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4-11-13 11:54:02

王晓瑞 牛高丽 尹保娜 李晓丹

子宫颈鳞癌为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1-2]。因近年各种致癌因素的不断增长,该病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3-4]。临床针对子宫颈鳞癌多采取手术为主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可有效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5-6]。但临床关于是否联合辅助治疗在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中的研究报道较为缺乏,临床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4例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并发症,并探究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信息示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4例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证实;患者病历有关资料齐全;均符合手术相关指征,无手术相关禁忌证。排除标准:存有其他恶性肿瘤者;存在精神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免疫系统异常者;存在血液系统病症者;意识障碍,难以进行正常交流者;存在传染性疾病者;存有酒精、药物依赖史者;存在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按术后有无中高危因素决定是否给予辅助治疗。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组共26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0.39±2.41)岁;体重指数(BMI)18.74~27.57 kg/m2,平均BMI(23.36±1.88)kg/m2。单纯根治性手术组共3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48±2.51)岁;BMI 18.59~27.81 kg/m2,平均BMI(23.30±1.92)kg/m2。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按术后有无中高危因素决定是否给予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措施包括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化疗。资料收集:于治疗后随访3年,依据其临床结局将子宫颈鳞癌患者分为生存组(n=40)与死亡组(n=24),收集其年龄(>40岁、≤40岁)、BMI(≥24 kg/m2、<24 kg/m2)、临床分期(Ⅰb2期、Ⅱa2期)、病理分化程度(低分化、中高分化)、手术切缘(阴性、阳性)、间质浸润深度(≥1/2、<1/2)、淋巴结转移(有、无)、肿瘤直径(>4 cm、≤4 cm)、术后是否行辅助治疗(是、否)等资料,首先将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之后把有差异的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1.3 观察指标

(1)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组与单纯根治性手术组的并发症对比:包括尿路感染、肠梗阻、尿路梗阻。(2)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组与单纯根治性手术组的复发率对比。(3)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4)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1 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组与单纯根治性手术组的并发症对比

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1.54%(3/26)]低于单纯根治性手术组[31.58%(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1,P=0.013)。

2.2 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组与单纯根治性手术组的复发率对比

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组的复发率[15.38%(4/26)]低于单纯根治性手术组[39.47%(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

2.3 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手术切缘与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术后是否行辅助治疗与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例,%)

2.4 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间质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4 cm、术后未行辅助治疗是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子宫颈鳞癌为子宫颈癌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占子宫颈癌的80%以上[7-8]。子宫颈鳞癌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到晚期将会出现阴道出血等症状,故需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便及时切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9-10]。

针对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临床以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但临床关于术后辅助治疗联合与否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还需进一步的探究。本研究结果显示,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低于单纯根治性手术组,提示根治性手术术后联合辅助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提示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根治性手术。其原因为术后联合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杀灭机体残存的癌细胞,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从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的风险。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手术切缘与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无关;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术后是否行辅助治疗与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间质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4 cm、术后未行辅助治疗是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间质浸润深度≥1/2:肿瘤生长的新生血管与淋巴管均来自于宫颈间质,故宫颈间质浸润深亦与患者的预后联系紧密,浸润程度越深,则患者预后越差[11-12]。(2)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提供的自然转移途径,一旦出现淋巴结转移,则表明肿瘤已突破病灶原本的位置,患者病情更为严重,故预后较差[13-14]。(3)肿瘤直径>4 cm:肿瘤直径越大,肿瘤原发灶侵犯的解剖范围则越广泛,临床治疗更为困难,术后极易出现病灶残留,术后死亡风险也更高[15]。(4)术后未行辅助治疗:单纯的根治性手术虽然可去除患者机体的病灶组织,但易导致肿瘤病灶的残存。而术后辅以放化疗能够最大程度杀灭机体的微小病灶,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而术后未行辅助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需注意的是,本次试验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临床之后还需完善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的纳入,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综上所述,根治性手术+辅助治疗在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鳞癌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而间质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4 cm、术后未行辅助治疗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临床应据此采取医疗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子宫颈根治性鳞癌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9期)2022-04-19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1期)2021-04-20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5期)2020-02-12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5年4期)2015-12-23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2期)2015-04-17牛羊子宫颈扩张不全引起难产的诊治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年4期)2015-03-23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10期)2015-03-01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癌变·畸变·突变(2015年3期)2015-02-27HPV及亚型在不同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安徽医药(2014年9期)2014-03-20

推荐访问:子宫颈 预后 根治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4/1113/12838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