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情况报告
近年来,卫生院在区卫健委以及上级部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基层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取得长足进步,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有效地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基层医疗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一)卫生院设施设备投入情况
卫生院拥有CR机,分立式全自动化分析仪,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图、尿液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多功能牵引床、微量元素分析仪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目前卫生院正在通过招投标购置DR一台。
(二)卫生室设施设备投入情况
卫生院为每家村卫生室添置健康一体机等基本医疗设备,并配备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设备。
卫生院响应国家号召,弘扬中医药文化,卫生院将为村级卫生室购置设施设备,用于开展中医药服务。
二、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情况
(一)卫生院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情况
1、现有职工情况。卫生院在编在岗职工43人,其中主治医师5人、主管护师6人、全科医师7人。
2、人员培训情况。医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医院医务人员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了医院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2019年6月,医院选派儿科医师李四参加某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培训1年;2019年8月,医院委派张三到皖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培训2年。
3、人员招聘情况。2019年11月,卫生院通过区卫健委公开招聘职工2人,目前正在政审。同时卫生院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定向委培计划,每年上报卫生院所需人才,不断扩大卫生院人才队伍,提升卫生院整体医疗水平。
(二)卫生室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情况
(1)人员招聘情况。2018年5月,卫生院公开选拔了具备执业资质的乡村医生4人,充实了村医队伍。
(2)人员培训情况。2019年5月份,卫生院选派乡村医生一名参加市全科医师培训,有效的提高了村级卫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3)人员定期考核情况。为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卫生院根据区卫健委相关文件精神,对辖区内41名村医开展村医定期考核,38人通过考核,3人在此次考核中没通过,被清退村级卫生室,有效的提高了村级卫生人员整体素质。
三、基层医疗、诊疗水平现状
(一)卫生院医疗、诊疗水平情况
1、科室设置情况。卫生院现有门诊部、住院部、公共卫生科、行政后勤科、医护管理科、医药技科等六个科室,设置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公卫科、中医科、放射科、检验科、超声科、心电图室等全科医疗科。能开展中西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门诊及住院治疗,同时针对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工作,医院建有一体化体检中心,用于辖区内居民健康体检。
2、医养结合中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半使能老人、使能老人或有较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大幅增加,为缓解养老、医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满足特殊人群的就医需求,卫生院正在积极筹备建设医养结合中心。
(二)村卫生室医疗、诊疗水平情况
1、村级卫生室建设情况。辖区内1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配置一个村卫生室,为改善辖区内居民就医环境,满足居民就医需求,针对辖区内房屋损毁严重、业务用房不足的村卫生室进行新建,几年来,卫生院新建村级卫生室6家、正在施工新建的村级卫生室3家,预计6月中旬投入使用,其中正在新建的张村卫生室总面积约260平方,是一所集医疗卫生、康复、计划生育与一体的村级卫生室、正在筹备新建村级卫生室1家。建成后的村卫生室均按照要求,设置有
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观察室、资料室(健康教育室)、值班室分开,确保了流程合理、方便就医。
2、中医药特色科室开展情况。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响应国家村级中医药特色科室建设,落实区卫健委相关文件精神,卫生院结合辖区内各村级卫生室的实际情况,针对有条件的村级卫生室建设中医特色科室,开展中医药服务,并逐步在辖区内所有卫生室开展中医特色科室。
四、医共体运行和医联体建设情况
卫生院放射科、妇保科分别跟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医联体。2019年度放射科共计邀请市人民医院专家远程会诊诊疗患者889例,妇产科共计向市妇幼保健院转诊患者1028例,有效的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五、社区首诊及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
卫生院为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自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以来,积极加强与上、下级医院的合作,为辖区广大居民提供了就医方便,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组织保障。院领导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工作,成立了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及处理双向转诊事宜。明确双向转诊规范,并由门诊部、医务处协同负责双向转诊工作,为患者双向转诊开通了绿色通道。
(二)技术保障。卫生院跟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医联体,有力的保障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工作情况
1、积极开展宣传及培训工作,我院组织全院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制作了相关宣传资料,利用宣传栏及橱窗向就诊人群进行分级诊疗相关知识的宣传。
2、并定期邀请上级医院到卫生院指导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严格执行基层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要求首诊医师加强临床评估工作,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在我院治疗,明确诊断以及病情稳定后,积极转至上级医院继续治疗,积极协调进行转诊工作。
六、经费保障,医保金拨付使用情况
(一)提高思想认识,严肃规范管理。为加强对医疗保险工作的领导,卫生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保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制度上确保医保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多次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针对本院工作实际,查找差距,积极整改。加强自律管理、自我管理。
(二)建立长效控费机制,完成各项控费指标。卫生院医保办联合医、药、护一线医务人员以及相关科室,实行综合性控制措施进行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严格要求医务人员在
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诊疗常规,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禁止过度检查。严格掌握参保人的入院标准、出院标准,严禁将可在门诊、急诊、留观及门诊特定项目实施治疗的病人收入住院。
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全院医保病人费用、自费比例及超定额费用等指标,实时查询在院医保病人的医疗费用情况,查阅在院医保病人的费用明细,发现问题及时与科主任和主管医生沟通,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加强控制不合理用药情况,控制药费增长。药事管理小组通过药品处方的统计信息随时了解医生开药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处方”的查处,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和药品使用排名公示制度,并加强医保病人门诊和出院带药的管理,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规定。
卫生院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实际需要实施检查,凡是费用较低的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它检查项目;不是病情需要,同一检查项目不得重复实施。
篇二:乡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整改措施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整改措施
背景介绍
乡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长期存在不足的问题,导致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措施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包括升级现有医疗设备、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等。
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数量,提高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措施二:招揽和培养乡村医生
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培养力度,包括开展针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班、提供奖学金资助等。
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优秀的医学人才到乡村地区执业。
措施三:加强远程医疗技术支持
引入远程医疗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医生可以远程指导乡村卫生工作。
建立乡村卫生工作信息化平台,方便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和咨询。
措施四:改进医疗保障机制
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
加强医疗救助政策,提供对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费用补助。
措施五:加强对农民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大对农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定期体检等活动,提高农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结语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将有效促进农村居民的健康发展,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同时,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
推荐访问:乡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 医疗服务 基层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4/0920/12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