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4-06 13:11:48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4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篇1

一年前的这天刚成人的我在日志里把安迪冲出下水道站在河沟里享受雨水带来的自由的海报作为结尾,以此来象征新的开始。一年之后再看这张海报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体会,这部电影不明白看了多少遍,不变的是对经典的敬佩。如果说有部电影能让人百看不厌的话,《肖申克的救赎》就是永恒的经典。它教会人要有期望地活着。

从1947年到1966年,安迪在肖申克监狱待了19年。这19年里,安迪从恐惧,到适应,甚至天真的对那里产生了幻想,直到汤姆被杀,安迪清醒过来。但自始至终,安迪对自由的渴望从未改变,一向支撑下去的便是内心的期望。安迪刚进监狱就像一个不可理喻另类,他去做很多人不敢想的事:跟看守长哈德利要啤酒、向参议员申请资金图书扩建图书馆、不惜以禁闭一周的代价放《费加罗的婚礼》,当然还有越狱般的救赎。其实安迪一向在传达一种信号,我们跟外界的人一样,我们也有权利,我们应当享受这些。而这些想法,是每一个被“体制化”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安迪此时犹如上帝,救赎了这些人的灵魂,就像广场上响起的莫扎特,“我想那是如此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美的让你心痛……那声音飞翔,比在这个灰暗地方的任何一个人梦想都要高远……在那一刻,每个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结合安迪瑞德他们修完屋顶在上面喝啤酒的场景,没人会认为这是监狱,“感觉就像修自己家屋顶,自己就是造物主”,这是安迪第一次让他们感受自由。因此刚才说安迪犹如上帝,倒不如说安迪带给他们自由的期望。这世界根本没有上帝,自由才是每个人应有的信仰,别无此他。

刚进监狱之时典狱长诺顿要每个人“把精神交给上帝”,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精神交出去的时候,那便失去了灵魂,禁锢的不再是身体,而是心,“体制化”的布鲁斯便是这样。就像瑞德说的,肖申克监狱是布鲁斯唯一认识的地方,在这儿他是个重要的人,是个有教养的人;在外面布鲁斯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假释出来的囚犯,每个人都能够教训他。布鲁斯只是走出了肖申克监狱,殊不知他的心灵早在五十年中被宣判了无期徒刑。就像那个胖子,因为不适应肖申克监狱,第一天便被打死;布鲁斯假释之后不适应内心的监狱,结果也只有死亡。适者生存虽然是生存之道,但人的思想是必须要自由的,行为能够被迫原始化,但精神务必要走出身体,这是适者生存的真正含义。

与布鲁斯截然相反的当然就是安迪。安迪明白自己本不属于那里,因此他无时无刻不向往自由,甚至能够说安迪这二十年来从未被关进来过,这也就不难理解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的所作所为,确实是态度决定一切。就像一潭死水里冲进来一条金枪鱼,安迪一点点的改变肖申克,从一开始的改造图书馆和《费加的罗婚礼》,潜移默化地影响里面的人,到最后把看守长和典狱长全部搞下去,肖申克被安迪的期望彻底改变,前者是坚信,后者则是必然,期望在人的身上释放出不可思议的威力。

最复杂的当属瑞德,他在那里度过了40年,一方面头脑清楚的明白“体制化”,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被迫理解这一现实。“开始,你痛恨这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地生活在其中,时间久了你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被体制化了。”可见体制化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它会慢慢蚕食你的意志力,无论你多么清楚其中的道理,但你却无能为力,越挣扎就越没有力气,就像落水者,陆地就在眼前但却可望而不可及,只能眼睁睁地沉下去。直到遇见安迪。力气是能够再生的,这需要心底的信念,要有期望来做支撑,是安迪带给了瑞德埋在橡胶树下的期望,口琴让瑞德相信安迪有这个潜力。瑞德也理解了安迪那句话的含义——“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在生死之间徘徊的瑞德,选取了前者,务必要活着,是真正的活着,而不是一个只会动的躯体。

两次假释都失败的瑞德在第三次说出了心里话:社会?对我来说那是用来掩饰的词,政客用的词语。改过?只是个狗屁的字眼。此时能不能出去对瑞德来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他看透了这一切,他也明白高墙关住的只是身体,灵魂由自己来控制,无论哪里都是生活。瑞德又一次证明,只要向往自由,便能够得到自由,假释透过了。这一切绝不是偶然,一个人的思想是方向,如果心怀期望,任何事物都阻止不了自由的脚步,不管是被拒了几次还是那五百码的臭水沟;但心如果死了,生活也就结束了。

