协调办事模式,有的是上级政府的委托机构,有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有的甚至连名份都没有。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工作实效,有名无实的管理模式式使园区工作困难重重。如冷水江开发区采用协调办事模式,因地处三镇交接地段而又没有相应的职权每年光是协调矛盾需要多支付的协调费用就达500万元以上,并且工作效果还得看人眼色,每推进一步都颇费周折。三是从下层看,很多开发区内设机构不规范。我市各开发

  区由于没有上级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或授权不到位,很多事情难以真正“封闭运行”,审批手续繁琐,政务环境不优,一个项目从立项、环评到报批、报建,没有半年以上拿不下来。涟源入园企业主反映,“办证可以办死个人”。娄星区开发区曾为一个企业跑了200

  多个科室,盖了40多个章。而在益阳,园区项目从启动到投产平均周期仅需7个月。

  4、园区配套滞后使园区企业发展成本巨额增加。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如新化的入园企业主为水电的问题苦不堪言,反映强烈。冷水江开发区的天宝紧固件因项目建设的需要不得不垫资修路,待项目建成后又必须二次修路,成本大

  幅上升。金鹰服饰因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和物业管理等问题成本也有所增加。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配套设施滞后。企业反映,这不仅千万职工生活极为不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给企业带来了“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外面的人才“引不进”,里面的人才“留不住”。市开发区星源电器阮总反映,他们因招不到人只好花“血本”挑选员工送出去进行培训,而培训好的人也留不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开发区餐饮、文体休闲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职工下班后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三是物流配套滞后。市开发区几家企业主要反映,他们不少货物不得不通过长沙物流公司中转,既浪费时间,又千万物流成本大量增加,有时还因耽误生产进度,千万合同违约而吃官司赔钱,因此感到在娄底创业很不方便,很不畅快。石门工业区五江保温瓶厂吴总反映,由于物流不畅,他们所需要的由涟钢生产的板材需要通过长沙再购回来,每吨增加运输成本多达160多元,每年需要为此多付出成本超过200万元。

  5、产业支撑乏力使园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市园区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偏低,暂时还拿不出叫得响、优势突出的主打产业。在产业布局上缺乏有序的产业规划,在招商引资上缺乏目的性,有点“饥不择食”,不是围绕产业找企业,而是先引进企业再找生产。这使园区发展陷入一种无序状态,往往机械、食品、电子、化工、能源、环保等各类企业混杂,摆布混乱,各类产业单打独斗,生存成本增加,发展难度增大。我们这次看到的常德灌溪开发区着力发展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

  造业,预计2008年年底投产的中联重科建筑机械起重机技术扩改项目可年创产值30个亿,而依托这一企业,又相应引进长沙中德、迪格物贸、浦元机械、唐桥机械和多田野等5家配套企业和17家上下游企业,建成了年产值10多亿元的中联重科产业配套园,真正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比较而言,我们的园区既缺乏这方面的思路和务实

  的工作,更谈不上建成这样的产业集群。一个明摆的例证,围绕涟钢薄板而建的产业集群,到现在还停留在口号规划阶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入园目的主要出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其目的在于吸纳我市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没有与我市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积极性不高,因此根植性不强,造成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6、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我们在市内园区调研时,几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乎所有园区都说这也难,那也难,面对土地、资金等瓶颈束手无策,而益阳、常德等地虽然同样也面临这些问题,却显得从容得多,思路宽阔得多。如解决土地报批问题,益阳开发区就大胆把城区企业搬迁作为“项目”巧妙包装向上报批土地,实质上企业没有搬迁,而土地却成功批回了,解决了项目用地的燃眉之急。如常德只要项目签约,马上就能以原储备土地解决新项目用地,再以新项目审批用地指标,实现滚动发展。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益阳一方面成立华益担保公司,另一方面敢于把城区公益性用地包装成工业用地向银行抵押贷款,又成功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常德开发区在解决资金难的问题时,对金融部门为园区中心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贷款提供中长期贷款的,开发区按贷额给予奖励。同时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到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纺织工业园修建标准厂房,实现了中小企业、创业园、政府三赢:中小企业解决了因资金限制无钱建厂房发展无平台的问题,企业园投资商赢得了租金,政府既解决了建设资金和土地的问题又赢得了税收。对比其它地方,我们认为自己在推进开发区的发展上还囿于常规,不敢突破,以至于碰到了“拦路虎”办法不多,踌躇不前。三、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来抓。1、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园区经济作为区

  域经济的龙头来抓。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必

  然要求,对于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园区真正建成改革开放的实验园、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形象的大舞台和小康娄底的辐射源。2、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体制机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到不到位,关键看领导的图谋是不是到位。要求各级领导学习常德“党委、政府‘一把手’要用30%、50%以上的精力抓工业、抓园区,分管领导用70%以上的精力抓”的经验,切实把园区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直接掌控园区发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尽快成立全市统一归口的园区管理协调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全市园区的开发建设。在园区管理的模式上,建议选择“区政合一、以区带乡、事权统一、特区特办”的模式,划定行政区域,切实赋予园区强有力的行政职权。3、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一是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巩固和发展与省开行等国有银行战略伙伴关系;把引进民营商业银行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国有银行贷款难的僵局。据了解,在江浙沿海一带,只要项目报批报建成功,立马就有商业银行上门询问需不需要贷款。而国有银行普遍有“惜贷”心理,去年市里在新化召开银企洽谈会,确立了70多个银企合作项目,但至今没有一分钱到位。二是要搞活土地经营,盘活土地资产,利用土地筹措建设资金。重点要学习益阳经验,把市内诸如珠山公园、石马公园等公益性用地、闲置用地、保留山地包装成项目作为抵押用地申请贷款作为主攻方向。建议在开发区设立土地储备中心这样可以实现资金在开发区内部周转,或者借鉴常德经验,开发区适当提供贴息支持,由市财政垫付资金进行空转,这等于是帮开发区每年争取了几千万元的流动资金。三是要积极开拓民间融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成立

  产业发展基金或者担保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做在做强。坚持“民办民有民受益”原则,吸纳民间资本修建标准厂房、参与启动中心企业创业园或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四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甚至可以考虑将开发区整体打包上市,向市场要资金。4、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一是要合理调配好土地指标,集中力量保重点。二是搞好土地储备,搞好滚动开发,解决土地审批比项目落地“慢半拍”的问题。三是做活集体土地利用文章。根据现有政策村级实施自治,村办集体企业土地政策相对宽松。当年搞乡镇企业土地瓶颈制相对较少,珠海等地的开发区就是靠打村级集体土地利用“擦边球”成功解决了土地难题。5、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全力以赴狠抓园区大项目建设,用大项目扩张大企业,用大企业引领大发展。可以考虑在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率等指标方面严格把关,以投资达到一定额度的项目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如益阳曾因某项目老板看中税务局地段而把税务局整体迁走。常德得知中联重科打算易地扩建后,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十余次登门与中联进行协商,郑重承诺提供全面优惠政策外地的这些做法不可复制,但起码我们可以学习这种“以在项目为重”的理念。6、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调度考核是园区发展的动力所在。常德、益阳等地对园区实行定期调度外,每年还安排数千万元的资金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投资服务等项目进行奖励。我们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全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淡化对除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之外其它社会管理类指标的考核。另一方面要重点将基础设施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户数、工业增加值、入库税

  金、固定产投资额等五项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重奖到人”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各级园区抓建设的主动性、抓项目的针对性、抓发展的积极性。

  

篇五: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

  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

  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

  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

  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

  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

  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

  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

  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

  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

  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

  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

  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

  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

  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园区

  指标面积(平

  已入园企业(户)

  销售产上缴税小微企业值(亿金(亿成长园建

  园区等级

  -!

  方公合规上规下元)

  里)计企业企业

  顺庆工业集中区101216556

  134

  高坪工业集中区101307555

  248

  嘉陵工业集中区1116363100280

  阆中工业集中区12953857

  120

  南部工业集中区978735

  280

  西充工业集中区628280

  65

  仪陇工业集中区5.5693435

  108

  营山工业集中区

  5622933

  140

  蓬安工业园区南充经开区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

  合计

  7624913210

  14.5———

  —

  ————

  —

  908084543541585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元)设情况

  4.1

  未启动

  —

  2.8

  未启动

  省“51025”园区

  2.1

  已启动

  —

  省知识产权保

  1.1

  已启动

  护试点园区

  3.0建成11万㎡省“51025”园区

  省新型工业化

  2.2

  未启动

  示范基地

  1.8建成3万㎡

  —

  启动2万㎡

  1.6

  —

  主体建设

  1.5

  已启动

  省“51025”园区

  —

  —

  省“51025”园区

  —

  —

  —

  20.2

  —

  —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

  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

  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

  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

  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

  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

  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

  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

  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

  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

  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

  表二

  指标产业名称

  “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情况表

  园区名称

  规上企业户数

  嘉陵工业集中区

  3

  高坪工业集中区

  1

  南部工业集中区

  1

  油气化工

  阆中工业集中区

  2

  仪陇工业集中区

  2

  南充经开区

  0

  小计

  9

  顺庆工业集中区

  16

  嘉陵工业集中区

  13

  南部工业集中区

  19

  机械汽配

  营山工业集中区

  5

  蓬安工业园区

  10

  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

  0

  小计

  63

  高坪工业集中区

  8

  嘉陵工业集中区

  14

  阆中工业集中区

  8

  南部工业集中区

  3

  丝纺服装

  西充工业集中区

  5

  仪陇工业集中区

  3

  营山工业集中区

  4

  蓬安工业园区

  5

  小计

  50

  顺庆工业集中区

  7

  高坪工业集中区

  15

  嘉陵工业集中区

  17

  阆中工业集中区

  30

  轻工食品

  南部工业集中区

  30

  西充工业集中区

  17

  仪陇工业集中区

  27

  营山工业集中区

  17

  蓬安工业园区

  21

  小计

  181

  合

  计

  303

  销售产值(亿元)

  16.52.31.01.857076.875.172.166.252.954.50320.828.355.014.719.312.94.220.018.9173.332.049.680.373.8102.044.450.661.270.3564.21135.1

  -!

