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1)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3-05 14:17:2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1)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其中三家先后失传,保存至今的为毛诗。

2.《左传》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3.《战国策》是汉代学者刘向最后整理定名的。

4.《陌上桑》是汉乐府(答汉代民歌亦可)民歌。

5.《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是曹丕的作品,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诗。

6.汉代的文人五言诗,最著名的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7.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8.《登高》是杜甫的作品。

9.《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

10.《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作品,其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11.《邵公谏弭谤》选自国别体史书《国语》。

12.被称为“愁思之祖”的元人散曲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13.《离骚》是屈原的作品。

14.《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作品,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传诵千古。

15.《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16.《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

二、连线题(把下列作品和作者或出处用线连起来。每题1分,共5 1.诸葛亮 c.《前出师表》
2.陶渊明 e.《饮酒》
3.《左传》
b.《烛之武退秦师》
4.陆游 d.《书愤》
5.《诗经》
a.《氓》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列历史著作中,属于国别体的是( )。

A.《左传》
B.《国语》
C.《史记》
D.《春秋》
2.刘兰芝是( )中的人物。

A.《陌上桑》
B.《木兰诗》
C.《长恨歌》
D.《孔雀东南飞》
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 )给自己定下的写作要求? A.孔子 B.庄子 C.司马迁 D.班固 4.下列作家中,属边塞诗派的是( )。

A.王维 B.岑参 C.孟浩然 D.杜牧 四、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21分)
1.赋比兴 《诗经》中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1分)“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2分)“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2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2分)(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
2.山水诗 作为独立的诗歌流派和完整的艺术形式,产生在南朝刘宋时期。(1分)一些文人隐遁泉林,寄情山水,以山水景物为吟咏主题的山水诗便大量产生。(2分)谢灵运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2分)山水诗的主要艺术风格为清新自然。(2分)
3.边塞诗派 盛唐时期出现的诗歌流派。(2分)以表现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为题材。(2分)风格豪迈粗犷,悲壮慷慨。(2分)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1分)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形象有何不同? 答:木兰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前的女性形象在文学题材中都是与爱情、婚姻有关的,(3)且往往是弱者和被动者,是受损害的形象。(2)而木兰的形象则与一般爱情婚姻题材无关,(2)且她已是一个主动者,一个强者的形象。(3) 2.简述张养浩《潼关怀古》的深刻主题。

答:这首短曲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精警深刻,(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把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广大百姓的利益摆在尖锐对立的位置,(4)其深刻性,尖锐性,思想性足抵一篇史论。(3) 六、作品分析题(26分)
阅读下列作品,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风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烛之武为秦穆公分析了哪两种关系?利害如何?(16分)
2.烛之武这段说辞的立足点是什么?秦穆公为什么听从了烛之武的劝谏?(10分)
答:1.展示了两种关系:一是秦郑关系:(2分)烛之武假定两种情况:亡郑、存郑。(2分)然后指出,亡郑,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
(2分)存郑,于秦有百利而无一害。(2分)从而使秦郑关系由敌我关系变为合作互利关系。(1分)二是秦晋关系。(2分)烛之武从历史与未来两点指出秦晋之间的竞争关系:就历史看,晋负(对不起)秦;
(2分)就未来看,晋阙(损害)秦。(2分)从而使秦晋由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1分)
2.烛之武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就是因为他抓住了“利害”二字。(3分)这二字乃是这段说辞的核心与立足点。(4分)秦穆公之所以被烛之武说服,正是他在烛之武的分析中,看清了利害。(3分)

推荐访问:电大商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英语I(1)》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电大英语期末考试题__卷号2204[1] 电大小教专科现代汉语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监督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好 河南电大专科现代汉语1开卷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专科英语I(1)试题及答案(最新 河南电大专科人文英语1答案及试题 电大专科法学《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1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2/0305/1601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