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究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4 11:05:04

马俊杰

(东海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300)

(一)公路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就是人或物借助各类交通工具载运,最后到达目的地的过程。公路交通运输是现代化运输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承载工具一般是汽车,实现在公路区域的空间移动。这种运输方式具有较强通达性与延伸性等优势,在现代经济建设中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地位也在稳步提升。无论是城际还是区县的流通,均以公路交通运输为主。在当代综合交通系统下,公路属于“门对门”的形式,实际分布普及度远超其他运输方式。公路可联系城镇与农村,甚至连接特定企业与码头等,可以到达其他运输方式很难抵达的位置,这使公路交通具有广泛性[1]。

水路与航空、铁路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基础设施,并且造价极高,投资回报周期偏长,这些均能从侧面反映出公路交通的优势。在公路交通体系下,能在短期内打通道路,方便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供给。同时,公路交通运输还是国内乡村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借助其良好的延伸性与通达性,能够为乡村地区运输创造便利的条件。“村村通”项目在乡村建设中,成功把交通网络连接到村民家门口,为地区建设夯实了基础。

公路交通运输拥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运输成本较高,生产效率有限。公路运输工具会消耗许多燃料,同时有折旧费与人力成本。其次,运载量有限。国内公路运输中,单车实际运载量远不及水路、铁路。最后,安全性不稳。公路交通和其他方式相比,安全性普遍偏低,并且环保贡献也比较差。

(二)区域经济理论

对于“区域”的划分,目前有多种依据,基本上能分成几个大类:一是自然区域,根据自然地理进行划分,如气候与地理位置等,所以各分区地理资源及环境条件均有差别;
二是行政区域,根据行政管理进行地域划分,即省、市、县等多个级别,便于国家管理;
三是经济区域,依据相应经济指标,比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
四是文化和社会区域,按照类似特点进行划分,如语言、宗教信仰等。

区域经济发展依托地理空间中自然、经济等各类资源,通过内外部条件的有效作用,形成生产综合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态,能够大致判断出当地经济运转规律和某些内在联系,外在体现形式是生产力分布合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会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促进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应该强调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具备以下几种特性:一是区域性。这是基础性的特点,对应空间范围在国家领土内,区域经济便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构成之一。二是差异性。不同级别的区域之间会有差别,这是由地区本身的情况决定的。各个区域拥有的自然资源、科技以及建设体制等均有所不同,这些都导致区域之间的成长速度与关联状态出现差异,继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三是系统性。国民经济是所有区域经济之和,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四是整体性。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向等均会有所不同,但并非完全各自独立,还会有一些联系,共同展现了整体性特征。五是权益性。在一个国家内,整体发展战略能够调控各个区域发展计划,让后者为国民经济整体服务[2]。

(三)二者关系分析

1.综合运输通道

在交通运输领域,运输活动促进区域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还会逐渐构成区域运输空间,换言之,运输流是区域经济实现发展的基础。按照该观点,应当全面规划布局运输道路,做好资源分配。此外,区域经济发展会逐步完善公路运输,后者则会配合前者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流产生后,能够加快商品流通速度,让运输资源得以合理分布。

2.运输化

运输化不仅是和工业化一起形成的经济过程,还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特征。如果未能形成运输化,则工业化也很难产生。倘若将二者有效融合,便能体现运输对工业化的关键性价值。如今,运输工具得到广泛应用,客货运输数量持续增加,并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一项产业。

3.脉冲式发展

在交通运输业渐变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仅优于运输行业发展,还对后者有更多的要求,造成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实际促进成效并不明显,甚至还会转化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运输处于被动发展的状态,所以要调整原本的运输形式,更新实践技术,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在交通运输业巨变阶段,发展状态比区域经济更加超前,可以驱动经济增长[3]。此时的交通运输处于主动发展状态,并且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体系优化,促使相关技术更新,甚至逐渐衍生出新的运输组合形式,压缩运输成本。

4.相互作用

从交通运输层面来讲,其有关活动能推动工业和农业发展,促进地区间经济交流,优化区域经济分配。因此,交通运输进步既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又能优化生产方式。从区域经济发展维度分析,经济发展能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运输产业是在商品经济环境下形成的,随着商品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会更加明显,由此看来,经济应当是实现交通运输业进步的根本动力。

某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较好,贯穿当地的高速公路有京沪、沈海、连霍、连徐、盐淮、宁徐线等。区域高速公路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比较完善,既为人们出行提供了较大便利,又有优质的路侧绿化景观。例如,连徐高速全长237千米左右,将连云港与徐州连接起来。其通车运营后,对促进当地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该地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方面,实现了镇与镇的连通,为当地乡村居民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良好渠道。但该地的经济整体发展相较于所在省份的其他地区,还是比较落后,农村公路实际发展问题突出。例如,部分农村公路仅通未连,出现“断头路”的情况。行政村与行政村、行政村和国省干线公路等都未实现有效连接,缺乏完整的干支线联网。受客观条件限制,该地很多村镇的规模不大,位置也比较分散,公路实际受益居民范围有限,没能完全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另外,在公路建设方面,虽然有明确的计划,但资金紧张问题比较突出。在配套资金无法保障按时到位的情况下,愿意参建的单位逐渐减少,这无疑会限制农村公路运输网络的完善。