#573612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篇2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触良多。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旧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是的,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

而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然而,它虽然闪烁着自由与人性的光辉,却是这么的英雄主义,当安迪终于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安迪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获得了自由,不,在镜头里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当安迪在海边实现着出狱前对自己的承诺---天哪,这些形象在让我们激动的同时又是多么的让我们觉得可望却不可企及。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篇3

真正优秀的电影不是快餐文化,它能反映社会的现实、人性的本真和人生的价值,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触动人们的灵魂,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和回忆。《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它几乎永远是影迷心中的经典、电影论坛里但是时的话题、影碟店内的畅销货、

在IMDB排行版中,《肖申克的救赎》名列第一位,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无缘奥斯卡,因此能够说它是真正的无冕之王。那么这部电影究竟为什么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呢?我想源于人类普遍的信仰和追求:期望、自由和友谊。

影片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画面传递出这样一组画面:1947年的某夜,眼神中充满不解与愤怒的银行家安迪坐在车中,喝醉了酒,手中握着左轮手枪;房间内他的妻子和高尔夫教练的婚外情正在进行;然后是法庭上律师对安迪的严密盘问。透过可能性的整合,这组画面向观众传达出了一种因果关系,安迪因狠枪杀了他妻子和她的情人,最终被判两个无期徒刑。关押地点即在肖申克监狱(也翻译为鲨堡监狱Shawshank),这正好能够切合观众的主观思维,即真有犯罪才存在救赎的前提。

但重要的是影片并未将此“事实”的过程做回证式的复演,而是进入到第二阶段: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的生活。

期望是人类最完美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下,期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自由与期望相伴。

在肖申克监狱中关键的人物主要是监狱中神通广大的“商贩”瑞德(RED)、图书馆管理员老布(BROOK)和典狱长。在安迪刚进监狱时,他的眼底竟然没有任何意识,像是灵魂被抽空了一般。瑞德和他的狱友打赌安迪将是第一个在监狱的夜晚哭泣的人,但是安迪只是持续着一开始的沉默和忧郁。而那个无助哭泣的胖子则被活活打死,让人第一次看到了影片中监狱的冷漠、无情和黑暗。无疑,监狱注定是一个没有期望的地方,那里只有严酷的体制、骇人的惩罚和高厚的墙壁,因为也许那里住的是所谓没有期望的人。

但是影片的高超之处在于创造了一种主题性的悖论,从而创造出了现实中的神话。当其他的囚犯问安迪为什么他会来到那里时,他回答道:“我是无罪的”。瑞德听后应到“来那里的都是无罪的”。这是其一,即为什么有罪的地方会关押着无罪的人。二是,监狱往往让人想到的是人生的日落,又怎样会有期望的燃起?会有日落后的太阳?

我想,影片在那里突破了两点,第一是圣经中说的人人负有原罪,每个人生来就是为了赎罪的,而肯定了人们善良的本性和向善的本质,我由此想到了沉思录中的一句话:如果说世间真的有神灵存在的话,那么不会让人陷入真正的恶的,不陷入恶完全在一个人的力量范围之内。所以说:监狱中的人是无罪的,与其说是一种调侃和讽刺,不如说是对人类充满期望和善的肯定。第二,没有陷入环境决定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长久的,在监狱里的人大多都被“体制化”了,即瑞德说所的刚进监狱时你会仇恨它,之后你习惯了它,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不能没有它。因为一旦你出狱了,实际上社会上已经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放下了期望、放下重生的原因。也是老布为什么出狱后选取自缢的原因。但这正是为什么安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他一向没有放下期望,重获自由的期望,拯救其他人的期望。虽然在其他人看来期望是危险的原由,痛苦的根源,但他说:“期望是人类最完美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下,期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所以我们看到安迪刚进监狱时,他就向瑞德要了一把小锤子,没有人怀疑他的动机,因为按照瑞德的话说,用这把小锤子得用上600年才可能出去。但在我看来,有些人之所以会犯错,会失败,是因为他从未尝试,因为恐惧、害怕失败和习惯性的消沉。

所以我们看到,为扩大监狱的图书馆,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向州议会寄上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安迪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灰暗的监狱多了一丝色彩。

所以我们看到,他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实则激情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安迪仅仅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微笑着,窗外镜头以全景的方式展现出囚犯的静态动作,他们不懂这些音乐但是却深深被迷住了。而门外则突显出典狱长凶狠严厉眼光和叫喊。这次,安迪的微笑是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从此,单调的监狱多了一些音符。

