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承父业、赓续扶贫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郭子涵,前赴后继、接力驻村的夫妻干部朱可心、于琨,离职转行、扎根农村的市报记者叶拽……近日来,晋城市委组织部牵头拍摄的《战脱贫——党旗扎在攻坚一线》系列专题片在全市各媒体展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驻村帮扶干部的鲜活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奋战脱贫一线,讲述着一个个脱贫攻坚的“晋城故事”。
2015年以来,晋城市分两批选派3718名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到418个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全覆盖。五年来,广大驻村帮扶干部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把扶贫之路作为“心中的长征”,谱写了一曲曲脱贫攻坚的时代赞歌,在乡村一线凝聚起了决战完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父女兵”“夫妻档” ,驻村干部的“乡愁”
“‘小郭’闺女入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了,郭书记在天有灵肯定很高兴!”4月28日,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村民不等《新闻联播》结束就奔走相告。
2019年9月5日,郭子涵就任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第一书记。在村民眼里,这个90后的女孩既叫人亲近、又叫人心疼。一个月前,郭子涵的父亲郭建平在第一书记岗位上因公殉职。一个月后,郭子涵就“女承父业”,回到村里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还是那辆车、还是那张办公桌,村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能做的就是齐心协力帮助她的工作。
2017年,郭建平从晋城兰花集团来到台北村任职。两年时间,台北村通水铺路、挖渠造林,改危房、治污染,抓产业、上项目,村容村貌大变样,村里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19年的深秋,连日奋战的郭建平突发疾病,不幸因公殉职,永远倒在了扶贫一线。郭子涵抱着父亲的“驻村日记”看了一个月,毅然向组织申请到村任职,她要为父亲完成这个未了的心愿——帮助台北村的村民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
如今,郭家父女接续奋战的台北村已整村脱贫。全市两个省定贫困县顺利摘帽,2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3425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53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仅剩25户、65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之初的5.37%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
整市脱贫,全市扶贫战线都为之振奋。阳城县龙泉村前后两任“第一书记”朱可心、于琨专门办了场“家宴”庆祝。2015年8月,朱可心作为阳城县17名市派第一书记中唯一的女同志,在龙泉村一干2年多。2017年12月,任期结束的朱可心怀着对龙泉村的不舍,鼓励同一个单位的丈夫于琨“接棒”第一书记,走进了妻子第二个“娘家”。种植优质核桃、推广有机谷子,养蚕、养蜂,共建“大家”“小家”的心愿在这里高度契合。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2018年底,突发急性胰腺炎的于琨住进了市医院,抢救六天六夜后,听闻消息的村民们自发到医院探望。“有的村民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城,却跑这么远来看我,这是把我当亲人了!”出院后暴瘦30斤的于琨婉拒了亲友同事的劝告,带着药又回到了村里。
一任接着一任干。五年来,晋城市全面落实“一村一队、一队三人、五天四夜、六大行动”要求,把最优干部资源汇聚脱贫一线,让骨干力量“下到基层、干在一线”。市县两级502个帮扶单位尽锐出战,416支工作队换人不换岗、轮岗不分心,在脱贫一线与广大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共筑小康梦,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使命担当。
我的村、我的“家”,我的“农村亲戚”
“去年咱总共挣了25万,这可是净利润。”阳城县河北村第一书记叶拽捧着“我的农村亲戚”农产品电商网店账目报喜,一屋子供货的村民脸上都乐开了花儿。
“阳城县电商扶贫服务点”就在河北村委大院里,货架上小蒜辣椒酱、旱地西红柿酱都是这儿传统手工制作的“招牌产品”。2015年任第一书记以来,叶拽就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怎么从土里“刨金”。“秋天的小蒜,香死老汉”,村民自制的小蒜辣椒酱给了他灵感,叶拽使出浑身解数在村里建起生产线,要让城里人尝尝“农村亲戚家”的味道,他组织创办的“我的农村亲戚”电商平台也渐渐在当地闯出名气。趁热打铁,叶拽又上马了旱地西红柿酱生产流水线,电商平台上,小米、玉米面、葵花油等产品日益丰富,村里年盈利能有30多万元。
2017年底,叶拽任期满了,但村里事业才刚起步,叶拽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继续留在村里工作。2018年初,在帮扶单位晋城市供电公司帮助下,叶拽又创办了全市首家“爱心超市”。村民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党日活动、义务劳动累计积分,在这里可以兑换各类生活日用品,还能用积分共享“插谷机、喷雾器”等各类农具,既方便了群众生活,也营造了文明村风。
