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县域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实践探究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6 13:30:04

明成禹

关键词:县域高中;
学生综合素质;
生本高质课堂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核心在于转变育人方式;
执行的关键在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生成长机制,探究学生素质提升途径。县域普通高中承载着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好教育”的期盼,实现莘莘学子“突破自我、有所成就”的梦想,同时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的根本问题,已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葫芦岛市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出发,坚持实施“五育融合”“五育并举”,因地制宜地探索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着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发展。

一、用“‘十自主题实践”去拉动,铸就学生综合素质之魂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精神内核,围绕县域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丰富并完善了“自省而修身、自觉而克己、自尊而知耻、自强而勇毅、自信而笃行、自律而慎独、自知而明智、自主而担当、自赎而感恩、自豪而博爱”的“十自”主题实践内涵;
制定《新时代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十自”主题实践活动方案》,重在引導学生自我教育、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开展学生自主体验,通过广泛而有意义的实践,提升认知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学校建立主题活动月,每月践行一个主题,在每个主题下开展演讲、报告会、读书交流和板报展等活动,多渠道烘托主题内涵,突出思想的共鸣与精神的引领。同时,广泛开展“十自”高中生评选,争创“十自”文明班集体,检验活动效果,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坚持通过不同层面的课程、校内活动和社区实践,丰富学生的体验,积淀生活阅历,传播核心价值。例如,知名校友报告、经典阅读,让学生产生景仰之情;
中秋诗会、“槐园”畅想,让学生抒发情感;
社区劳动、远足踏青,让学生磨砺品质;
“强国有我”征文比赛、“红色故事”分享会、五四歌咏比赛、老舍作品展演,让学生讴歌正能量。

二、用“筑梦.1+1+1工程”去推动,夯实学生综合素质之基

素质的培养需要打磨锤炼,素质的提高需要自发自觉,素质的升华则需要教育者的智慧与心血。学校依托辽宁省教育厅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整体要求,制定了《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创新人才筑梦工程实施方案》,设立“品德实践、学习习惯、语言运用、身心健康、研究性学习”五个维度,建立三级评价指标,突出主旨、便于实操、评价可控、力求实效。

(一)品德实践

包括公益志愿服务和礼仪修养两方面,旨在提升文明素养和责任担当。公益志愿服务倡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长期性,实施“N个一”活动,如帮助关心一名同学、坚持一项志愿公益服务、领养一棵树、负责一块场地的保洁工作等,传递爱心,奉献善举;
礼仪修养的要求是“衣着整洁不邋遢、语言文明不说脏话、举止大方不猥琐、待人友善能谦卑、常怀感恩不冷漠、坚毅勇敢有担当”。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品德的塑造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一以贯之的坚持。

(二)学习习惯

包含错题集与摘抄本的建立、中外名著的阅读、中英文书法的习练、金句名言和英语单词的背记五个方面。错题集和摘抄本双周检查一次,定期展示交流;
建设“书香校园”,为学生提供书单,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写读书感悟,举办读书交流;
开展“展读晚写”,安排每天早晚各15分钟,用于强化学生的中英文书法和英语单词记忆;
举办中英文书法展、语文百词大赛和英语单词王争霸活动,验收学生的习练成果。

(三)语言运用

包括表达和写作两方面,其中表达方面鼓励学生坚持诵读,敢于当众讲话、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求高一学生过朗读关、高二学生过演讲关,定期举办诗词歌会、辩论赛等活动展示。写作方面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随笔,每月要上交一篇思想汇报类的文章,3年内有一篇文章在校刊《槐园》上发表。通过日积月累,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四)身心健康

包括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两方面,引导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校把每天跑步2000米作为最低运动标准,要求学生风雨不误;
鼓励志同道合的学生结成体育社团,围绕一个项目深入练习,互相监督,取长补短,培养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五)研究性学习

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实践能力,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共同探索自然、历史、社会、个性成长以及跨学科整合等领域的课题,按照“计划申报一搜集资料一实践研究一整理分析一成果提升”的程序,每学年必须开展一项课题研究,取得一项研究成果。学校定期通过成果展示、论文答辩、主题演讲等形式,组织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等活动,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作为考核结果计入学分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同时,学校积极推进体育、艺术课程改革,将国学融入课程体系,打造“1+1+1”工程,要求每个学生在3年的校园生活中,习练并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学习并体验一项艺术实践,研习并浸染一项国学经典。

三、用“生本高质课堂”去牵动,厚植学生核心素养之本

课堂是育人方式改革的最前沿,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学校教研攻关团队在学习借鉴项目式教学、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和费曼学习法等前沿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情境一问题导向一自主合作”的“生本高质”课堂教学模式。

(一)生本

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学科素养发展为本,强调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环节,组织学生主动从教学资源或教材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积极、主动、高质量地表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自我表达等能力得到提高。

(二)高质

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为核心,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式”转变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灵魂”和“线索”,坚持用“无情境不教学”适应“无情境不命题”的新变化,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培养出新课标所需要的信息加工与整理、科学探究、思维建模、逻辑推理与论证、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关键能力。

四、用“学科教研团队”去带动,拓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之路

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寻求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学校在各学科都组建了教研团队,集中攻关。对这些团队的创新研究工作,学校实行“四优先”,即所需物品优先购买、所需经费优先拨付、所需场地优先支持、评优评先优先考虑,极大地激发了教研团队的创新热情,因而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上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物理学科教研团队开发了航模校本课程,将课本上的物理知识深度融入航模课程,创新航模制作,开展飞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分析研究现有物理教具、实验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起创新研发出大量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新教具。近3年已有9件创新教具获得省、市级奖励,该团队也斩获辽宁省“优秀教研指导团队”殊荣。