期望意味着力量,挣脱束缚,获取自由的身心的力量,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到达,也接触不到,那就是期望。

所以期望是和自由紧密相连的,你能够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经过20年的努力,凿开厚实的墙壁,爬过半里的粪道,最后拥抱自由的天空;不畏惧监狱中强势的典狱长,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他送上法庭;应对老布的死,安迪没有做出同样的选取,因为只有生存下来,期望才是现实的;因为有期望,生存才是有好处的。

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我不愿意看着队伍走过。

影片中我们看到监狱中一样能够建立完美的友谊。只是一句狱中的普通对话,竟成了永远的誓言。两个人的友谊不仅仅是明星的大幅剧照,更是表示心意的可贵的书籍、石头。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让我们领略到在非凡艰苦的炼狱生活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忙和互相鼓励的友情。虽然这看上去不算什么,但因为环境的特殊,就更让人体会到它的弥足珍贵。

安迪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忙狱警逃税,为狱友争取到每一天10点喝点冰啤酒,而他只是坐在那里知足的微笑;安迪扩建图书馆时,特意将命名为“老布图书馆”;安迪和瑞,两个默契的朋友,当瑞接过瑞送给的口琴时,双手的请颤,和安迪在入狱十年后理解一份来自瑞的海报时,眼底漾起的温情,都是想冬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的友情。他们在默默地彼此关注着,即使安迪自己得以逃脱,他也没有忘记好友的未来,他在橡树下的信,将瑞德最终带到了他的身边,同样在一片湛蓝的没有记忆的海水中笑着……影片结尾处,当两个朋友重相聚首在“芝华塔尼欧”,两人畅快的笑容真是让人无比羡慕。因为那笑容充满了天地之间,充满人们内心的无限希冀。

人类永恒的主题——期望、自由和友谊,关于救赎,关于自己、此刻

最后我想从影片中的出现的重要道具——《圣经》作为引子,作为结尾。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下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也许,我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回答,我是自己的主宰,虽在体制之内,却没有迷失自我,没有放下自我。

我个人把它作为保留的必看影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深远主题。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明白人的一生中所就应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此刻还拥有它的机会。《沉思录》曾说,唯一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有此刻。你此刻应有的就是期望、自由和友谊。这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是我们成长、奋斗的动力,也是内心得以沉静、反省的源泉。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00字篇4

真正优秀的电影不是快餐文化,它能反映社会的现实、人性的本真和人生的价值,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触动人们的灵魂,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和回忆。《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它几乎永远是影迷心中的经典、电影论坛里但是时的话题、影碟店内的畅销货、

在IMDB排行版中,《肖申克的救赎》名列第一位,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无缘奥斯卡,因此能够说它是真正的无冕之王。那么这部电影究竟为什么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呢?我想源于人类普遍的信仰和追求:期望、自由和友谊。

影片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画面传递出这样一组画面:1947年的某夜,眼神中充满不解与愤怒的银行家安迪坐在车中,喝醉了酒,手中握着左轮手枪;房间内他的妻子和高尔夫教练的婚外情正在进行;然后是法庭上律师对安迪的严密盘问。透过可能性的整合,这组画面向观众传达出了一种因果关系,安迪因狠枪杀了他妻子和她的情人,最终被判两个无期徒刑。关押地点即在肖申克监狱(也翻译为鲨堡监狱Shawshank),这正好能够切合观众的主观思维,即真有犯罪才存在救赎的前提。

但重要的是影片并未将此“事实”的过程做回证式的复演,而是进入到第二阶段: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的生活。

期望是人类最完美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下,期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自由与期望相伴。

在肖申克监狱中关键的人物主要是监狱中神通广大的“商贩”瑞德(RED)、图书馆管理员老布(BROOK)和典狱长。在安迪刚进监狱时,他的眼底竟然没有任何意识,像是灵魂被抽空了一般。瑞德和他的狱友打赌安迪将是第一个在监狱的夜晚哭泣的人,但是安迪只是持续着一开始的沉默和忧郁。而那个无助哭泣的胖子则被活活打死,让人第一次看到了影片中监狱的冷漠、无情和黑暗。无疑,监狱注定是一个没有期望的地方,那里只有严酷的体制、骇人的惩罚和高厚的墙壁,因为也许那里住的是所谓没有期望的人。

但是影片的高超之处在于创造了一种主题性的悖论,从而创造出了现实中的神话。当其他的囚犯问安迪为什么他会来到那里时,他回答道:“我是无罪的”。瑞德听后应到“来那里的都是无罪的”。这是其一,即为什么有罪的地方会关押着无罪的人。二是,监狱往往让人想到的是人生的日落,又怎样会有期望的燃起?会有日落后的太阳?

