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集锦13篇(2023年)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15 10:55:03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第1篇一、指导思想曙光以《指南》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集锦13篇,供大家参考。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集锦13篇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1篇

一、指导思想曙光

以《指南》精神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2014年3月—7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

活动班级:大一班 大二班 大三班 大四班

三、活动目标

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㈡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㈢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14年2月—3月)

1.以年级为大单位各班为小单位成立幼小衔接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每个班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幼小衔接指导策略”科学制定的发难。(见附件1)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自学在各个途径查询资料、培训、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

⑴认真学习《指南》,深入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任务。

⑵结合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各班使用的教材,通过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

⑶大班教师之间分享交流,将自己积累的关于幼小衔接互动指导策略的经验进行分享。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⑴在家长会上介绍《幼小衔接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并能积极有效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⑵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

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2014年3月—7月)

1.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2.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

3.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⑴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⑵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
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
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⑶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
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⑷学习方面的准备: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保证措施

㈠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㈡落实目标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活动的扎实开展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2篇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招生推广活动,走近生源终端,快速扩大招生生源,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加强行业领导地位,维护行业利益持续增长。

二、活动形式:

(一)加大咨询师打电话邀约量,每天要打30通以上的电话;

(二)加强外联力度,和学校周边幼儿园、小学搞好关系;

(三)增加超市、广场、主要道路、小区等设咨询台和发传单;

(四)学校楼下设咨询台;

(五)多形式的合作和广告。

三、活动主题:

今天我上小学了

四、活动策略:

用参观小学校园并体验小学生活为噱头,帮助孩子提前认识并感受小学生活,给孩子一个彩排的机会。

很多幼儿园都会带学前班的孩子参观小学的活动,我们就要赶在幼儿园做这个活动前,以这样的方式邀约家长带孩子来参与。

五、具体步骤:

(一)吸引到访:参观小学校园并体验小学生活

1、时间:幼小衔接的第一次课(周末)

2、当日课程设计:小学生活的第一天

3、招生对象: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小朋友(5——7岁)

(二)现场讲解和体验幼小衔接课程

1、两个目标

(1)争取现场报名:通过现场讲解和体验,结合激励方案,促进现场成交(包含定金)。

(2)为下次跟进做铺垫:当家长参观完小学没有及时报名,我们告知其开课时间,在开课前追踪跟进。

2、现场流程

(1)公开课

公开课老师要提前过课,将公开课试讲到炉火纯青,保证现场效果。

(2)幼小衔接讲座

可提及公开课时孩子们的表现,抓一些典型案例来进一步分析,再结合幼小衔接讲座文本里面的内容可从专业上学术上抓住家长的心。

(3)注意事项

30分钟公开课(家长孩子在一起)20分钟幼小衔接讲座(带着孩子参观学校)10分钟注意事项(带着孩子休息)30分钟促单(家长孩子在一起)。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3篇

一、实施“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活动环境,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业的繁重,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厌学的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是关键。那么如何让孩子愉快的进入小学,自信独立的面对小学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共同重视、努力配合,才会取得一定效果。《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xx市课程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

以《xx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为依据,针对我园大班幼儿的特点。以及我园原有的幼小衔接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大班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小学“学习准备期”主题活动做到有机结合,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的良好心理品质。

2、以培养孩子交往能力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5、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活动时间:

xx年4月中旬——xx年6月中旬

五、活动对象:

大班组全体幼儿、教师、家长、实验小学的部分教师

六、具体措施与内容:

1、入学前的思想准备:

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等方式深入小学,多方面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儿童对小学的向往,并对上小学充满期待,同时帮助儿童了解他们想知道的小学的事情。

2、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知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想办法,自己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请求教师、家长等成人的帮助;
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生活问题处理能力;
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让他们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其次,培养儿童的新环境适应能力。在儿童对小学产生向往的前提下,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让儿童掌握一些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技巧,并期待到新环境中;
通过对儿童集中力、自制力的培养,以及对规则的认同,让儿童能适应新环境的新规则和新的要求。

3、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

首先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儿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请假;
在教学活动中让儿童养成爱思考、专心、愿意倾听的好习惯;
培养儿童正确的握笔写字、读书的习惯,以及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学会使用学习用具。

其次,要培养儿童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这两种能力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试非常重要的,语言是交流的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要特意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在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方案中也特别强调这两方面的知识准备。

4、家长工作

首先,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实施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及实施进度,取得家长的支持,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然后,对家长进行理论指导,更新其观念。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为家长举办有关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使家长正确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掌握入学前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并了解入小学除了需要知识的准备,还应重视儿童心理的准备及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全面理解幼小衔接工作。

继而,在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教育方案的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同步衔接。在家长园地中开辟幼小衔接的专栏,介绍幼小衔接的相关信息,并及时跟进幼小衔接教育方案的相关内容,让家长一起参与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4篇

一、大班老师统一认识,认真学习新《纲要》的有关理念和观点,从而转变以往一些比较陈旧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幼小衔接工作方面一些偏面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计划和安排。

二、在衔接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一)在教学活动上,模拟小学上课的形式,适当地延长活动时间,并与小学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派大班老师去小学观摩小学老师的具体上课形式,并回园后进行积极的尝试,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课程及活动形式;

(二)在家园合作上,及时将幼小衔接方面的有关知识或注意点放在“家园共育”栏目中,并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活动小组等多种形式,多方位让家长参与到幼小衔接的工作中来;