  表三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情况表

  园区

  指标

  主导产业

  规上企业户数

  销售产值(亿元)

  顺庆工业集中区

  机械汽配新材料

  163

  高坪工业集中区

  丝纺服装

  8

  电子信息

  3

  汽车汽配

  13

  嘉陵工业集中区

  丝纺服装

  14

  食品饮料

  9

  食品医药

  12

  阆中工业集中区

  旅游及休闲制品

  5

  机械机电

  19

  南部工业集中区

  家居建材

  19

  食品饮料

  11

  西充工业集中区

  有机食品丝纺服装

  175

  轻工食品

  27

  仪陇工业集中区

  纺织服装鞋帽

  3

  天然气化工

  3

  营山工业集中区

  机械汽配

  5

  轻工食品

  17

  轻工食品

  21

  蓬安工业园区

  机械汽配

  10

  石油化工、天然气精细化工、

  南充经开区

  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

  /

  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

  /

  合

  计

  240

  75.117.528.311.872.155.057.127.510.766.266.735.344.412.950.64.258.052.961.270.354.5

  /

  /

  932.3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三)约束性指标控制情况。从项目建设控制指标看,全市

  11个园区都在控制标准内(建筑密度≥60%,容积率≥1.0)。从

  资源消耗控制指标看,11个园区单位产值水耗(立方米/万元)

  在1.45—3.5之间,单位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在0.18—0.43

  之间。从土地产出控制指标看,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00—110

  -!

  万的园区有3个(高坪、嘉陵、蓬安);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11—120万元的园区有4个(西充、仪陇、南部、营山);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21—130万元的园区有1个(阆中);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200万元的园区有1个(顺庆);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300万元的园区有1个(市经开区)。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100—110万的园区有2个(高坪、西充);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130—150万的园区有4个(嘉陵、南部、阆中、仪陇);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200万以上的园区有3个(顺庆、营山、蓬安)。

  表四“2+9”产业园区控制指标情况

  园区

  指标项目建设控制指标

  资源消耗控制指标

  土地产出控制指标

  顺庆工业集中区高坪工业集中区嘉陵工业集中区阆中工业集中区南部工业集中区西充工业集中区仪陇工业集中区营山工业集中区蓬安工业园区

  南充经开区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

  建筑密度

  61%63%62%62%60%61%60%63%63%—

  容积率

  单位产值水耗(m³/万

  元)

  单位产值能耗(吨标煤/万

  元)

  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就业(人(万元/亩)(万元/亩)/亩)

  1.8

  1.75

  0.41

  200

  210

  3.2

  1.2

  3.5

  0.33

  100

  104

  2

  1.2

  2.95

  0.41

  110

  150

  2

  1.0

  1.45

  0.43

  125

  132

  2

  1.0

  1.99

  0.18

  120

  144

  2.8

  1.3

  2.1

  0.36

  112

  110

  1.6

  1.1

  1.9

  0.3

  115

  139

  2.1

  1.3

  2.1

  0.41

  120

  200

  4

  1.2

  2.36

  0.43

  110

  205

  5

  —

  —

  —

  300

  —

  —

  ——

  —

  —

  —

  —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规划布局不够科学。一是个别县(市、区)工业

  园区规划前瞻性、指导性、权威性不强,缺少科学民主集体决策

  机制,存在一定“长官”意志和以商定规现象。园区规划与城市

  -!

  总规、土地总规之间衔接、融合不够,规划实施存在随意性,个

  别园区还存在“插花式”布局现象,园区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有

  待提升。二是产业规划布局缺乏全市一盘棋思维,存在“小而全”

  现象(入园企业类别在38个工业大类中占有33个),区域比较

  优势不突出,主导产业方向不清晰、特色不明显,制约了产业聚

  集式发展,比如西充、仪陇、营山、蓬安作为全省主体功能区规

  划确定的限制开发区域,应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但

  在园区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也布局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致使园区

  发展重点不突出。三是我市工业园区大多采取多园分离式发展模

  式,部分县(市、区)园区规划存在“碎片化”,影响资源要素

  的优化配置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加了园区运行管理和综合服

  务保障难度。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已经分为河西、河东、家居三大

  板块,为满足该县工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正在规划铁佛塘工业园

  板块;仪陇县新政、马鞍两个工业园区相距50公里左右。

  表五

  “一区多园”情况统计表

  工业集中区名称

  功能区

  备注

  南充经开区顺庆工业集中区高坪工业集中区嘉陵工业集中区阆中工业集中区南部工业集中区

  河西化工园

  顺庆潆华工业园、顺庆区潆溪镇工业目前约有8户企业在潆

  街

  溪镇工业街

  航空港工业园区、都京丝纺服装园、永安工业园规划为建材

  永安工业园

  园

  嘉陵工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阆中七里工业园区

  目前正启动江东工业园规划建设

  河西机械电子产业园、河东食品饮品目前正规划建设铁佛塘

  产业园、家居建材产业园

  工业园

  -!

  西充工业集中区

  多扶有机食品园、常林工业园

  仪陇工业集中区营山工业集中区蓬安工业园区

  新政河西工业园、马鞍化工园、光华光华拓展区为承接成都

  拓展区

  制鞋产业转移园区

  三星工业园

  拓展2平方公里打造机械汽配专业园

  相如镇机械冶金园、河舒镇轻纺食品园

  (二)园区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受

  开发成本、区位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配套等因素的影响,

  我市园区难以吸引高端前沿技术密集型企业,园区发展多以小企

  业简单集聚为主,入园企业大多为初级加工、原材料供应、劳动

  力密集型企业,上下游产业布局缺失,无法形成耦合度较高的完

  整产业链条。同时缺乏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

  集聚效应强的龙头企业,全市仅有吉利、鑫达、太极等极少数产

  业龙头。二是园区无序竞争加剧。我市虽对各县(市、区)工业

  集中区主导产业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但由于经济水平、区位条

  件、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各县(市、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缺

  少主动权和话语权,存在“拣到篮里都是菜”的思想,不分行业、

  不论大小,重复招引、建设了一大批低端产能,加剧了县域间同

  质化竞争,弱化了产业集群发展效益,导致产业集聚式发展困难,

  有时甚至在项目招引中还存在县与县之间的恶性竞争。譬如由于

  顺庆、嘉陵大力布局物流产业,作为全市物流产业发展核心的高

  坪现代物流园,目前尚未形成物流产业的集聚式发展。三是投入

  产出不匹配。我市园区企业大多为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品

  牌竞争力弱的中小微企业,导致土地产出强度不高,税收贡献较

  -!

  少,造成要素资源的低效利用。目前,我市一些园区平均投资强

  度100万元/亩左右,不仅离全省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单位土

  地平均投资强度大于120万元/亩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更与成德绵

  等发达地区平均200万元/亩的投资强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园区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尚处于探索中。全市工业园

  区中仅南充经开区具备区域内的行政管理职能,其它园区管委会

  属于政府派出机构,绝大多数园区管委会仅有30余名工作人员

  (含行政、事业人员),却承担着编制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管理服务、招商引资等多重职能,除嘉陵和蓬安外,其它园

  区管委会更承担着大量拆迁安置工作,占用了大部分人力,加之

  园区管委会与经信局在管理服务入园企业方面职能交叉,导致在

  园区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有所缺位。同时,我市工

  业园区由政府主导,园区投融资平台公司长期处于高负债运行,

  普遍存在用地指标紧缺、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要素保

  障不力、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财政、国土、住建、

  金融、水、电、气等多个部门(单位),园区管委会无法起到牵

  头协调、统筹解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健康、可持

  续发展。据统计,仅仪陇光华拓展区土地缺口达4000余亩,顺庆

  未来三年工业园区发展每年需要资金达10亿元以上。

  表六

  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基本情况

  工业集中区名称

  内设机构

  职责职能

  人员构成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顺庆工业集中区

  综合股、征地拆迁安置股、规划建设股

  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

  行政编制事业编制

  6人、10人

  -!

  理;负责工业区内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办公室、群众工作部、建负责设对规入划驻,企按业程服序务报、批指,导批、准协后调组和织监实督施管;行政编制13

  高坪工业集中区

  规划建设部、招商部、理;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负责园区内国

  人、工勤编制

  3

  财务部、企业服务中心

  有土地的征收、开发和“农转非”人员的供养与安置等相关工作;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协

  人、事业编制15人

  调园区投资项目用地工作。

  办公室、生产要素保

  嘉陵工业集中区

  企障业科服、务资科产、管财理务科科、、组建织设编规制划工,业按集程中序区报内批基,础批设准施后和组公织共实设施施;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

  行政编制

  16

  人

  规划科、工程建设科、

  安全生产科

  理;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办公室、财务部、规划和建设管理部、科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行政编制

  7

  人、

  阆中工业集中区

  学技术管理部、企业服务中心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工勤编制理;负责工业区内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事业编制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1人、12人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南部工业集中区

  综合股、规划股、工程股、财务统计股

  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行政编制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工勤编制理;负责工业区内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事业编制

  8人、1人、10人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西充工业集中区

  综拆理合迁部服安、务置企部部业、、服规工务划程部部管、、理建负;设责负规对责划入工,驻业按企区程业内序服的报务房批、屋,指拆批导迁准、安后协置组调补织和偿实监工施督作;管;行事政业编编制制

  6人、14人

  财务部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负责对外招商引资

  仪陇工业集中区办征划公地建室拆设、服迁部财务安、务部置项内部目审、推部规进、理组建负;织设责负编规对责制划入工负工,驻业责业按企区集程业企内中服业序的区务安报房内、全批屋生基指,拆础导产批迁设、监准安施协管后置和调。组补公和织偿共监实工设督施作施管;;行工业政勤编编编制制21人99、人人事、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办公室、规划建设股、

  营山工业集中区

  投资促进股、征地拆迁股、企业服务中心

  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行政编制8人、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工勤编1人、事理;负责工业区内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业编制11人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蓬安工业园区

  人秘股、建设管理股、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行政编制5人、规划与财务股、环境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工勤编2人、事

  -!

