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原则和路径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25 10:35:02

孙耀胜 张桂莲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深耕、奋楫笃行的精神支柱,其思想深邃、内涵精辟、意蕴深远。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树立大学生的正确党史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融入的过程中要注重坚持“三个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从融入的深度、力度、温度和广度四个方面入手,多重路径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相融共进。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
高校思政课;
党史观;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10-04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历史性地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并进行了深刻阐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其深刻内涵与价值理念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有着多重耦合。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起点上,必须及时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融入課堂教学,将其传承好、发扬好,以伟大建党精神指引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青年大学生,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注入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年轻血液。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养料,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起重要作用,对教学发展、学生自身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是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培育大学生正确党史观的重要举措。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

内在需求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热血和生命淬炼而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根源与精髓所在,是红色基因诞生的摇篮,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要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好鲜红的文化基因,必须用好高校思政课堂这一主阵地,在教学中借以真实生动、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深刻了解英雄前辈们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的顽强品质,使其在无形中接受精神的洗礼,激发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度认同,进而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践行党的伟大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

神,才能源源不断地从中获取精神养料,防范信仰缺

失,提升政治素养,凝聚起磅礴浩荡的时代力量。

(二)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应然之举

高校思政课要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育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

新。”[1]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中注入时代元素,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法。伟大建党精神进高校思政课堂,一方面,能够为教学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真实可靠的史实支撑,用红色故事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由枯燥无味转变为生动有趣,进而提高思政课的活力,打造思政“金课”;
另一方面,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感知到革命先驱大义凌然、英勇就义的坚贞品格,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增强政治认同感,为新的历史征程长河中汇入新生力量。

(三)锤炼大学生品德修养,筑牢正确党史观

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浪潮的迅猛发展,真假难辨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一些歪曲历史事实的观点和思潮不断泛化。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国文化相互激荡,也导致了西方文化对中国青年的多样渗透,这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护青年一代的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党史教育已迫在眉睫。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形成与发展,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和担当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全面学习党的重大历史成就与理论创新成果,不断开阔党史视野、提升政治认同,使学生能够清楚辨别并抵制错误扭曲的历史观,坚持树立正确牢固的党史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强化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使命感,培养一批政治情怀深厚、品德修为极高、本领技能过硬的历史重任承担者。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思政课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进高校思政课堂的过程中,要善用各种教学方法来突出学科特色,要坚持“三个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内容转化为大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善于接受的课堂知识。

(一)坚持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思政课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其知识传授和真理探究,更在于价值引领和品德塑造[2]。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系统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重大任务,同时也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任务。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要秉持思想建设与知识传授并行的理念,坚持以思想性为前提,以学理性为支撑,彰显高校思政课的独到之处。一方面,要通过启智润心开拓学生思想格局。讲述伟大建党精神背后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与历史事件,让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涤荡心灵、收获启发,意识到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其不断增强政党认同,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另一方面,要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说服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来龙去脉、历史规律的讲解,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真理的强大力量。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党在带领中国人民从危亡关头走向辉煌成就的过程中所历经的曲折与苦难,从历史中掌握道路的曲折性与前途的光明性之间存在着的辩证统一关系。此外,要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重大会议、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增强历史自信,引导学生自觉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

(二)坚持整体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泛泛而谈,应在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中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整体性与特殊性。一方面,要统筹整体。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思政课程有着各自的教学目标,但无论是从原理、发展和应用来看,还是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来看,课程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究其本质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因此不能将其割裂开来[3]。要从全局分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做到保质保量、适时适度,构筑系统完整、要素齐全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兼顾部分。对于各门课程的融入方法、融入内容等需要展开具体分析,结合课程特点、具体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等,找准伟大建党精神与课程内容的最佳耦合点。在融入过程中,要注重融入的差异性和教学的针对性,切实保证融入内容与教学目标实现融汇贯通。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向学生阐述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走向辉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侧重

講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指导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立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侧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述党的成立

及其意义,梳理党百年以来的探索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通过列举典型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将其吸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