体育学科教研团队结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素质评价要求,开展了“分组选项”教学实践,一体化设计“必修必学+必修选学”课程模块(如设计了田径、健康教育2个必修必学模块和篮球、足球、排球、跆拳道、乒乓球、健美操、花样跳绳、轮滑8个必修选学模块),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课上打破行政班界限,让学生依据身体状况与爱好自主选择专项,考核合格结课后进行项目轮转。这样既保证了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长期系统性的训练,提高专业技能,也能让学生通过不同项目的学习体验,促进全面发展。

五、用“社团活动课程”去撼动,突破学生个性化发展之实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在紧张的课业中得到休息,更能让他们在项目化的活动中提升能力,在个性化的探究中发掘潜能.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分工共赢。

学校社团活动规划为“一年全员参加打基础,二年自愿入社促提高,三年重点培养谋发展”。根据学生需求,开设学科类、文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共五大类31个社团。学科类社团包括英语社、至善地理社和创新作文社;
人文艺术类社团有新绿文学社、论道国学社、鲁艺版画社、春风剪纸社、锦绣前程刺绣社、软笔书法社、硬笔书法社、尚美绘画社、电钢琴演奏社、翩跹舞蹈社、陶艺社、青春之声合唱团、管乐社、街舞社、微视频社、校园广播社、摄影社;
科技类社团包括“IT+”社、爱博机器人社和物理航模社;
运动健康类社团有围棋社、乒乓球社、跆拳道社、篮球社、排球社、足球社、花式跳绳社和田径社。

学校制定的《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提出“三定”:定人,以年级为单位统一招募学员,学生有选择社团的自主权,但必须全员参加不漏一人;
定时,每周日上午10:00~12:00是社团活动时间,每学期不少于40课时,课时不足的要安排时间补齐;
定点,学校统一分配社团活动地点,便于检查考核。

学校采取“导师专业引领+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组建层级管理网络:通过演讲竞选出正副社长,社长主要负责社团的日常管理,包括活动考勤、备品管理等;
副社长负责指导、帮助、督促各小组开展社团活动,协调好各小组间关系。整个社团以2名负责人为核心,向下辐射出5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选出1名组长,负责开展本小组的活动、管理好本小组的物品以及值日监督等。

在全省教育系统建党百年体音美活动展播和第七届艺术展演评比中,学校以社团为单位报送的各类作品都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项,其中“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美育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

六、用“校园之星评选”去撬动,寻求学生素质评价方式之变

评价方式的变革是为了更加精准地考核学生的素质状况,同时更有效地促进自身素质提升。学校为学生搭建众多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功。

学校以“高端引领、活动支撑、评价导航、个性发展”为指针,破解传统评价方式羁绊,开展多角度的“校园之星”评选。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分别设立了星级,如德育方面有道德之星、守纪之星、志愿服务之星,文化课方面有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在评比过程中,既注重结果,又强化过程,以每学年为一个评比周期,上学期海选确定资格,下学期擂台争霸定星,学年“校园之星”张榜公布。

学校把校园打造成一个大舞台,让每一名学生都有登台展示的机会。例如,包饺子比赛、烘焙大赛、颠球比赛、投篮比赛、课本剧会演、校园歌手大赛、书法绘画摄影展、庆教师节文艺汇演、五四合唱比赛、配音大赛等,做到月月有品牌活动,学期有综合展示汇报,学年有校运动会、艺体文化节全方位展示。

七、用“有温度的校园”去感动,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不是灌输,是要点燃火焰;
教育不能说教,需要航灯的启引。良好的素养、健全的人格、坚毅的品质,在熏陶、感染和引领中,内化于心而成终身自觉。

2019年,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印发的《辽宁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入挖掘总结学校百年发展的光荣传承,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去眺望未来,提出了“建设有温度的校园”的幸福教育特色创建,逐步完善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五个构建、六个确立”的理论构架:“一个中心”即建设有温度的幸福校园;
“两个重点”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成长、教师健康而快乐地工作;
“五个构建”即“有温度”的学校文化、“有温度”的课程体系、“有温度”的管理方式、“有温度”的教学模式、“有温度”的评价方式;
“六个确立”即让贫困生与潜能生得到帮助、让公平与正气得以彰显、让文明与安全得以落实、让个性与潜能得以发掘、让优秀与健康成为习惯、让成功与幸福伴随一生。

历经4年的深耕与探究,学校日渐丰富了“幸福教育”实践路径,在工作方法中提出了“九個注重”和“九个摆脱”:注重体验尝试,摆脱空洞说教;
注重实验探究,摆脱纸上谈兵;
注重自我管理,摆脱指挥操控;
注重表率示范,摆脱言行不一;
注重启发引领,摆脱强记硬背;
注重批判反思,摆脱浅层认同;
注重潜能挖掘,摆脱同质发展;
注重激励展示,摆脱刻板压制;
注重美的浸润,摆脱虚假丑陋。

此外,同期学校进行的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五育并举下县普通高中‘幸福校园创建研究”被列为2022年度辽宁省重点规划课题。

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坚持在教育中体现幸福,在幸福中促进教育,持续提升全体师生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奉献幸福的能力。我们期盼,一批又一批志存高远、言行规范、自信自强、身心健康、特长突出的学生从学校走出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拥有精彩纷呈的人生。

(责任编辑:赵昆伦)

推荐访问:探究 县域 普通高中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726/9188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