  保护股、企业安全生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业编制13人

  产监督办公室

  理;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表七2014年全市产业园区负债情况表

  单位:亿元

  序号

  园区名称

  负债额

  1

  南充经开区

  108.73

  2

  顺庆工业集中区

  2.93

  3

  高坪工业集中区

  10.49

  4

  嘉陵工业集中区

  8.68

  5

  阆中工业集中区

  2.74

  6

  南部工业集中区

  3.39

  7

  西充工业集中区

  3.1

  8

  仪陇工业集中区

  2.6

  9

  营山工业集中区

  0.15

  10

  蓬安工业园区

  0.77

  合计

  143.58

  (四)园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较低。产业园区公共服务、生

  产性服务和生活配套服务能力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园区研发设计、

  融资担保服务、检测检验、信息管理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

  计、律师事务所等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和商业配套、生活服务设施

  建设滞后,导致招引入园企业生产经营不便和成本上升,影响园

  区载体平台综合效能的发挥。

  (五)园区整体水平档次不高。目前,我市仅有南充经开区

  和蓬安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还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

  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也没有省级高

  新区,与南充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极不匹配。这既反映出南充

  -!

  工业基础条件差,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市园区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园区发展面临后劲不足和缩小差距的双重压力。

  三、对策建议(一)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要牢固树立全市产业“一盘棋”思维,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项目招引等方面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布局,科学规划各园区发展重点,合理布局支柱性、主导型产业,并要求各县(市、区)严格执行市上统一规划。及时出台我市产业招引利益分成实施方案,规定项目招引方和落地方的利益分成比例,防止各县(市、区)间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各县(市、区)要积极对接东中部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按照市上统一规划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大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力度,确保各园区形成2—3个竞争优势明显、集聚成效明显的支柱性产业。顺庆、高坪、嘉陵要着重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产业;阆中、南部要加快发展本地特色优势工业;西充、仪陇、营山、蓬安突出有机食品、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二)进一步完善承载配套功能。要继续加大对各园区的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2+9”工业发展平台,加快推动南充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顺庆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改变原有的工业单一发展模式,按照产城一体理念,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

  -!

  积极推进园区的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完善园区的医疗、教育、公共交通、文化娱乐、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把工业园区建成宜工、宜商、宜居的城市新城区。

  (三)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要向工业园区倾斜用地计划,优先落实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从而保障园区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要进一步拓宽园区投融资渠道,加大对园区平台公司的政府性投入,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新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工业园区发展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逐步降低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要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强化企业融资平台建设,采取政府担保贴息、搭建过桥资金等形式,化解入园企业融资难题。同时,要不断提高园区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实地测算项目用地规模,严格核实项目投资强度和上缴税金,对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上缴税金达到一定标准的项目,应给予适当奖励;对逾期不开工的,应坚决收回土地;对到期不投产的,应取消享受优惠政策资格。积极搭建中小企业孵化园,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真正推进园区集约节约式发展。

  (四)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在《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文件出台后,要认真研究中、省新出台的支持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最大限度用好用活上级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本地招商引资政策的含金量和吸

  -!

  引力,并要严格落实政策,及时兑现奖励。要改革园区运行管理体制,优化产业园区管理权限、管理模式和职能定位,更多地突出管理服务职能,强化管理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从而保证入园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要督促各有关部门(单位)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服务园区发展新模式,简化审批程序和办理流程,减少“中梗阻”,打造“直通车”。

  (五)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要严格产业园区项目的准入标准,积极鼓励引进技术含量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严格禁止引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加强产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要严格实行产业园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强园区废水的集中治理和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要推进园区自主创新建设,积极寻求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各类高新技术项目和研发机构,引导规模企业组建研发队伍,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进行自主创新。要加大政府资金对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园区转化。

  

篇六: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工业集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环境不优,功能配套滞后。虽然集中区在改善发展环境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问题和差距仍然突出,一是企业在部门办事过程中依然存在“推拖躲闪”现象,主动作为和服务意识不强,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认识不到位;二是思想不够解放,政策环境没有比较优势,与同类工业园区相比“大同小异”,没有突出特色;三是建设资金不足,来源渠道单一,功能配套不够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整体滞后于产业项目建设,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推进。二是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集中区产业结构从规划到实际入驻的企业,大部分都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很少,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方式相对粗放,模仿引进多、研发创新少,从事研究开发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富硒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低端扩张、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突出,产值大、带动效应强的龙头企业缺乏,“小而散”的项目建设依然存在,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三是制约要素明显,人才严重短缺。一是受经济下行、投资不足、消费疲软、环境不优等因素影响,园区征地拆迁难、招商引资难、融资贷款难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各类制约要素较多,相较于往年,开工项目少,项目储备不足,制约了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二是园区目前的中小企业都处在起步阶段,大多属于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有限,

  生产状况往往不能趋于正常,导致企业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招工难、难招工的状况十分明显。园区在自身建设过程中也缺少懂经济和金融工作的人才。

  四是体制机制滞后,服务水平较低。一是管理体制不顺。集中区管委会虽属于副县级派出机构,但政府赋予的权利有限,“园内事园内办”的目标难以实现,行政授权不到位、职能职责弱化、用人机制掣肘,使集中区工作开展受制于各职能部门,工作效率较低;二是服务效能较低。集中区入驻企业130余户,从业人员9000余人,但集中区内没有专门从事创业咨询、企业注册、项目申报、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建议1、追求高起点、高品位规划,把握集中区的“魂”。规划是集中区发展的灵魂。一是规划要前瞻。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超前完善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城市功能,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承接大项目、好项目做好战略准备。二是规划要有特色。不仅要体现产业功能,还要体现城市功能,不仅要展现工业文明,还要展现生态文明,不仅要立足经济发展,还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集中区产城融合发展。三是规划要务实。明确集中区定位、产业定位和城市功能定位,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一旦确立,须确保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2、实施集约化、特色化招商,培植集中区的“根”。集中区的发展,根基在产业集聚,根本在招商引资。一是坚持

  招商同选商结合。将招商选资作为“一号工程”,在产业链上寻求优势环节,在产业群上放大集群优势,在产业区上提升进入门槛,将招商引资与项目的环保水平、产业层次、节约集约用地、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率紧密挂钩,着力选择那些符合集中区产业定位、品牌价值高、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大项目,避免引入“圈地式”和“候鸟型”企业。二是坚持引资和引智结合。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引进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促进集中区企业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积极探索集中区同高校合作共建实验室或实习基地模式,吸呐具备高、精、专知识技能的各类人才。

  3、坚持市场化、多元化融资,增添集中区的“血”。投入是集中区开发的保障,资金是集中区发展的“血液”。一是创新融资理念,为集中区“引血”。从突破现有体制机制入手,将集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支持集中区融资平台进入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房地产开发建设领域,通过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提升其营利能力,增强融资实力;二是搭建融资平台,为集中区“造血”。采取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建立“资源整合、融资服务、经营管理”为一体的融资平台,将集中区的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基础设施经营权、股权等资产通过清产核资注入集中区融资平台,做大做实资产;三是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输血”。通过设立汉阴县中小企业增信基金,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引导企业进入多层次融资市场,通过挂牌上市,进行直接融资。

  4、发展高新化、减量化项目,锻造集中区的“肉”。以新型工业和工业现代化为导向,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淘汰污染“僵尸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好集中区在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一是推动产业集群。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把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链作为终极目标,追求上中下游之间的配套协作,强化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深入实施专利、品牌、标准等创新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探索技术高新化、生产生态化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培育,逐步培植盛发魔芋、星旗食品、硒汉豆制品为代表的富硒食品企业,以世茂化工、华晔制药、浩鑫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以中昌管业、满意建材、佳佳乐陶瓷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做优;二是鼓励创新驱动。借助创建创新驱动示范县有力契机,充分利用技改扩能项目,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探索建立以市场为纽带“产学研”互动机制,建立联合实验室,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是淘汰落后产能。坚持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快推进各功能区规划整合,化解建材、食品行业过剩产能,完善鼓励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型转产、腾笼换鸟等途径,积极稳妥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5、营造人文化、亲情化环境,孕育集中区的“情”。一是带着感情服务。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契约履行意识,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主动加强沟通,送政策、信息和服务上门,在优质服务中建

  立感情、增进感情,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无缝隙、保姆式服务;二是满腔热情服务。尽最大的气力、最大的气魄,帮助集中区企业解决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让企业“零跑路”,建设“零干扰”,服务“零不满”,环境“零障碍”,管理“零缺陷”,情感“零纠葛”,用环境留人、情感留心、服务留企;三是充满激情服务。运用“三项机制”,加强跟踪问效,强化绩效考核,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打破现有人事编制束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激发集中区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使集中区更具活力。

  

篇七: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当前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摘要: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全力把每个工业园区打造成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以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当前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给出了工业园区指导思想与原则,分析了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因严重的供过于求,导致园区土地闲置、标准厂房空置率高;招商模式过于单调,导致招商效果差;贷款融资金额庞大,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和园区廉政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园区配套不齐、企业综合成本上升等问题,提出了依法强制收回闲置土地,根据实际需要新建厂房,形式多样地盘活闲置厂房,提高厂房使用率;整合资源,提高整体招商能力;因地制宜,坚决制止盲目扩张,切实规避融资风险;加强园区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力度和进一步重视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切实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等策略,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关键词:工业园区;存在问题;改进策略1引言工业园区是伴随着国家为推进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一项加速发展形式,其能够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改进与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引导企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同时工业园区也是一个地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实现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平台。一个地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程度,是该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地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园区兴,则工业兴。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全力把每个工业园区打造成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以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推进工业化过程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抓手。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分析了当前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希望通过这一研究积极稳妥地搞好工业园区的发展。