(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4]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既应重视理论教学,又应加强实践教学,防止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唯有二者结合才能够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育人效果。在理论教学方面,通过理论层面的详尽讲述,为学生构建清晰的理论框架,帮助其厘清各维度之间的知识关联,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进一步深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认识,增强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特别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背后深层次的历史必然性的准确把握。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切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唤醒大学生对革命先烈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钦佩之心与敬仰之情。在情感上激发大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动性,在行动上鼓舞大学生自觉投身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行动中去,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相互联动,指引大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真正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注重从融入的深度、力度、温度和广度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融入,不断在提升“四度”中让伟大建党精神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坚实的思想堡垒。

(一)挖掘融入深度,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1.深化对相关理论成果的认知。党百年来取得的众多创新理论成果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容,也应注重结合其他项理论成果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与外延,构建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融入模式。首先,要讲好“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一个同根同源的整体,是内在统一、相互呼应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囊括的精神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具象化与时代化[5]。依托精神谱系中党的故事、革命英雄事迹等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帮助学生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讲好“四史”。欲明大道,必先知史,欲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和本质特征,必先学好“四史”。在课堂中结合“四史”讲伟大建党精神,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真实丰富的历史材料,让学生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感受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各种精神样态,自觉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2.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思政课的实质是面向“人”的一种价值教育,这一特点规定着思政课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和教学价值接受的复杂性。思政课教师要明确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增添伟大建党精神内容的价值导向:其一,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增强政治认同为价值目标;
其二,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厚植其家国情怀为价值依归。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停留在知识层面,要将课程的价值拔高到价值观念层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摒弃错误的历史观念,从党的故事和中国故事中提炼出革命先辈的精神价值,在“故事中讲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托影视作品中蕴含明确价值导向的视频片段素材“讲故

事”,这比口头讲述、文字呈现的方式更加生动鲜活。例如,《建党伟业》《觉醒年代》《功勋》等作品中都刻画了

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史,让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深刻感受党的真实故事,让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入耳、入眼,更入脑、入心。坚持做到将理论阐述与价值引导融为一体,才能更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有力提升育人效果。

(二)加大融入力度,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1.提升教师的政治领悟力与教学能力。办好思政

课,关键在教师[6]。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7]因

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要牢牢抓住教师这一关键,要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理论功底强、教学能力精的教师队伍。其一,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政治素

养。教师要坚定政治立场,恪守政治底线,对党忠诚,为学生树立榜样形象,当好标杆示范,做好政治引导。其二,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入学习,要做到对相关内容了然于心,对典型事例、典型人物能够熟练运用,找准伟大建党精神与课程内容的最佳契合点,将其适时适量地融入课堂教学。其三,教师要具备高超的育人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简单灌输与循循善诱相结合;
要创新教学形式,以大学生善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述伟大建党精神;
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并分析问题,直面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力求在教学中向学生讲清楚、讲明白伟大建党精神。

2.构筑独具特色的红色校园育人环境。马克思曾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校园的人文环境对大学生同样具有润物无声的导向作用[8]。让伟大建党精神走进大学校园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推进构建富含伟大建党精神元素的红色校园,让其走进学生的校园生活。就动态的校园文化方面来说,可以号召学生排演主题舞台剧、话剧、情景剧等,以艺术表演的形式生动展现建党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邀请专家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学生可以与名师大咖直接对话,解决心中疑惑;
开展建党百年的知识竞答、征文比赛、微视频大赛等,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讲出来、写出来、拍出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就静态的校园文化方面来说,在校园内设置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宣传专栏,以文字并配以图画的形式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鲜明特征、时代意蕴等展现出来;
合理使用教室、图书馆等活动场所的电子智能显示屏来展示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故事;
设置伟大建党精神读书角,让学生加深对党的认识。总之,通过建设“动静结合”的红色校园来拓展伟大建党精神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真正体会到百年大党的精神风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三)营造融入温度,打造情感共鸣的思政课堂

1.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倘若只是教师实行简单的“文本式解读”或者“填鸭式灌输”的单向知识传导,势必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诚和兴趣,教学的实际成效也必然会不尽如人意。因此,思政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适当调整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与角色,充分意识到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要在课前做好学情分析,着眼于学生情感、思想的“需求

