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的必要性及指导原则与实施策略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14 10:35:03

黄明俊 孙南南 张美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指导教育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关键因素。文件的出台为学校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与实践路径,具有很强的纲领性和全局性。每所学校根据个性化、本土化转化与特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的必要性、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实施策略进行探究,并形成战略框架,助力其有效落地。

一是保障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核心素养提倡 “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 ,既是国家对中小学生未来发展的总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稀缺的精神财富。十八个基本要点的落实,须考虑学生的主观接受度及学校的宣传与贯彻特点,面对地域文化的特色差异、师生资源、设备管理及制度建设等,学校须进行校本化建设和改革,发挥核心素养的真正价值。

二是新课改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深受学校及教育界人士的青睐。为了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需构建具有实用性的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将其转化为对学生具体品格和能力的要求,贯穿于各学段和学科,深化课程改革。

三是有利于形成学校差异化发展的实践认知。核心素养在课程建设及校本化表达过程中,要深入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课程特色、师资力量和专业人员比例等因素,尊重学校的差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教学特色,适应不同地区、环境及学生类型的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四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核心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进行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能科学引导课程体系建设、特色教学模式改革等教育行为,助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与有效发展。[1]

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为指导原则,探究最有效的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方式。

第一,以人文底蕴为核心,培养学生的 “理解力” 。学校应把握区域特色的人文底蕴,结合当地名人故居、历史典故、风俗习惯、地方历史等,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经典精华,结合现代化白话文表达,让学生围绕人物介绍、历史脉络、事件研究等,建立人文价值观。[2]学校在正确人文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挖掘经典作品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内在理解力,助力文化素养培育。

第二,以科学精神为动力,培养学生的 “学习力” 。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需注重对科学精神素养的学习和认知,学生应以此为动力,培养独立思考意识和科学素养。学校要遵循客观事实及事物的发展规律,以探索科学、追求真理为指导,理性引导学生深入事物本身,挖掘内涵价值,结合自然规律指导他们客观、全面地对待自然、社会与生活,提升动手和实践能力,用行动验证科学规律,并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崇尚自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以健康生活为前提,培养学生 “健康、乐观” 。首先,呈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关爱其健康体魄的塑造和发展,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了解其生活、学习环境与社会氛围,以健康生活为原则,落实健康意识。[3]其次,教材内容的开发和设计应贯彻 “健康生活、快乐学习” 的指导方针,遵循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绿色体育的原则,抓普及、促提高、求发展,使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养成安全文明的运动习惯,寻找契合自身运动的项目与技巧,成长为健康、乐观、健壮的人才。

第四,以责任担当为基础,培养学生的 “德育力” 。德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基,把责任担当、良好品格塑造的教育理念作为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学生德育力整体提升的重要一环,使其对社会、自然、生活、家庭等形成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五,以实践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 “创新力” 。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和智能发展,培养他们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改革意识与实践精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突破思维限定,放眼未来,发挥其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寻找新颖、有趣、独特的创新理念,探索未知世界、彼此交流,实现以科技为目标的校本化表达。

(一)打造经典文化课程,凸显校本文化特色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并指导学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整体性、全局性、共同性等特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区域文化特色、传统文化习俗等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人文精神的经典课程,考察和研究具有深厚底蕴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撰写凸显当地人文、历史的校本教材,全方位展现区域文化特色。积极打造系列经典文化校本课程,通过文化熏陶和传承,进一步普及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于学生脑海,引导他们主动向外界传播、表达地域文化精神,更好地凸显核心素养校本文化特色。

(二)增加科技实操课程,彰显校本科学精神

构建特色的科技实操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精神的领悟与创新,激发其勇敢地认识自然、面对未知、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在思想与行为中发掘科学分析能力,树立良好的科学发展观。[4]首先,强化科技实操课程的有效性。学生进行科技探索时能亲身体验科学知识与技能,促进其理念革新。其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利用科技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对活动涉及的知识、各阶段形成条件及活动成效等方面主动探索。再次,尊重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严谨的价值观,崇尚真理、尊重未知,勇于探究。最后,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所行所思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彰显校本科学内涵,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能力。

(三)提升基础活动课程品质,实现校本学科精简

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引领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的中心向校本课程转移。提升综合基础活动课程品质作为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的一大举措,是新一轮课改的校本化体现。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需把握组织架构,平衡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及活动课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不同课程定位、开发理念、目的及作用的差异,以核心素养的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明确各类课程的核心作用与存在价值,实现校本课程精简,以更合理、丰富、必要的校本课程体系建构,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5]

(四)建设尚美健体课程,表达校本课程的人本精神

健康的身体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践行健康、热爱运动、追求艺术是每个学生最基本、自然的成长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提高的最好方式。学校应设置健全尚美健体类课程,努力营造艺术与健康体魄相呼应的绿色生长环境,引领学生应用艺术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参与健身运动,在艺术交流中感知美、鉴赏美,激发学生提升蕴含个性化、生命力、全部情感的表现能力及审美素养。创造绿色体育文化,并将其融入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强身健体的热情,培养吃苦耐劳、坚强勇毅的精神追求。构建尚美健体课程体系,用最自然、直接、有效的方式,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五)开展品德育人课程,增强校本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开展品德育人课程,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情怀、爱国主义、诚信友爱及互帮互助等品质,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学会做人做事,提高自我认同感,培养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开设多种形式的德育课程,从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培养学生,开展以德育为主的主题活动,创建名人名言课堂,举办德育竞赛活动,利用感恩节、青年节、社员活动等进行品德教育,通过基于品德培养的显性与隐形课程,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德育课程体系,增强校本责任意识。[6]

(六)创新社会实践课程,丰富校本多元评价

学校应创新社会实践课程,丰富活动形式,开展生活类实操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生活经验,改变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场地,帮助他们走出学校和课堂,开展真实有意义的社会调查与实践体验,模拟真实情境教学,使其在自主学习、社会化实践、创新性教学模式中,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7]丰富对核心素养的多样化评价,建构科学评价体系,既保留传统的量化评价方法,又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级同教师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更完善、全面、客观地实现对学生个体核心素养水平的考量,使其在多类评价中更科学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加快对自我的再塑造,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体系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学校应以国家政策为依据,实施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设计与教学定位,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及教学特色,积极探索校本化表达内容,以六大素养为指导,紧跟时代潮流,丰富、创新、拓展校本课程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特色化,并实现进一步实践转化和创新性认识,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更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塑造知性、勇敢、智慧、担当的个性化品质,真正提升其核心素养,力争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校本课程体系核心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2期)2017-05-30

推荐访问:校本 素养 性及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814/9709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