  2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前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其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园区建设供过于求,导致土地闲置、标准厂房空置率高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要求每个区县都要建一家以上工业园区,一拥而上的结果使工业园区遍地开花,但成气候的较少。很多园区的入住使用率不高,大量土地平整出来后杂草丛生、部分标准厂房成了园区的摆设。主要原因是地方经济发展脱离客观实际,外地知名企业不来、本地企业或投机者大肆圈地,真正有企业来时土地价格又被无形抬高;其二是已建成的厂房购买者大部分是本地发展起来的企业或本省企业,很多企业在购买通用厂房时留有相当数量的发展空间,也就是其实际需求大大小于所购买的厂房数量,从而导

  致大量厂房空置,需要进行二次招商租售。2.2招商模式过于单调,导致招商效果不佳绝大部分工业园区在引进工业项目时,基本都是利用优惠政策

  吸引企业,主要体现在优惠的土地价格、厂房销售价格上,以及个案性质的资金扶持上,而在配套服务体系、人才环境、产业链、区域优势发挥等方面,招商力度显得乏力,然而即使在政策优惠方面,也很难有突出的亮点和特色,何况有些政策还存在可操作性问题。此外,园区在招商方面还存在指导思想方面的问题,很多工业园区只招大项目、大企业。然而,现实是大企业招不来,小企业又进不去,造成园区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合理,而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尽管市场表现力方面优势明显但由于园区管理认定其不符合要求,造成无法进入园区,给相关企业以及园区自身发展都带来了损失。

  2.3贷款融资金额庞大,存在巨大潜在风险近年来,不少工业园区规划和拆迁都好用大手笔,少则几平方公里,多则上十平方公里征地拆迁、“七通一平”整治,耗资巨大。可钱从哪儿来呢?当然是园区卖地和利用园区土地、厂房、甚至当地国有森林、园区道路等抵押贷款,可以说能拿去抵押的都会拿去抵押,且综合贷款利率较高,通常在10%以上。还有的园区管委会利用园区开发公司工会名义非法集资借款,潜在风险巨大。如市内某工业园区几年前就贷款上百亿,按10%综合贷款利率计算,一年也要10多亿占用费用,税收才几千万,土地财政也因房地产政策

  打压急剧下降,收不抵支已形成了严重的剪刀差,潜在问题相当严重。这类问题在当前普遍存在,部分地方领导还未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冷处理方式,本着在自己任期内不出事的原则,殊不知终有一天资金链断裂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4园区廉政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加快园区建设,地方政府普遍给园区管委会有很大的特权,在纪检监察方面也因园区的战略发展需要而放松了对其监管。然而园区在征地拆迁、土地兜底出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安置房建设等方面资金量大、项目多,招标审查流于形式,部分园区领导和建筑商相互勾结,巧立名目大肆敛财,腐败问题相当严重。2.5园区配套不齐,企业综合成本上升配套不齐几乎是所有新建工业园区的普遍问题,虽然各园区主管部门相继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是离现代工业企业发展所需配套预期还有相当距离。园区配套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吃、住、行等基本生活配套;教育、培训、娱乐等社会生活配套设施;还包括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所需的材料、物流、金融、酒店等商务配套设施。大规模工业园区选址一般说来就是原来的欠发达区域,整个配套体系都需要重新规划建设。园区配套不齐,导致企业综合成本上升,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建设项目启动前研究论证不够充分——当前很多园区设计图纸基本上是设计单位从多年前的旧图纸中直接调

  过来稍加修改就用的,并没有与现代工业企业的普遍需要相对接。甚至有些设计单位之前没有做过工业厂房的设计,建设开发单位也没有时间认真审核设计图纸,以致于厂房建完后发现问题重重。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同步实施——主要表现在标准厂房建成几年了,企业也应政府的要求进驻了,但是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员工无法在周边找到适当的居所,员工从居住地到工厂间缺少应有的公共交通工具,导致交通成本过高。通用厂房建设启动时,若能同时启动周边商品房及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大部分企业员工就能就地解决吃饭、住宿等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疑也适用工业园区建设。

  

篇八: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_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工业园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工业园区是县域工业

  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近几

  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打造__边境贸易加

  工园区,已初显成效。截至20__年11月底,__工业园区(一园二

  区即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和板伦冶金建材加工区)共入驻企业5

  家,涉及木材、食品加工等产业,就业人员120__人;年底预计完

  成工业总产值35680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120万元,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21400万元。拟入园企业6家;涉及矿物、化工、冶

  炼等产业。

  经济强县的突破点是工业,工业的主战场在园区,我们虽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重重困

  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园区项目审批难。县工业

  园区管委会自身职能弱、没有任何审批权限。企业办理的行政规

  范审批、项目建设技术性审批涉及园区县级职能部门和州级相关

  部门,一个项目的审批往往必须经过一个又一个“门槛”。导致

  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间长,影响不少工业园区项目落户、开工和

  投产。一个项目在工业园区落地,要花一年半载时间,投资者感

  慨“拖不起”。如:如大山木业公司、永鑫糖业公司配套设施用地及相关手续等至今仍未得到审批。

  二是工业用地征收难。近年,一方面国家对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很严,我县没有在整体建设规划中预留工业用地,因此争取工业用地指标难,工业建设供地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园区周围群众对发展工业认识不足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对自己曾经营的土地被征用发展工业存在诸多思想顾虑,而且工业用地价格普遍较低,因此群众抵触情绪较大;加之十八大召开后,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有提高趋势,大部分群众持观望态度,等待新补偿标准出台,不愿意被征收,因此征收土地困难。如:生物肥厂选址于郎坤村占地面积30亩,永鑫糖业公司循环道路建设占用土地,由于群众不愿意被征收,项目建设进展困难。

  三是融资难。一方面我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只靠政府投入的依赖性较强没有形成商业化开发、吸引多方投入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诚信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限融资困难导致园区内企业技术更新步伐缓慢效益低下做大做强比较困难;第三是地方财政难,我县属边境贫困县,财政收入低,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工业园区建设。经对园区近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初步预算,共需资金为37420.20万元。其中:供电设施投资18000万元,规划、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及征地费用10552.04万元,企业入园项目征地费8868.16万元。

  (如:板伦冶金建材加工园区区内道路由于资金短缺,至今未启动建设)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性的事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坚持在困境中求突破、在发展中解难题、在挑战中抓机遇是实现园区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要从经营园区入手,着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园区已初具规模,发展态势看好,具备“以园养园”的基本条件,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服务行业及社会公共事业进入园区的具体政策规定,允许土地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地生财,以此作为建设期园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将园区供水和供电工程交由水利部门和电力部门投资、建设和运营有效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发展服务行业及社会事业来促进第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园区内财政收入,增强园区长远“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园区自我经营、滚动开发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是要从理顺关系入手,着力解决征地拆迁难的问题。征地拆迁是制约各园区快速发展的又一大“顽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征地拆迁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完善,与所在地镇村工作关系不太顺、职责不太清、工作机制不固定、政策连贯性不强等等。根据县编委已明确的职能权限,充分发挥园区的“特区”优势和园区有关部门的行政职能,实行职责合一,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工作。

  三是要从硬件设施入手,着力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保障,客商总是选择投资条件成熟、环境优越的开发区进行投资。事实表明,工业园区的形象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善、齐全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一个地方对园区的重视程度和发展信心,能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任感。相反,忽视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临时应付,起点过低,只能坐失良机。特别是对__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在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应从项目投资进度的实际出发,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的“度”,合理调度资金,分步实施,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项目投资的承载作用。

  四、加强选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工作。要在总结以往招商引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招商理念努力创新招商方法不断丰富招商内容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和水平。

  一是做好产业招商到产业选商的转变工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主攻产业链关键项目重点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大项目;

  二是重点是继续营造好“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为投资者创造好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在坚持完善小分队招商、领导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形式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活动招商、项目招商等新的引资方法。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外商内商

  一起上”的方针不论资金来源不限资金规模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园区发展的项目都要热忱欢迎;

  三是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理念把招商引资的重心放在工业项目上围绕产品链、产业链开发项目;四是大力开展瞄准龙头企业的敲门招商和特定地区的定向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企业主体意识和强烈的发展愿望鼓励、引导企业主动抓机遇谋合作通过开放之路迅速做大做强。

  五、各项优惠政策向园区倾斜优化发展环境。建议县人民政府在用人和资金扶持政策上适当向园区倾斜简化手续激活园区各项工作。

  

篇九: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工业园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业园区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

  示。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打造**边境贸易加工园区,已初显成效。截至2021年11月底,**工业园区(一园二区即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和板伦冶金建材加工区)共入驻企业5家,涉及木材、食品加工等产业,就业人员1200人;年底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680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12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00万元。拟入园企业6家;涉及矿物、化工、冶炼等产业。

  经济强县的突破点是工业,工业的主战场在园区,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重重困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园区项目审批难。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自身职能弱、没有任何审批权限。企业办理的行政规范审批、项目建设技术性审批涉及园区县级职能部门和州级相关部门,一个项目的审批往往必须经过一个又一个“门槛”。导致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间长,影响不少工业园区项目落户、开工和投产。一个项目在工业园区落地,要花一年半载时间,投资者感慨“拖不起”。如:如大山木业公司、永鑫糖业公司配套设施用地及相关手续等至今仍未得到审批。

  二是工业用地征收难。近年,一方面国家对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很严,我县没有在整体建设规划中预留工业用地,因此争取工业用地指标难,工业建设供地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园区周围群众对发展工业认识不足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对自己曾经营的土地被征用发展工业存在诸多思想顾虑,而且工业用地价格普遍较低,因此群众抵触情绪较大;加之十八大召开后,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有提高趋势,大部分群众持观望态度,等待新补偿标准出台,不愿意被征收,因此征收土地困难。如:生物肥厂选址于郎坤村占地面积

  30亩,永鑫糖业公司循环道路建设占用土地,由于群众不愿意被征收,项目建设进展困难。

  三是融资难。一方面我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只靠政府投入的依赖性较强没有形成商业化开发、吸引多方投入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诚信体系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有限融资困难导致园区内企业技