侧”,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伟大建党精神,做到因材施教,实现“精准供给”。其一,思政课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法,合理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可以通过课前演讲、小组互评等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探讨争鸣,让学生不仅做伟大建党精神的“聆听者”,也做一个“讲述者”。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全身心地融入课堂,循序渐进地学习、内化伟大建党精神。其二,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红色资源分享会,让学生留心家乡或者身边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红色资源,搜集、查阅并整理资料后与同学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去主动查阅更多的文献,在这过程中能够使其更深层次地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2.善用平易近人的柔性话语表达。情感是调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高校思政课是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教师不仅要以刚性话语做到以理服人,更要善用情感交互式的柔性话语实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用简单化、生活化、生动化的教学话语滋润学生的灵魂深处,调动和唤醒学生的情感共识,创设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三气”课堂[9]。其一,要使用简单化的话语表达,要平衡好理论抽象性与语言大众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将深奥生硬的学术语言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宏观内涵分解细化融入到具体的故事案例中,让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其二,要使用生活化的话语表达,适当选取合适的时代性网络用语,用学生喜爱的“家常话”来传递伟大建党精神,消除师生之间的话语表达差异,实现

“教”与“学”之间的合拍共鸣。其三,要使用生动化的话语表达,多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如可以将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意义与“补

钙”联系起来,通过这样易于记忆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理论知识,助推学生更有效地接收新内容。总之,唯有以大学生为出发点构建话语体系,才能够汇聚情感共鸣,让伟大建党精神浸入学生心扉,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深悟透。

(四)拓展融入广度,构建多阵地协同育人格局

1.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

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赋予课程生机与活力。其一,建设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体系。可以将纸质书籍转化为电子版材料,收集珍贵的音像素材,整合优质慕课视频等并将其上传至伟大建党精神的专题资源区,以供教师线上线下教学使用。其二,将网络上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精品学习资源分享转载至课程学习群、校园公众号等官方平台,供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在线下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习资料进行讲解、提问来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其三,充分发挥线上教学时效性强的特点,注重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选取“学习通”“雨课堂”等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制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限时简单问答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设置“为什么要在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主题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观点,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讲解。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愿,又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实现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2.用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要想让伟大建党精神真正走进高校思政课,不能仅依靠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将课上课下紧密联系起来,让思政课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实现“大小课堂”的联动贯通。首先,要在课内理论教学上做足功课,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单纯的理论教学略显枯燥乏味,思政课教师要灵活运用丰富鲜活的案例,为课堂源源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增添课堂活力,将伟大建党精神如盐在水般地融入教学。此外,要利用好课外的实践教学,熏陶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其

一,在校园实践教学方面,要充分發挥朋辈间的影响作

用,鼓励大学生党员主动组织宣传伟大建党精神,做好带头工作,在校园内形成全体学生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氛围,提升学生的看齐意识。同时,鼓励广大学生参与校园志愿活动,为师生服务,通过亲身体验增强自身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使命感。其二,在社会实践教学方面,要充分挖掘并利用红色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自行参观红色旧址,在课堂分享自己的见闻感悟,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不可磨灭的奋斗痕迹与丰功伟绩。此外,还可以开展老一辈红军战士的采访与访谈,让学生从倾听中感受革命前辈们追求真理、不惧牺牲的戎马生涯。

四、结语

回望百年峥嵘岁月,吟咏青年时代新声。伟大建党精神穿越时空,汇入新时代的历史河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大学生栉风沐雨秉初心,踏浪前行续华章。新的历史征途已开启,以伟大建党精神指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把握好深度、力度、温度和广度,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形成全方位、多平台的协同育人格

局。最终,必将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同向聚合、相融并进,打造出高质量、有特色的高校思政课,增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关键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

社,2017:378.

[2]  许桂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承红色基因的价

值意蕴及其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3).

[3]  易新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基本遵循[J].湖北社

会科学,2021(12).

[4]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

[5]  王炳林,张雨.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

关系探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5).

[6]  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

会 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

2019-03-19.

[7]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强

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

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

[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9]  李大健.以“四维协同”模式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19(20).

猜你喜欢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年5期)2021-09-18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海党史与党建(2021年4期)2021-09-10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上海党史与党建(2021年4期)2021-09-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人民论坛(2021年19期)2021-07-22“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6期)2016-12-06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推荐访问:建党 路径 融入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925/10891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