(一)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减少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矛盾及冲突的重要渠道,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区域经济平稳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所以,推进乡村发展,缩小其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加快一体化进程,应该在乡村地区加紧建设交通运输网络。

根据公路交通运输的可达性与广泛性特征,其应当是打通乡村的最优选择,需要合理增加建设投资。近些年,案例地区持续加大对本地农村公路项目的开发力度,有效优化农村公路条件,促进城乡交流,提升相互间的人员流动率,加强商品经济互动,这对加快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极为显著的作用[4]。另外,地区农村公路开发,既能促使乡村剩余劳动力自主转移,又能加快城乡间各类发展要素和商品等的流通速度,拓展产品营销渠道,有利于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所以,案例地区须继续提高对农村公路项目的关注度。

(二)优化经济资源分配

地区资源实现高效运用,才能展现出其本身的经济价值,挖掘出发展潜力。建设公路并通车运营后,沿线资源会得到进一步开发与使用。地区在充分认识自身掌握的资源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公路项目,须把资源利用问题纳入考虑的范畴。案例地区加大公路项目开发力度,使地区交通设施条件得以优化,由此增强区域交通载运能力,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当地经济资源自然会逐渐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另外,公路交通运输网络逐渐完善,能够提高对区域资源分配与组合的有效性,利用公路的通达性,重组各类资源,加强各类发展要素的流通,提高资源利用率。

应当强调的是,地区政府不能仅关注公路现下的发展,须全面规划整个公路事业,促使其和区域经济一同发展。同时设立与践行公路开发、经济发展一致化的目标,促进区域公路事业与经济稳定发展。公路属于可长期重复使用的资源,其发展速度加快,能够优化地区公路交通运输环境,推动经济永续发展。

(三)促进区际经济联系

各个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是客观存在的,对区际贸易有干扰的因素较多,而空间距离便是其中比较关键的条件。由于存在空间距离,便会在贸易交流中形成运输成本,其和空间距离呈正相关。在贸易活动中,如果运输成本过高,该活动项目就不划算,变得无必要。从这个角度来讲,倘若可以使运输成本合理化下降,便可以推动区际贸易,使经济交流需求量增多。

近些年,案例地区增加了对公路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了运输网络,有效减少了区际运输成本,加强了经济联系。并且公路交通运输的逐渐优化,使各个经济水平不同的区域之间实现了有效联系,由较发达城市帮助其他城市发展,使区际差距逐渐缩小。由此可以发现,公路交通运输不断完善,能够有效减少区际运输成本,实现经济协调运转。

(四)改善沿线投资条件

在地区公路交通运输的开发力度持续加大,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公路资源对其沿线区域的投资环境、经济生产力分布等方面的作用力会持续提升。经营主体可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产力布局,借此尽可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经营主体在布局生产力的过程中,会考虑相关原料是否方便获取,购入原料和产品外销的运输成本和时间等方面是否合理,而在公路网络打通后,就能消除这些方面的顾虑[5]。依托较为完善的公路运输体系,扩大运输通达范围,均可以促进沿线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化,从而减少经营主体的运输与生产代价,使目标市场范围随之扩大。所以,公路交通运输对沿线生产力分布有关键性的作用。并且在公路沿线条件逐渐优化,以及地区运输代价持续下降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优化沿线投资条件。

(一)加大公路工程建设力度

公路交通运输具有显著的适应性、灵活性、机动性,这些优势均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结合前文分析,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极为明显。因此,未来追求区域经济发展中,须注重地区公路开发,若要彻底实现地区公路事业高效发展,就应继续增加公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优化建设质量及公路沿线服务质量,使公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现代公路事业的投资规模大,项目开发时间长,后期还涉及养护维修等问题,但其也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倘若盲目强调建设力度,忽略投资规划问题,极易适得其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也就是不可通过牺牲环境推动公路事业进入另一个阶段,也不应为公路事业当前的建设,而忽视长期发展的问题。所以,在加大建设力度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建设工程和沿线生态、自然资源的关系。在该理念下建成的公路,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

(二)优化干线公路基础布局

公路交通基础布局就是地理空间分布与地域间的组合,须和区域工业、农业等情况相符。通过逐步优化干线公路布局,能够提升地区路网体系的合理性,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大的帮助。

在现代化发展中,案例地区对交通资源的需求势必逐渐提升,所以不断优化基础布局至关重要。为此,地区公路交通建设要和航空、铁路等进一步对接,并利用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本身的优势实现区域路网互补,还要促进公路和产业汇集区、物流、能源运输等相适应。另外,地区政府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路网布局。例如,通过加强公路养护管理,让现有的公路资源保持在较好的运营状态;
持续提高公路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借此提高公路交通效率;
提高沿线服务质量,使公路体验感更优。良好的公路布局既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又要防范公路资源无价值消耗与闲置,保障公路的使用率。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可以基于调查本地对公路资源的需求,进行全面规划[6]。