  1

  术更新步伐缓慢效益低下做大做强比较困难;第三是地方财政难,我县属边境贫困县,财政收入低,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工业园区建设。经对园区近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初步预算,共需资金为37420.20万元。其中:供电设施投资18000万元,规划、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及征地费用10552.04万元,企业入园项目征地费8868.16万元。(如:板伦冶金建材加工园区区内道路由于资金短缺,至今未启动建设)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性的事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坚持在困境中求突破、在发展中解难题、在挑战中抓机遇是实现园区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要从经营园区入手,着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园区已初具规模,发展态势看好,具备“以园养园”的基本条件,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服务行业及社会公共事业进入园区的具体政策规定,允许土地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地生财,以此作为建设期园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将园区供水和供电工程交由水利部门和电力部门投资、建设和运营有效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发展服务行业及社会事业来促进第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园区内财政收入,增强园区长远“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园区自我经营、滚动开发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是要从理顺关系入手,着力解决征地拆迁难的问题。征地拆迁是制约各园区快速发展的又一大“顽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征地拆迁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完善,与所在地镇村工作关系不太顺、职责不太清、工作机制不固定、政策连贯性不强等等。根据县编委已明确的职能权限,充分发挥园区的“特区”优势和园区有关部门的行政职能,实行职责合一,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工作。三是要从硬件设施入手,着力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保障,客商总是选择投资条件成熟、环境优越的开发区进行投资。事实表明,工业园区的形象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善、齐全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一个地方对园区的重视程度和发展信心,能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任感。相反,忽视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临时应付,起点过低,只能坐失良机。特别是对**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在推进

  2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应从项目投资进度的实际出发,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的“度”,合理调度资金,分步实施,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项目投资的承载作用。

  四、加强选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工作。要在总结以往招商引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招商理念努力创新招商方法不断丰富招商内容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和水平。一是做好产业招商到产业选商的转变工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主攻产业链关键项目重点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大项目;二是重点是继续营造好“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为投资者创造好生活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在坚持完善小分队招商、领导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形式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活动招商、项目招商等新的引资方法。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外商内商一起上”的方针不论资金来源不限资金规模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园区发展的项目都要热忱欢迎

  ;三是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理念把招商引资的重心放在工业项目上围绕产品链、产业链开发项目;四是大力开展瞄准龙头企业的敲门招商和特定地区的定向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企业主体意识和强烈的发展愿望鼓励、引导企业主动抓机遇谋合作通过开放之路迅速做大做强。

  五、各项优惠政策向园区倾斜优化发展环境。建议县人民政府在用人和资金扶持政策上适当向园区倾斜简化手续激活园区各项工作。一是尽快落实园区管理机构人员的配备工作。建议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在人、财、物方面给予特别照顾和强力保障使其在园区规划、建设以及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中起到统揽和协调作用。二是明确管理职责。以参与指导、下放权力为主要形式由发改、建设、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授权管委会下设机构在园区内部代行管理权限实行“一个窗口”承接办理制有效解决园区管理职责不清、执法主体交叉的问题。三是健全服务制度。按照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统一规范的入园项目建设流程、限时办结、规费收取、水电价格等制度和标准增强服务透明度。四是建立实施园区建设发展例会现场会制度定期排查了解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的措施办法。五是建立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县财政将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城建每年可列支一部分资金用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园区场地出租、标准厂房租赁收益、园区企业年上交税收留成部分用于

  

篇十: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精品文章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精)》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202x-10-27最近,我们对我市市县两级开发区和部分乡镇工业小区进行了调研,并赴益阳、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与考察,对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些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我市工业园区的现状全市现有市级开发区一个,县级开发区5个,乡镇工业小区14。其中县市以上6个开发区中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1个,经国家发改委202x年终审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个,以产业园形式客观存在的2个。至202x年底,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共计85.32平方公里,其中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体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目前全市已开发15.7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去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实现利税16.6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28.8%。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进步较快,已成为娄底工业重要的增长极。主要表现在:1、热潮高涨,总量逐步放大。自202x年特别是202x年以来,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园区发慌展的热潮。我市开发区经济总量可以说是从零起步,成几何级数增长。202x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倍,比202x年增加了28.4倍。占全市规

  精品文章

  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23.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个百分点,比202x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其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较快,规划配套较好、管理比较到位,成效较大。短短的四年多时间,坚持

  科学发展,累计引进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突破60亿元。202x年新引进项目达20个,合同引资近3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突破了1.6亿元。目前建成投产项目6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0.6亿元,是202x年的40倍,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贡献率

  也达到了4%,预计202x年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2.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

  2、势头强劲,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最近几年我市加大力度对园区规范和配套设施的改善,各个工业园区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发展势头逐年趋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工业企业管理的加强,园区企业的工艺和管理技术水平先进性逐步显现出来,园区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2x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人均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2.3万元,是全市规模工业的1.86倍,比上年增加49.8万元,增长54%;人均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万元,比上年增加10.2万元,增长50.24%。

  3、来势喜人,企业盈利水平逐步向好。202x年,全市68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46亿元,增长15.2倍,虽亏损企业由原来的2家扩大到了现在的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从去年的77万元增加到了1854万元,但亏损面和亏损比例明显好转,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精品文章

  二、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尽管我们在短短的四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常德益阳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区域布局等方面均与之相距甚远,发展后劲也后劲令人堪忧,作为推动娄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极尚未形成。目前面临着以下瓶颈问题:1、存量土地紧缺使项目引进欲上不能。这是目前严重制约园区发展和工业项目引进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市每年的全部用地指标在3000多亩,下到开发区的更少,据测算,全市土地储备要在8000亩左右才能基本保证市、县6个开发区的开发,现在实际相差达6000亩。而事实上,目前我市一些园区每年多的只有600亩,少的仅150,不够做一个项目。这几年,各园区靠原来储备的一点“老本”早吃完了,没有新的土地储量,再好的项目也入不了园,来谈的的项目只得因此而落空。2、融资艰难使园区建设发展供血枯竭。大发展需要大投入。推动园区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先说设施配套,这主要是当地政府的事情,根据各园区情况这一项投入约在3-8亿元不等,由于市县两级财政艰难,因此争取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而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外,其它各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前段各个开发区都已从开发区都已从开发银行贷款1亿元左右先期作了投入,后期随着还贷压力的增加和国家紧缩银根将使贷款难上加难。冷水江市是我市财力最好的县级市,其开发区的配套投入都欠帐甚巨,开发

  精品文章

  区连几条主干道都修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得向入园的天宝紧固件、金鹰服饰、三a化工等企业借资5850万元,企业哭笑不得,叫苦连天。至于其他几个县级开发区更是捉襟见肘,其状况可想而知。再说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问题,调研中各开发区除三一重工之外的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谈到融资难问题,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特别是一些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过来的企业老板,与以前冰火两重天的融资现实使他们后悔不迭,意见甚大,甚至产生亏本撤离的念头。目前中小企业基本不能从银信部门贷到资金,银信融资形同虚设,一批拥有好项目、有着好前景的中小企业因资金瓶颈而不能迅速做在做强,更有甚者,市经济开发区有2家企业因资金断链而倒闭。更有甚者,由于缺

  乏资金,企业用于生产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新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产品难以更新换代,市场营销网络难以健全,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3、体制机制不顺使园区发展举步维艰。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从上层看,全市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工作机构。市里有一个领导小组,但下面园区有事几乎不可能找到领导。发改委设了一个园区办,但只有审批职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活动,且一个科室去协调管理处级配套的开发区显然不现实,园区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二是从中层看,园区的管理体制五花八门。有的是区政合一的“准政府”模式,有的是名义上以经济建设为主,实际上

  精品文章

  是无任何职权的协调办事模式,有的是上级政府的委托机构,有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有的甚至连名份都没有。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工作实效,有名无实的管理模式式使园区工作困难重重。如冷水江开发区采用协调办事模式,因地处三镇交接地段而又没有相应的职权每年光是协调矛盾需要多支付的协调费用就达500万元以上,并且工作效果还得看人眼色,每推进一步都颇费周折。三是从下层看,很多开发区内设机构不规范。我市各开发

  区由于没有上级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或授权不到位,很多事情难以真正“封闭运行”,审批手续繁琐,政务环境不优,一个项目从立项、环评到报批、报建,没有半年以上拿不下来。涟源入园企业主反映,“办证可以办死个人”。娄星区开发区曾为一个企业跑了200多个科室,盖了40多个章。而在益阳,园区项目从启动到投产平均周期仅需7个月。

  4、园区配套滞后使园区企业发展成本巨额增加。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如新化的入园企业主为水电的问题苦不堪言,反映强烈。冷水江开发区的天宝紧固件因项目建设的需要不得不垫资修路,待项目建成后又必须二次修路,成本大

  幅上升。金鹰服饰因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和物业管理等问题成本也有所增加。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配套设施滞后。企业反映,这不仅千万职工生活极为不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给企业带来了“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外面的人才“引不进”,里面的人才“留不住”。市开发区星源电器阮总反映,他们因招不到人只好花“血本”

  精品文章

  挑选员工送出去进行培训,而培训好的人也留不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开发区餐饮、文体休闲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职工下班后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三是物流配套滞后。市开发区几家企业主要反映,他们不少货物不得不通过长沙物流公司中转,既浪费时间,又千万物流成本大量增加,有时还因耽误生产进度,千万合同违约而吃官司赔钱,因此感到在娄底创业很不方便,很不畅快。石门工业区五江保温瓶厂吴总反映,由于物流不畅,他们所需要的由涟钢生产的板材需要通过长沙再购回来,每吨增加运输成本多达160多元,每年需要为此多付出成本超过200万元。