“爱心超市”探索了一种新的扶贫模式,迅速被全市推广,175个“爱心超市”覆盖了2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防止形式主义,《晋城市2020年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专门对“爱心超市”量化管理、细化考核,进一步走向正轨。叶拽全身心投入乡村,乡村也毫无保留接纳了他。2020年初,叶拽离开市报社,调整到阳城县河北镇任职,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乡镇干部,在这片土地深深扎下根来。
“地头直供餐桌,农产直通城乡,城里人图个放心,老百姓则实现了增收脱贫。”阳城县安岭村第一书记崔俊在自己一手办起的杂粮加工厂前侃侃而谈。选址建厂、注册品牌,线上宣传销售、入企推销订单,全力打通农产品直通城市的“绿色通道”。崔俊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把“益富安岭”小杂粮送进千家万户。驻村两年,崔俊累计帮村民销售小麦面11.76万斤、小米2.3万斤,葵花油1800斤,全村34个贫困户、108人全部实现脱贫。
结穷亲,拔穷根。像叶拽、崔俊一样,全市各级驻村帮扶干部想方设法推动产业扶贫,培养贫困村党员致富带头人256名,扶持领办造林合作社等项目422个,帮助贫困村发展万元以上产业858个,实施基础设施改善项目211个,落实帮扶资金1.6亿元,把城市资源带到了乡下,把乡村特产送进了城市,帮助农村亲戚刨出了“金子”,告别了贫困。
婆婆心,妈妈嘴,跑不断的两条腿
“第一书记得有副大嗓门,有个大心脏,有双大脚板……”这是第一书记交流时共同的感受。
2015年下派的第一书记,不是在贫困村就是软弱涣散村。沁水县必底村的闫哲峰到村任职那天,欢迎会开到一半,村干部就吵了个不欢而散,闫哲峰默默地把准备了一宿的就职感言收了起来。大山深处的这个小村,地上无产业、地下无资源,不仅地偏人少、交通闭塞,村党组织还软弱涣散、管理混乱,一时间让闫哲峰的心凉了半截。
但闫哲峰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必须把这个‘会’开起来。”闫哲峰多方筹措了4万元,翻修了村委大院,走遍了137个农户,耐着性子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硬是把党员干部“请”回了会议室。“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邀请老师讲课、带队外出学习,闫哲峰马不停蹄为村里奔波,凭着一副热心肠,解开了干部群众心里的疙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亲密了。
“拧成一股绳,栽下‘摇钱树’”。闫哲峰带着村干部跑遍十里八乡、县里的涉经涉农部门,村民看着投资1200万元的猪场拔地而起,纷纷感慨,“别看闫书记人不大,干的事可不小。”猪场建成,贫困户每年能固定分红7500元。必底村整村脱贫后,村集体每年也有9万元的稳定收入。“再也不用紧巴巴地过日子了,集体有了收入,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村党支部书记贾学强感慨颇深。
2017年底,满两年任期的闫哲峰决定留下来,他要把必底村千亩杜仲基地建起来,让村民人均再增收2000元。如今的必底村,村美民富,走在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看着新建的河坝、垃圾池、公厕、太阳能路灯,还有统一粉刷的民房,闫哲峰睹物思情,“任职感言的承诺,没机会说出来,但做了出来!”
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未见半里平。这是2017年底,晋煤集团成庄矿的孟忠民走进高平市冯庄村时的第一印象,这个全乡有名的无带头人、无资金、无技术、无产业的“四无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着种地的微薄收入生活,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三分之一的土制民房,交通不便、网络不通、闭塞落后,贫困阻碍着村庄的发展,也断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念头。
就在这样一个贫困小村,孟忠民开始了他的扶贫“马拉松”。他先是“跑”交通局,争取了85万元资金,带着村民修通了出村路,连通了环乡路。又“跑”水务局争取项目,几经波折让村民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对村民,孟忠民更不忘跑“腿”,跑得最勤的就是孤寡老人,还自掏腰包给他们买了保险。驻村两年,冯庄村路、水、电、网全面升级,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两个公园、两个水冲厕先后完工,封闭已久的小村硬是让孟忠民“跑”活了。
脱贫攻坚收官在即,孟忠民越干越有劲。跑遍了高平市所有种植食用菌的合作社和农户,跑到了河北阜平、山东梁山取经学习,引进了高平市首个玉木耳种植大棚。项目投资72.3万元,他自己垫付了5万元,买了30万支菌棒帮村民起步,一年村里就创收50余万元。孟忠民又带着村民种下了130亩苹果园,更多的村民靠分红协议脱贫致富。几年间,冯庄村由负债30多万元的贫困村,变成收入稳定的美丽乡村。900多个日日夜夜,孟忠民这场扶贫路“马拉松”,每个足迹都“跑”进了村民心里。
一次书记行,一生书记情。2020年,已经满两年任期的第二批驻村帮扶干部坚持留村任职、接续奋战,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战姿态,继续操着“婆婆心、妈妈嘴、跑不断的两条腿”,坚守在脱贫一线。
陵川县秦山村的第一书记张鎏云,驻村第一年开车跑了2万多公里,给村里协调了166万元项目资金。泽州县杜家河村第一书记解卫红,在做了双髋关节置换术后依然坚持留在一线,靠着一股“拼劲”,把昔日“羊粪鸡粪拦街”的村庄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宜居山村。
驻村时全心全意不舍昼夜,卸任时牵肠挂肚依依不舍。如张鎏云、解卫红一样,许许多多的第一书记留在了村里,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党旗映照下的扶贫之路,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但收获的喜悦与幸福,却甜在每个人心头。(晋城市委组织部:郭冰 郭浩)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dangjiancailiao/2022/022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