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新时代高职院校“红色工匠”的培育研究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09 15:35:05

杨诗颖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 福建,漳州 36300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引领者,肩负着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新征程上,高职学生的培养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青年特点,在培育、铸就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同时,传承、发扬红色基因,将“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相互渗透,促进高职院校形成一种鲜明的、优质的特色文化育人体系,打造高职院校层次更高、内涵更丰富的“红色工匠”培育模式,以此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红色基因是一种具有红色精神特质的文化基因、政治基因,是红色文化中可传承复制的基因密码。红色基因形成于中华大地,在革命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丰富延伸、不断孕育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并融入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红色基因以革命精神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革命优良传统和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支撑,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持久而强大的精神动力,富含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永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

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工匠精神表现为“向善”“尚巧”“求精”及“道技合一”的品质,是匠人以产品为导向的一种价值观念[1],是匠人的实践积淀、道德意识和职业追求。工匠精神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思想基础,其蕴含的宝贵思想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从未断过。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赋予其新的生命内涵与精神价值。当今社会,工匠文化是提升职业素养的一种核心文化,习近平将工匠精神总结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2]。工匠精神已超越工匠本身,是每个从业者都应具备的职业态度,是基于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与运用、融合与拓展、实践与创新的精神。

中国工匠文化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实中产生的,当代工匠精神的塑造,既要以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的沉淀为基础,同时要以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为指引。利用红色文化丰富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之具有时代精神、红色烙印、民族特点和社会责任。在新时代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实现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有效融合,推动塑造中国特色的“大国工匠”精神[3]。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多元质量维度,高职院校以红色基因的科学价值作为导向来塑造工匠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育人使命担当,拓宽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及德育效果,彰显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

(一)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传授者,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先有大国良师,再有大国工匠。要始终加强教师队伍党的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政治含量”“思想道德含量”,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此外,高职院校教师作为红色基因的主要传播者,在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要能够明确不同专业学生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细微差距。高职院校教师在坚持以红色文化、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能不断丰富师者理论素养,焕发教师崇德、修德、养德的内生动力,强化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使命担当,促进教师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勇于担当的精神、久久为功的毅力,更好地实现培育红色工匠的育人目标,发挥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教育优势。

(二)培育一支“又红又专”的新时代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是立德树人。红色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体”,以马克思主义为“魂”,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核心内容,在党和国家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4]。以红色文化滋养现代工匠精神,聚焦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有的红色特质、鲜明的职业性特点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红色工匠”培育体系包含多种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及职业核心元素,如为民初心的政治本色、臻于至善的价值追求、勤奋敬业的职业操守、推陈出新的职业品质、崇智尚学的精神境界及传道授业的职业责任,不仅具有民族性、时代性,更具有红色印记、社会责任。构建立体化的“红色工匠”培育体系,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滋养、道德教化和价值引领[5],让学生在可观可感中接受红色文化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工匠精神,树立“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高远志向,培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融入时代要求中不断完善自身,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三)以培育“红色工匠”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中国高职教育步入了类型特色发展的新时代,要准确把握其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新需求、新挑战,要心系“国之大者”,以“培养大国工匠”为最终目标,将学校发展重心转移到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上来。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彰显职业教育品格和教育价值,需要聚焦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功能,同时,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也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才能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能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内容载体和传播路径。“红色工匠”培育与“高职教育”发展双向融合,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在文化软实力的教育背景下加强红色工匠文化的研究和实施,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形成自觉、自信、自强的高职办学特色,打造高职特有的文化品牌[1]。

高职院校培育“红色工匠”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设计,突出教学第一课堂、激活实践第二课堂、占领网络新课堂、用好社会大课堂,凝聚“三全育人”合力,打造“四堂联动”实践化教学平台,探索形成布局合理、体系配套的“红色工匠”培育模式[6],助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一)筑好主阵地

发挥校园文化主阵地优势,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以此制定有效的校园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现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将其与德育教育、劳动教育、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相结合[7],构建“红色工匠文化+”育人模式,形成多种文化相互交融、互促共进的文化育人局面,将红色工匠元素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

营造崇尚“红色工匠”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创设工匠精神育人环境,将工匠文化融入校园景观建设,同时使学校的育人载体、育人环境等刻印着红的底色。凝练源于红色精神和工匠精神,以“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为主要内涵的特有文化,通过各种载体大力营造校园红色工匠文化氛围。

抢占网络教育阵地,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有效利用网上慕课、主题网站、微信微博、易班等,面向广大学生宣传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传承的相关视频和典型案例,培养其主流精神与价值观,营造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的良好氛围,打造“指尖上的红色阵地”,增强红色力量。

(二)用好主渠道

发挥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创建“红色课堂”,将红色工匠文化引入教育教学全过程[8],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一是发挥思政课程立德树人主渠道优势,将工匠精神渗透思政教育,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将工匠精神的理念内涵融入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中。二是发挥专业课工匠精神培育主渠道优势,专业课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特别是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9],要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工匠精神,主动践行工匠精神。三是发挥日常思政工作精细化优势,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结合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实际,将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巧妙嵌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各个环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学生在可看、可听、可思、可做的环境中,逐步将红色基因、工匠精神深植于心,并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品格修养,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现学生“内化—外化”的转变[10]。一是发挥本地文化教育优势,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工匠事迹、劳模先进等资料,分类整理、研究阐释,打造一批红色工匠文化学术精品,提升区域优秀文化挖掘利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二是开设工匠大讲坛、先进工匠人物事迹展等,开展工匠进校园、劳动模范进校园等活动,引导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聘任劳模工匠担任客座教授和德育导师,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三是开展“感动校园人物”“最美教师”“工匠人物”推选和表彰活动,挖掘身边先进典型,拍摄制作系列专题片,再现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电视语言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的示范作用。四是以“工匠文化研究院”“孔子学堂”等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推出品牌性编研成果,推动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和内容建设。成立“社区学堂”,加强校地结对共建,推动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延伸和拓展育人阵地。

(三)唱好主旋律

深化岗课训赛融通培养,狠抓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基本功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以努力成长为“大国工匠”为奋斗目标,以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将人才培养锻炼与技能大赛备战、学生生涯规划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竞赛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比赛中快速成长,增强自身不可替代性,打造核心竞争力[11]。

实施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行为养成量化排分和实训成绩积分排序竞争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注重自我品德修养和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深化高职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五育并举,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改进美育渗透、加强劳动教育,五育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成立协同攻坚工作小组。一是实施“业务+思想”双导师制,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及企业导师,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二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团队效能,在学生学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上形成合力。三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师范引领作用,强化学生干部选拔、培育、监督,提高其对新时代党组织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实训中充分挖掘和发挥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发挥集体智慧,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工匠培育红色90后大工匠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工匠风采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3期)2021-11-19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工匠神形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工匠赞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推荐访问:工匠 新时代 培育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809/9581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