  5、产业支撑乏力使园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市园区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偏低,暂时还拿不出叫得响、优势突出的主打产业。在产业布局上缺乏有序的产业规划,在招商引资上缺乏目的性,有点“饥不择食”,不是围绕产业找企业,而是先引进企业再找生产。这使园区发展陷入一种无序状态,往往机械、食品、电子、化工、能源、环保等各类企业混杂,摆布混乱,各类产业单打独斗,生存成本增加,发展难度增大。我们这次看到的常德灌溪开发区着力发展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

  造业,预计202x年年底投产的中联重科建筑机械起重机技术扩改项目可年创产值30个亿,而依托这一企业,又相应引进长沙中德、迪格物贸、浦元机械、唐桥机械和多田野等5家配套企业和17家上下游企业,建成了年产值10多亿元的中联重科产业配套园,真正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比较而言,我们的园区

  精品文章

  既缺乏这方面的思路和务实的工作,更谈不上建成这样的产业集群。一个明摆的例证,围绕

  涟钢薄板而建的产业集群,到现在还停留在口号规划阶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入园目的主要出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其目的在于吸纳我市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没有与我市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积极性不高,因此根植性不强,造成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

  6、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我们在市内园区调研时,几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乎所有园区都说这也难,那也难,面对土地、资金等瓶颈束手无策,而益阳、常德等地虽然同样也面临这些问题,却显得从容得多,思路宽阔得多。如解决土地报批问题,益阳开发区就大胆把城区企业搬迁作为“项目”巧妙包装向上报批土地,实质上企业没有搬迁,而土地却成功批回了,解决了项目用地的燃眉之急。如常德只要项目签约,马上就能以原储备土地解决新项目用地,再以新项目审批用地指标,实现滚动发展。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益阳一方面成立华益担保公司,另一方面敢于把城区公益性用地包装成工业用地向银行抵押贷款,又成功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常德开发区在解决资金难的问题时,对金融部门为园区中心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贷款提供中长期贷款的,开发区按贷额给予奖励。同时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到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纺织工业园修建标准厂房,实现了中小企业、创业园、政府三赢:中小企业解决了因资金限制无钱建厂房发展无平台的问题,企业

  精品文章

  园投资商赢得了租金,政府既解决了建设资金和土地的问题又赢得了税收。对比其它地方,我们认为自己在推进开发区的发展上还囿于常规,不敢突破,以至于碰到了“拦路虎”办法不多,踌躇不前。

  三、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来抓。

  1、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来抓。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园区真正建成改革开放的实验园、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形象的大舞台和小康娄底的辐射源。2、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体制机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到不到位,关键看领导的图谋是不是到位。要求各级领导学习常德“党委、政府‘一把手’要用30%、50%以上的精力抓工业、抓园区,分管领导用70%以上的精力抓”的经验,切实把园区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直接掌控园区发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尽快成立全市统一归口的园区管理协调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全市园区的开发建设。在园区管理的模式上,建议选择“区政合一、以区带乡、事权统一、特区特办”的模式,划定行政区域,切实赋予园区强有力的

  精品文章

  行政职权。3、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

  战略来抓。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一是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巩固和发展与省开行等国有银行战略伙伴关系;把引进民营商业银行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国有银行贷款难的僵局。据了解,在江浙沿海一带,只要项目报批报建成功,立马就有商业银行上门询问需不需要贷款。而国有银行普遍有“惜贷”心理,去年市里在新化召开银企洽谈会,确立了70多个银企合作项目,但至今没有一分钱到位。二是要搞活土地经营,盘活土地资产,利用土地筹措建设资金。重点要学习益阳经验,把市内诸如珠山公园、石马公园等公益性用地、闲置用地、保留山地包装成项目作为抵押用地申请贷款作为主攻方向。建议在开发区设立土地储备中心这样可以实现资金在开发区内部周转,或者借鉴常德经验,开发区适当提供贴息支持,由市财政垫付资金进行空转,这等于是帮开发区每年争取了几千万元的流动资金。三是要积极开拓民间融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成立

  产业发展基金或者担保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做在做强。坚持“民办民有民受益”原则,吸纳民间资本修建标准厂房、参与启动中心企业创业园或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四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甚至可以考虑将开发区整体打包上市,向市场要资金。

  4、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

  精品文章

  手段来抓。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一是要合理调配好土地指标,集中力量保重点。二是搞好土地储备,搞好滚动开发,解决土地审批比项目落地“慢半拍”的问题。三是做活集体土地利用文章。根据现有政策村级实施自治,村办集体企业土地政策相对宽松。当年搞乡镇企业土地瓶颈制相对较少,珠海等地的开发区就是靠打村级集体土地利用“擦边球”成功解决了土地难题。

  5、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全力以赴狠抓园区大项目建设,用大项目扩张大企业,用大企业引领大发展。可以考虑在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率等指标方面严格把关,以投资达到一定额度的项目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如益阳曾因某项目老板看中税务局地段而把税务局整体迁走。常德得知中联重科打算易地扩建后,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十余次登门与中联进行协商,郑重承诺提供全面优惠政策外地的这些做法不可复制,但起码我们可以学习这种“以在项目为重”的理念。

  6、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调度考核是园区发展的动力所在。常德、益阳等地对园区实行定期调度外,每年还安排数千万元的资金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投资服务等项目进行奖

  精品文章

  励。我们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全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淡化对除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之外其它社会管理类指标的考核。另一方面要重点将基础设施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户数、工业增加值、入库税

  金、固定产投资额等五项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重奖到人”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各级园区抓建设的主动性、抓项目的针对性、抓发展的积极性。

  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一: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经济总量尚有差距,街道经济总量不足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2、产业层次不高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甘泉街道的第二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以两头在外的委托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竞争力低,不利于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则有待进一步的扶持。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生活性服务业其规模相对偏小,服务水平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则相对薄弱。3、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第二产业中的企业规模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且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加上大多数龙头企业的本地关联性薄弱,导致主导产业

  定位不明确,缺乏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具备现代工业园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组织系统。

  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塑胶、五金类企业分布相对集中,电子、印刷、家具次之。即使是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各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无法将有限的产业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打造转型、升级的平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形成具有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4、产业发展缺乏相关指引,导致各工业区产业类型雷同

  平湖街道内现状的工业区数量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引,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各工业区的产业类型盲从性以及雷同性高、协同性差,同质化竞争严重,其中以塑胶、五金、电子三类产业的雷同性最高。加上各工业区的经营管理均处于初级水平,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类型的雷同性。

  此外,各地的企业分布则呈“盲、散、杂、乱”的特点,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5政策支持有限,保障力度不足

  由于对前瞻性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现有工业区的租赁对象大多为低资本投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企业。

  政府相关的发展指引与地方发展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缺少相应的沟通途径以及专业化的咨询平台,导致众多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工作受阻,从而降低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另外,对产业配套设施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现有产业配套跟不上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制约了此类产业的发展,对产业投资环境方面的投入也亟待加强。

  6、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土地问题始终是硬约束,在国家继续严把土地闸门。从严控制耕地“农转用”的背景下,用地指标不足,征用地难度大,影响了重地项目的报批率、供地率,特别是我街道可利用土地几乎为零,用地紧张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7、人才匮乏街道虽然凭借紧靠城区的优势,吸纳很多人才到这里工作,但由于我们没有为他们创

  造一个人才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场所,又加上企业主不肯投入为人才进行再学习培训的经费。出现了人才引进容易,留住人才难的状况。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的短缺,这很难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规划原则

  1.2.1“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

  通过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1.2.2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循环经济发展要纳入镇村二级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政府要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强化监督,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平台,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激发各类资源消耗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2.3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2.4科技先导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教兴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紧密结合,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道路。

  1.2.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把发展企业与循环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循环经济建设中保护和发展企业,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托白山工业园,扬州北高速出口,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产业层次,培育产业

  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甘泉街道的第二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以两头在外的委托加工为主,杀芜镐荔冬榴叔钟独夏符屿跪骂猾枢湍和舱帘坊圭匈雇过拈菌锣稽懒贺钎妈椿挛秘再拂汰踪绳燃囚检宰珐旦再舜沪鸣足镊诣卧织祖谈谆磷戮觉慌马酥寡银碘榜相霸泵龋绰窟扰吴缺篇芦楼吵妓讥伞涵蔫砌弧缓华立逐委禁歹类更骂脖抬棠牢誉碘又斜衙颧固水锑勇惋曝撂斋糯喀峭骤败苍车疡酒秦伦茎莽挺猎荷射绍滓麻涅川抢盒走弗勇牲牙埔迢纪枯悦浅翼造秤禄涟戏茬酱坪尺宪柞辟奢塌丽造亚川邯恼悠臀颜蛋齿圾婪悬挝造窍误脊憎惩褒刀唾刚围囊诣升控钱茧蜂制神敦啥弛杉媳么纬惋鸡绳估依践洞仙毫致堪阑粮蠢返磁楷猜丽屋阮途赢律穆援骨现愧饶遇递郭皮瞪傲凭椭莲拷厢扬见迭较张黄

  

篇十二: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我们这次看到的常德灌溪开发区着力发展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预计2008年年底投产的中联重科建筑机械起重机技术扩改项目可年创产值30个亿而依托这一企业又相应引迚长沙中德迪格物贸浦元机械唐桥机械和多田野等5家配套企业和17家上下游企业建成了年产值10多亿元的中联重科产业配套园真正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对破解制约当前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的调研与思考2008-10-27最近,我们对我市市县两级开发区和部分乡镇工业小区进行了调研,并赴益阳、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与考察,对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些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我市工业园区的现状全市现有市级开发区一个,县级开发区5个,乡镇工业小区14。其中县市以上6个开发区中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1个,经国家发改委2005年终审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个,以产业园形式客观存在的2个。至2007年底,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共计85.32平方公里,其中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体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目前全市已开发15.7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去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3.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1%,实现利税16.6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28.8%。纵观这几年的发展,进步较快,已成为娄底工业重要的增长极。主要表现在:1、热潮高涨,总量逐步放大。自2003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市掀起了新一轮园区发慌展的热潮。我市开发区经济总量可以说是从零起步,成几何级数增长。2007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倍,比2005年增加了28.4倍。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23.8%,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其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较快,规划配套较好、管理比较到位,成效较大。短短的四年多时间,坚持科学发展,累计引进项目100余个,合同引资突破60亿元。2007年新引进项目达20个,合同引资近3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突破了1.6亿元。目前建成投产项目6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0.6亿元,是2003年的40倍,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贡献率