我想,影片在那里突破了两点,第一是圣经中说的人人负有原罪,每个人生来就是为了赎罪的,而肯定了人们善良的本性和向善的本质,我由此想到了沉思录中的一句话:如果说世间真的有神灵存在的话,那么不会让人陷入真正的恶的,不陷入恶完全在一个人的力量范围之内。所以说:监狱中的人是无罪的,与其说是一种调侃和讽刺,不如说是对人类充满期望和善的肯定。第二,没有陷入环境决定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长久的,在监狱里的人大多都被“体制化”了,即瑞德说所的刚进监狱时你会仇恨它,之后你习惯了它,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不能没有它。因为一旦你出狱了,实际上社会上已经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放下了期望、放下重生的原因。也是老布为什么出狱后选取自缢的原因。但这正是为什么安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他一向没有放下期望,重获自由的期望,拯救其他人的期望。虽然在其他人看来期望是危险的原由,痛苦的根源,但他说:“期望是人类最完美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下,期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所以我们看到安迪刚进监狱时,他就向瑞德要了一把小锤子,没有人怀疑他的动机,因为按照瑞德的话说,用这把小锤子得用上600年才可能出去。但在我看来,有些人之所以会犯错,会失败,是因为他从未尝试,因为恐惧、害怕失败和习惯性的消沉。

所以我们看到,为扩大监狱的图书馆,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向州议会寄上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安迪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灰暗的监狱多了一丝色彩。

所以我们看到,他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实则激情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安迪仅仅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微笑着,窗外镜头以全景的方式展现出囚犯的静态动作,他们不懂这些音乐但是却深深被迷住了。而门外则突显出典狱长凶狠严厉眼光和叫喊。这次,安迪的微笑是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从此,单调的监狱多了一些音符。

期望意味着力量,挣脱束缚,获取自由的身心的力量,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到达,也接触不到,那就是期望。

所以期望是和自由紧密相连的,你能够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经过20年的努力,凿开厚实的墙壁,爬过半里的粪道,最后拥抱自由的天空;不畏惧监狱中强势的典狱长,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他送上法庭;应对老布的死,安迪没有做出同样的选取,因为只有生存下来,期望才是现实的;因为有期望,生存才是有好处的。

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我不愿意看着队伍走过。

影片中我们看到监狱中一样能够建立完美的友谊。只是一句狱中的普通对话,竟成了永远的誓言。两个人的友谊不仅仅是明星的大幅剧照,更是表示心意的可贵的书籍、石头。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让我们领略到在非凡艰苦的炼狱生活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忙和互相鼓励的友情。虽然这看上去不算什么,但因为环境的特殊,就更让人体会到它的弥足珍贵。

安迪冒着生命危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忙狱警逃税,为狱友争取到每一天10点喝点冰啤酒,而他只是坐在那里知足的微笑;安迪扩建图书馆时,特意将命名为“老布图书馆”;安迪和瑞,两个默契的朋友,当瑞接过瑞送给的口琴时,双手的请颤,和安迪在入狱十年后理解一份来自瑞的海报时,眼底漾起的温情,都是想冬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的友情。他们在默默地彼此关注着,即使安迪自己得以逃脱,他也没有忘记好友的未来,他在橡树下的信,将瑞德最终带到了他的身边,同样在一片湛蓝的没有记忆的海水中笑着……影片结尾处,当两个朋友重相聚首在“芝华塔尼欧”,两人畅快的笑容真是让人无比羡慕。因为那笑容充满了天地之间,充满人们内心的无限希冀。

人类永恒的主题——期望、自由和友谊,关于救赎,关于自己、此刻

最后我想从影片中的出现的重要道具——《圣经》作为引子,作为结尾。

“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下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也许,我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回答,我是自己的主宰,虽在体制之内,却没有迷失自我,没有放下自我。

我个人把它作为保留的必看影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的深远主题。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明白人的一生中所就应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此刻还拥有它的机会。《沉思录》曾说,唯一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有此刻。你此刻应有的就是期望、自由和友谊。这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是我们成长、奋斗的动力,也是内心得以沉静、反省的源泉。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573592

推荐访问:观后感 肖申克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guanhougan/2022/0406/3279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