(三)促进交通和经济协调发展

公路交通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倘若没有较好的公路事业作为辅助,区域经济就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大部分地区,公路事业的发展通常和区域经济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这不利于当地高速发展,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为推动交通和经济协调发展,一是要继续加强地区经济建设,借助经济增长提升对公路运输的需求,驱动公路事业发展。二是要在新建与扩建公路中,同步落实运输业转型升级,使公路资源可以跟上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三是要完善二者协调运转机制。在实现上述三点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地区经济与公路运输协调发展,避免二者互相制约,实现地区整体性发展。

(四)全面调动多种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是比较复杂的整体,受经济、社会、自然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区域客观条件存在差异,各种运输方式的占比也有区别。案例地区有不同的运输方式,而且各地拥有的运输方式并不全面。为实现优势互补,在全面开发公路资源的过程中,还要关注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基本协调性,同步加强航空、铁路、轨道交通等的建设,增强衔接效果,建设完善的交通综合体,增强地区运输承载力,为区域经济活动提供更多的运输选择。

(五)引入先进技术强化管理

为充分发挥公路资源的作用,防止该类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须继续加强对其的管理,可通过引进现代化技术优化管理。一方面,构建地区交通信息中心,借此加大运输资源的整合力度,形成综合性的运输体系,展现出其助力经济发展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交通信息,如公共交通、公路客运、公用物流等信息平台,以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另一方面,从交通运输业的角度来看,可以选择各类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办公效率。同时,通过互联网、GPS 等现代化技术,推动公路各类业务实现现代化转型,消除传统模式的弊端,丰富公路服务方式,使服务更为便利。这样可以减少对部分资源的使用,并促使公路事业的经济管理和现代化发展模式相符,实现高质量发展。

(六)提升公路项目建设质量

提升公路项目的建设质量,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条件。

1.促进路网升级

在一些城市内交通承载力不足与路况偏差的路段,可以增加维护投资,并从宏观层面规划交通路线。而对于农村地区,应当尽可能实现公路安保升级,使公路项目建设方案更具针对性。

2.构建智慧化公路运输机制

公路运输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既体现在运输效率方面,又要求运输的方式及过程全面联动,加快资源流动,满足经济建设对交通的需要,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为实现公路运输进一步创新优化,应引入各类科技手段,实现智慧化管理和运营。例如,案例地区所在省尝试全面投入CiCS 路面状态检测技术,对于普通国道按照每年两次的频率进行检测,而普通省道则须完成每年一次检测。利用庞大的路面检测信息,为养护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3.构建多元投融资机制

在提升公路建设质量中,资金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近些年,区域经济有了明显增长,但发展能力要继续强化。为了给公路事业提供足够的发展资金,地区应当构建多元投融资机制。当代经济体制下,投融资是关键组成之一,为形成符合地区交通事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投融资机制,应尽量拓展投资主体,挖掘可调用的民营资本。另外,国家方面可以通过专项债券,获得更多建设资金。还要借助政策性引导,吸引更多民间资金。地方须根据区域条件与实践经验,逐步提高自筹水平,同时实现筹资多样化。投融资管理则须顺应市场经济形势,持续更新调整。

(七)循环利用公路建设材料

从某种角度来看,公路建设会对沿线生态产生影响,为避免人工破坏,开发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环保理念。若要从源头消除公路开发对自然生态的不良影响,须用最少的环境代价换取更大的发展效益,为此可在公路养护和环保方面增加投入,提升对此的关注度,并重视公路改建与升级,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损害。在公路建设项目中,可以利用扩大路侧绿化面积的方式,保持边坡稳定。另外,还须考虑建设材料的问题,其是公路项目施工的主要成本来源,也对区域环境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在一些改扩建公路项目中,如果直接废弃原路材料,不仅会提高施工造价,还容易污染环境。例如在改扩建路面施工中,原有沥青路面材料便可循环使用。实践中,可先将原路面进行翻挖与破碎处理,随后添加再生剂,使破碎旧材料具有可用性。按照当前建设技术水平,倘若可以循环利用建设材料,或提升该类废弃物循环使用效率,那么无论是能源消耗,还是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均有较高的价值。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为公路交通投入更多的资源,使公路运输业得以发展,并反哺地区经济。为了促使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并发挥效能,各地应结合区域经济、交通现状,进行整体性规划,实现全方位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问题,以免走上“求发展,牺牲环境”的老路。

猜你喜欢运输公路区域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中国记者(2022年8期)2022-09-15“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分割区域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1年3期)2021-03-25公路断想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中国公路(2017年12期)2017-02-06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专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3-01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专用汽车(2016年1期)2016-03-01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汽车维护与修理(2015年7期)2015-02-28区域民生周刊(2012年10期)2012-10-14

推荐访问:探究 路径 交通运输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724/9125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