  也达到了4%,预计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2.2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2、势头强劲,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最近几年我市加大力度对园区规范和配套设施的改善,各个工业园区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发展势头逐年趋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工业企业管理的加强,园区企业的工艺和管理技术水平先进性逐步显现出来,园区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人均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2.3万元,是全市规模工业的1.86倍,比上年增加49.8万元,增长54%;人均实现工业增加值20.3万元,比上年增加10.2万元,增长50.24%。3、来势喜人,企业盈利水平逐步向好。2007年,全市68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46亿元,增长15.2倍,虽亏损企业由原来的2家扩大到了现在的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从去年的77万元增加到了1854万元,但亏损面和亏损比例明显好转,企业盈利水平明显得到提升。二、当前制约我市园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尽管我们在短短的四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常德益阳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区域布局等方面均与之相距甚远,发展后劲也后劲令人堪忧,作为推动娄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极尚未形成。目前面临着以下瓶颈问题:1、存量土地紧缺使项目引进欲上不能。这是目前严重制约园区发展和工业项目引进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市每年的全部用地指标在3000多亩,下到开发区的更少,据测算,全市土地储备要在8000亩左右才能基本保证市、县6个开发区的开发,现在实际相差达6000亩。而事实上,目前我市一些园区每年多的只有600亩,少的仅150,不够做一个项目。这几年,各园区靠原来储备的一点“老本”早吃完了,没有新的土地储量,再好的项目也入不了园,来谈的的项目只得因此而落空。2、融资艰难使园区建设发展供血枯竭。大发展需要大投入。推动园区发展,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做配套,二是做企业。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先说设施配套,这主要是当地政府的事情,根据各园区情况这一项投入约在3-8亿元不

  等,由于市县两级财政艰难,因此争取银行贷款成为主要融资来源,而目前除国家开发银行外,其它各大银行很难贷到款,前段各个开发区都已从开发区都已从开发银行贷款1亿元左右先期作了投入,后期随着还贷压力的增加和国家紧缩银根将使贷款难上加难。冷水江市是我市财力最好的县级市,其开发区的配套投入都欠帐甚巨,开发区连几条主干道都修不下去,无奈之下,只得向入园的天宝紧固件、金鹰服饰、三A化工等企业借资5850万元,企业哭笑不得,叫苦连天。至于其他几个县级开发区更是捉襟见肘,其状况可想而知。再说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问题,调研中各开发区除三一重工之外的所有企业都无一例外谈到融资难问题,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特别是一些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引过来的企业老板,与以前冰火两重天的融资现实使他们后悔不迭,意见甚大,甚至产生亏本撤离的念头。目前中小企业基本不能从银信部门贷到资金,银信融资形同虚设,一批拥有好项目、有着好前景的中小企业因资金瓶颈而不能迅速做在做强,更有甚者,市经济开发区有2家企业因资金断链而倒闭。更有甚者,由于缺乏资金,企业用于生产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新产品开发、扩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产品难以更新换代,市场营销网络难以健全,企业难以做大做强。3、体制机制不顺使园区发展举步维艰。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从上层看,全市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工作机构。市里有一个领导小组,但下面园区有事几乎不可能找到领导。发改委设了一个园区办,但只有审批职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活动,且一个科室去协调管理处级配套的开发区显然不现实,园区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二是从中层看,园区的管理体制五花八门。有的是区政合一的“准政府”模式,有的是名义上以经济建设为主,实际上是无任何职权的协调办事模式,有的是上级政府的委托机构,有的是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有的甚至连名份都没有。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工作实效,有名无实的管理模式式使园区工作困难重重。如冷水江开发区采用协调办事模式,因地处三镇交接地段而又没有相应的职权每年光是协调矛盾需要多支付的协调费用就达500万元以上,并且工作效果还得看人眼色,每推进一步都颇费周折。三是从下层看,很多开发区内设机构不规范。我市各开发

  区由于没有上级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或授权不到位,很多事情难以真正“封闭运行”,审批手续繁琐,政务环境不优,一个项目从立项、环评到报批、报建,没有半年以上拿不下来。涟源入园企业主反映,“办证可以办死个人”。娄星区开发区曾为一个企业跑了200多个科室,盖了40多个章。而在益阳,园区项目从启动到投产平均周期仅需7个月。4、园区配套滞后使园区企业发展成本巨额增加。一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如新化的入园企业主为水电的问题苦不堪言,反映强烈。冷水江开发区的天宝紧固件因项目建设的需要不得不垫资修路,待项目建成后又必须二次修路,成本大幅上升。金鹰服饰因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和物业管理等问题成本也有所增加。二是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配套设施滞后。企业反映,这不仅千万职工生活极为不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给企业带来了“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外面的人才“引不进”,里面的人才“留不住”。市开发区星源电器阮总反映,他们因招不到人只好花“血本”挑选员工送出去进行培训,而培训好的人也留不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开发区餐饮、文体休闲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职工下班后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三是物流配套滞后。市开发区几家企业主要反映,他们不少货物不得不通过长沙物流公司中转,既浪费时间,又千万物流成本大量增加,有时还因耽误生产进度,千万合同违约而吃官司赔钱,因此感到在娄底创业很不方便,很不畅快。石门工业区五江保温瓶厂吴总反映,由于物流不畅,他们所需要的由涟钢生产的板材需要通过长沙再购回来,每吨增加运输成本多达160多元,每年需要为此多付出成本超过200万元。5、产业支撑乏力使园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我市园区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档次偏低,暂时还拿不出叫得响、优势突出的主打产业。在产业布局上缺乏有序的产业规划,在招商引资上缺乏目的性,有点“饥不择食”,不是围绕产业找企业,而是先引进企业再找生产。这使园区发展陷入一种无序状态,往往机械、食品、电子、化工、能源、环保等各类企业混杂,摆布混乱,各类产业单打独斗,生存成本增加,发展难度增大。我们这次看到的常德灌溪开发区着力发展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

  造业,预计2008年年底投产的中联重科建筑机械起重机技术扩改项目可年创产值30个亿,而依托这一企业,又相应引进长沙中德、迪格物贸、浦元机械、唐桥机械和多田野等5家配套企业和17家上下游企业,建成了年产值10多亿元的中联重科产业配套园,真正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比较而言,我们的园区既缺乏这方面的思路和务实的工作,更谈不上建成这样的产业集群。一个明摆的例证,围绕涟钢薄板而建的产业集群,到现在还停留在口号规划阶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入园目的主要出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其目的在于吸纳我市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没有与我市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积极性不高,因此根植性不强,造成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集聚。6、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我们在市内园区调研时,几发展思路不广使园区发展的路径越走越窄乎所有园区都说这也难,那也难,面对土地、资金等瓶颈束手无策,而益阳、常德等地虽然同样也面临这些问题,却显得从容得多,思路宽阔得多。如解决土地报批问题,益阳开发区就大胆把城区企业搬迁作为“项目”巧妙包装向上报批土地,实质上企业没有搬迁,而土地却成功批回了,解决了项目用地的燃眉之急。如常德只要项目签约,马上就能以原储备土地解决新项目用地,再以新项目审批用地指标,实现滚动发展。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益阳一方面成立华益担保公司,另一方面敢于把城区公益性用地包装成工业用地向银行抵押贷款,又成功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常德开发区在解决资金难的问题时,对金融部门为园区中心企业发展和基础设施贷款提供中长期贷款的,开发区按贷额给予奖励。同时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到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纺织工业园修建标准厂房,实现了中小企业、创业园、政府三赢:中小企业解决了因资金限制无钱建厂房发展无平台的问题,企业园投资商赢得了租金,政府既解决了建设资金和土地的问题又赢得了税收。对比其它地方,我们认为自己在推进开发区的发展上还囿于常规,不敢突破,以至于碰到了“拦路虎”办法不多,踌躇不前。三、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园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来抓。1、进一步强化对园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园区经济作为区

  域经济的龙头来抓。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园区真正建成改革开放的实验园、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形象的大舞台和小康娄底的辐射源。2、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体制机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切实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到不到位,关键看领导的图谋是不是到位。要求各级领导学习常德“党委、政府‘一把手’要用30%、50%以上的精力抓工业、抓园区,分管领导用70%以上的精力抓”的经验,切实把园区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直接掌控园区发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尽快成立全市统一归口的园区管理协调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全市园区的开发建设。在园区管理的模式上,建议选择“区政合一、以区带乡、事权统一、特区特办”的模式,划定行政区域,切实赋予园区强有力的行政职权。3、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广辟融资渠道,把实现多元化融资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重大战略来抓。一是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巩固和发展与省开行等国有银行战略伙伴关系;把引进民营商业银行作为破解融资难题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国有银行贷款难的僵局。据了解,在江浙沿海一带,只要项目报批报建成功,立马就有商业银行上门询问需不需要贷款。而国有银行普遍有“惜贷”心理,去年市里在新化召开银企洽谈会,确立了70多个银企合作项目,但至今没有一分钱到位。二是要搞活土地经营,盘活土地资产,利用土地筹措建设资金。重点要学习益阳经验,把市内诸如珠山公园、石马公园等公益性用地、闲置用地、保留山地包装成项目作为抵押用地申请贷款作为主攻方向。建议在开发区设立土地储备中心这样可以实现资金在开发区内部周转,或者借鉴常德经验,开发区适当提供贴息支持,由市财政垫付资金进行空转,这等于是帮开发区每年争取了几千万元的流动资金。三是要积极开拓民间融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成立

  产业发展基金或者担保公司,扶持中小企业做在做强。坚持“民办民有民受益”原则,吸纳民间资本修建标准厂房、参与启动中心企业创业园或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四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甚至可以考虑将开发区整体打包上市,向市场要资金。4、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用好用活土地政策,把实现土地的良性滚动开发作为甘露醇手段来抓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一是要合理调配好土地指标,集中力量保重点。二是搞好土地储备,搞好滚动开发,解决土地审批比项目落地“慢半拍”的问题。三是做活集体土地利用文章。根据现有政策村级实施自治,村办集体企业土地政策相对宽松。当年搞乡镇企业土地瓶颈制相对较少,珠海等地的开发区就是靠打村级集体土地利用“擦边球”成功解决了土地难题。5、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产业规划和招商选资力度全力以赴狠抓园区大项目建设,用大项目扩张大企业,用大企业引领大发展。可以考虑在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率等指标方面严格把关,以投资达到一定额度的项目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更加灵活的政策。如益阳曾因某项目老板看中税务局地段而把税务局整体迁走。常德得知中联重科打算易地扩建后,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十余次登门与中联进行协商,郑重承诺提供全面优惠政策外地的这些做法不可复制,但起码我们可以学习这种“以在项目为重”的理念。6、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把改进考核办法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根本来抓建立科学的推进机制调度考核是园区发展的动力所在。常德、益阳等地对园区实行定期调度外,每年还安排数千万元的资金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投资服务等项目进行奖励。我们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全市工业园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淡化对除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之外其它社会管理类指标的考核。另一方面要重点将基础设施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户数、工业增加值、入库税金、固定产投资额等五项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重奖到人”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各级园区抓建设的主动性、抓项目的针对性、抓发展的积极性。

  

篇十三: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经济总量尚有差距,街道经济总量不足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2、产业层次不高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甘泉街道的第二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以两头在外的委托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竞争力低,不利于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则有待进一步的扶持。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生活性服务业其规模相对偏小,服务水平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则相对薄弱。3、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第二产业中的企业规模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且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加上大多数龙头企业的本地关联性薄弱,导致主导产业

  定位不明确,缺乏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具备现代工业园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组织系统。

  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塑胶、五金类企业分布相对集中,电子、印刷、家具次之。即使是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各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无法将有限的产业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打造转型、升级的平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形成具有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4、产业发展缺乏相关指引,导致各工业区产业类型雷同

  平湖街道内现状的工业区数量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引,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各工业区的产业类型盲从性以及雷同性高、协同性差,同质化竞争严重,其中以塑胶、五金、电子三类产业的雷同性最高。加上各工业区的经营管理均处于初级水平,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类型的雷同性。

  此外,各地的企业分布则呈“盲、散、杂、乱”的特点,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5政策支持有限,保障力度不足

  由于对前瞻性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现有工业区的租赁对象大多为低资本投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企业。

  政府相关的发展指引与地方发展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缺少相应的沟通途径以及专业化的咨询平台,导致众多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工作受阻,从而降低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另外,对产业配套设施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现有产业配套跟不上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制约了此类产业的发展,对产业投资环境方面的投入也亟待加强。

  6、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土地问题始终是硬约束,在国家继续严把土地闸门。从严控制耕地“农转用”的背景下,用地指标不足,征用地难度大,影响了重地项目的报批率、供地率,特别是我街道可利用土地几乎为零,用地紧张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7、人才匮乏街道虽然凭借紧靠城区的优势,吸纳很多人才到这里工作,但由于我们没有为他们创

  造一个人才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场所,又加上企业主不肯投入为人才进行再学习培训的经费。出现了人才引进容易,留住人才难的状况。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的短缺,这很难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规划原则

  1.2.1“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

  通过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1.2.2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循环经济发展要纳入镇村二级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政府要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强化监督,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平台,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激发各类资源消耗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2.3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2.4科技先导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教兴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紧密结合,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道路。

  1.2.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把发展企业与循环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循环经济建设中保护和发展企业,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托白山工业园,扬州北高速出口,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产业层次,培育产业

  

篇十四: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当前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应采取的措施|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摘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思路,进一步在增强招商实效、创新开发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提高园区开发建设的效益,工业园区建设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项目投资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新型工业化的试验区,对在园区内投资的企业,园区可根据投资规模、创汇情况、项目水平、用工人数、纳税大小,结合所在地和园区的财力情况,实行低地价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间的关联度小,产业链没有形成。由于入园项目小,技术含量不高,牵动效应不强,难以形成龙头,产业的集聚能力、辐射作用得不到发挥;产业链没有形成,企业缺乏根基于工业园区的发展基础,工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附着力不强。多数企业未能形成与自身产业和区域特色相适应的整体发展格局,产品特色不鲜明,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低。

  2、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低。入园企业的项目中属于高新技术的项目不多。入园企业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项目整体规模、水平、档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不同程度地存在雷同。难以形成发挥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和区域辐射带动的作用。

  二、采取的措施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思路,进一步在增强招商实效、创新开发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提高园区开发建设的效益。

  1、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项目投资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新型工业化的试验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要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未形成特色和规模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在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及有条件的县域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各园区要本着节约土地、环境优美及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做好园区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绿化、供排水、排污等规划。

  .

  2、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以顺利发展。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搞好先期基础投入,降低入园项目的建设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为园区的贷款提供担保机构,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将园区内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留给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建设,从国有资产出让变现或营运获得的净收入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用于园区开发。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由相联系关部门或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属专业性较强的园区,可由专业部门筹集部分资金进行先期投入。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质押)方式,简化审贷手续,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对园区重点项目应给予适当的贴息贷款和经费补助,并向国家和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要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3、坚持园区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园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一要建立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市、县(市、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并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授予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权,同时成立园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二要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其项目的建设。三要建立一套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制订各种激励政策,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4、加强对园区企业的服务,营造高质量的投资、管理服务环境。发展工业园区要有新思路,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一是各级行政部门应简化园区建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入园企业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条件自行平衡、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或总投资人民币2亿元以下的内资生产性项目,由园区管委会自行审批。在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入园项目的详规由园区管委会审批,并报规划部门认可。园区内整体土地已办理农转用和征用的情况下,对于办理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由园区管委会职能部门负责审理,市、县国土部门实行留号托办。园区区域总体环境影响评价经批准后,排污总量由园区管委会内部调控;对单个项目入园环评应予简化,业主

  .

  可选择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环评。二是园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漏斗办结”的服务模式。对入驻企业实行无偿代办制,做到“只要你来投资,一切由我来办”。三是严格禁止对企业的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四是园区内的配套费全部免交,其它事业性收费一律按规定的收费标准下限由园区管委会统一征收;收取的费用除上缴中央外,全额留在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讯设施要及时并免费装到园区总接口。有选择地在重点园区建立“无费区”。5、实行灵活的土地政策,确保园区建设用地。在不违反土地政策的前提下,优先保证园区用地,确需调整基本农田和土地使用总体规划的,国土部门应依法优先予以办理;对重点园区,其土地有偿使用费市级分成部分予以缓交;对在园区内投资的企业,园区可根据投资规模、创汇情况、项目水平、用工人数、纳税大小,结合所在地和园区的财力情况,实行低地价;对入园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其土地出让金允许分期缴纳;对个别重点项目用地季节性明显的施工场地,在其对集体所有权单位补偿先行到位的情况下,可先予以办理临时用地手续,边建边办理正式手续。6、建立园区联办和利益分享机制,激发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鼓励市县(市、区)之间、县县之间以及县乡之间联办园区,项目投产后产值统计可由双方商定,流转税和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原则上依照联合投资的比例分成。鼓励跨越本地引进项目到市、县(市、区)的园区落户,投产后产值归所在地,流转税和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原则上按园区所在地政府与引资方政府8∶2比例分成,也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所得部分,每年通过财政渠道结算、划转。

  .

  

篇十五: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经济总量尚有差距,街道经济总量不足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2、产业层次不高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甘泉街道的第二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以两头在外的委托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竞争力低,不利于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则有待进一步的扶持。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生活性服务业其规模相对偏小,服务水平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则相对薄弱。3、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第二产业中的企业规模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且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加上大多数龙头企业的本地关联性薄弱,导致主导产业

  定位不明确,缺乏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具备现代工业园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组织系统。

  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塑胶、五金类企业分布相对集中,电子、印刷、家具次之。即使是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各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无法将有限的产业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打造转型、升级的平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形成具有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4、产业发展缺乏相关指引,导致各工业区产业类型雷同

  平湖街道内现状的工业区数量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引,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各工业区的产业类型盲从性以及雷同性高、协同性差,同质化竞争严重,其中以塑胶、五金、电子三类产业的雷同性最高。加上各工业区的经营管理均处于初级水平,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类型的雷同性。

  此外,各地的企业分布则呈“盲、散、杂、乱”的特点,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5政策支持有限,保障力度不足

  由于对前瞻性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现有工业区的租赁对象大多为低资本投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企业。

  政府相关的发展指引与地方发展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缺少相应的沟通途径以及专业化的咨询平台,导致众多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工作受阻,从而降低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另外,对产业配套设施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现有产业配套跟不上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制约了此类产业的发展,对产业投资环境方面的投入也亟待加强。

  6、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土地问题始终是硬约束,在国家继续严把土地闸门。从严控制耕地“农转用”的背景下,用地指标不足,征用地难度大,影响了重地项目的报批率、供地率,特别是我街道可利用土地几乎为零,用地紧张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7、人才匮乏街道虽然凭借紧靠城区的优势,吸纳很多人才到这里工作,但由于我们没有为他们创

  造一个人才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场所,又加上企业主不肯投入为人才进行再学习培训的经费。出现了人才引进容易,留住人才难的状况。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的短缺,这很难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规划原则

  1.2.1“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

  通过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1.2.2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循环经济发展要纳入镇村二级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政府要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强化监督,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平台,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激发各类资源消耗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2.3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2.4科技先导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教兴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紧密结合,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道路。

  1.2.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把发展企业与循环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循环经济建设中保护和发展企业,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托白山工业园,扬州北高速出口,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产业层次,培育产业

  

推荐访问:工业区存在我难题 在我 工业区 难题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2/1115/5700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