(三)在实践活动上,多次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观摩一年级的教学活动,请本园已升入一年级的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自己在小学学习、生活的亲身体验,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组织幼儿进行整理书包、文具等一系列的小学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表演赛;注重幼儿在书写方面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注重个别指导:孩子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为尽可能的消除这种差异,我们则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沟通等,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使家园能做到互相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每一个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十一)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5篇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学习任务之际,我们大班年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结合大班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1.开学初我们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携手向前走》家长会,让家长接受了幼儿园、小学的专题指导,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让家长进一步明确如何在心理和能力上为孩子作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有意注意的水平的高低决定幼儿成绩的好坏,因而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能够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家长对幼儿进行一些零散正确入学知识准备,但不是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玩具收起来。同时,家长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幼儿当前的发展状况,使得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

2.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4.结合“小小值日生”和“小书包真整齐”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幼儿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可见,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长们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去做。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就要注意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5.参观小学,通过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观看小学生上课、参观小学的图书室、教室、走廊文化,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更增添了他们向往上小学的愿望。模仿小学生上课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孩子们求知欲旺盛,上课表现特别棒,上课位置的适当调整;
增加一些书写、早期阅读的练习时间;
改变举手姿势。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有了较初浅的经验练习。

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级幼儿的观察记录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应该尝试做好幼儿的个案追踪、分析。

(2)班级教师在材料整理方面有待提高。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6篇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学习阶段的重点。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如下: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桌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兴趣。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在园创设小学一日流程表提示幼儿生活意识。

再次,进入小学后,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班级加强了值日生的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班内每周评选优秀小榜样。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每天学习的拼音进行游戏,拼拼读读锻炼幼儿的发音。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认真对待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7篇

一、实施“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活动环境,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业的繁重,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厌学的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幼小衔接是关键。那么如何让孩子愉快的进入小学,自信独立的面对小学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共同重视、努力配合,才会取得一定效果。《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__市课程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

以《__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为依据,针对我园大班幼儿的特点。以及我园原有的幼小衔接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大班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小学“学习准备期”主题活动做到有机结合,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的良好心理品质。

2、以培养孩子交往能力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5、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活动时间:

____年4月中旬——____年6月中旬

五、活动对象:

大班组全体幼儿、教师、家长、实验小学的部分教师

六、具体措施与内容:

1、入学前的思想准备:

通过参观小学、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等方式深入小学,多方面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激发儿童对小学的向往,并对上小学充满期待,同时帮助儿童了解他们想知道的小学的事情。

2、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知道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想办法,自己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请求教师、家长等成人的帮助;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生活问题处理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让他们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其次,培养儿童的新环境适应能力。在儿童对小学产生向往的前提下,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让儿童掌握一些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技巧,并期待到新环境中;通过对儿童集中力、自制力的培养,以及对规则的认同,让儿童能适应新环境的新规则和新的要求。

3、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

首先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儿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请假;在教学活动中让儿童养成爱思考、专心、愿意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儿童正确的握笔写字、读书的习惯,以及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学会使用学习用具。

其次,要培养儿童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这两种能力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试非常重要的,语言是交流的基础,数学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要特意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在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方案中也特别强调这两方面的知识准备。

4、家长工作

首先,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实施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及实施进度,取得家长的支持,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然后,对家长进行理论指导,更新其观念。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为家长举办有关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使家长正确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掌握入学前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并了解入小学除了需要知识的准备,还应重视儿童心理的准备及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准备,全面理解幼小衔接工作。

继而,在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教育方案的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同步衔接。在家长园地中开辟幼小衔接的专栏,介绍幼小衔接的相关信息,并及时跟进幼小衔接教育方案的相关内容,让家长一起参与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8篇

一、情况分析:

再过一个学期,孩子们就要结束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升上小学,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学前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作为家长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所以幼儿园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

二、衔接目标:

1、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责任感、自信心等)

2、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4、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三、具体方案。

1、身体方面的准备:

(1)保证每天幼儿再园内户外活动一小时的活动,通过户外活动,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上课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4)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2、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良好的作息习惯。

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

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50左右起床,早晨8:30以前入园。晚上9:00上床入睡。晚饭前后与孩子共同商量一些活动内容,如画画,弹琴,玩玩具,看书等,动静搭配,使孩子每天的生活富有节奏,与小学生的生活相接近。

(2)、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每晚还要让孩子养成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同时我们老师会在离园时,检查孩子的书包整理情况和学习用品保管情况。并对做的好的幼儿提出表扬。

3、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的效率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高效社会,机会无处不在,却又转眼即逝、生活节奏愈来愈快,所以教孩子学会做人的第一步是做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的具有高效率的人,首先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这一点很重要,比方说,这个时候该为孩子买个小闹钟,天天晚上自己上好闹钟,第二天自己起床,每个人都是有懒性的,何况是小孩,闹钟响了,没起床,咱们就又去叫了,这时候我介意您沉住气,让他睡,睡到他认为合适,让老师去评价他的迟到行为,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孩子做作业要有质有量,这方面我们在班内要求幼儿不仅要写好而且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完成好的幼儿提出表扬,完成不好的进行指导。

(3)、做事专注的习惯

培养幼儿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班开设了红花台,每节课评选一名幼儿,并以红花表示奖励,每周做一小结看看谁的红花最多,并把照相贴在红花台上,从而激发孩子的好胜心理。

(4)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习惯。

好多孩子进入小学后第一不适应,就是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幼儿园作业公布,家长记录。到了学校完全凭孩子自己记,有的孩子回来了,忘了作业是什么,急得直哭,忙得家长又给同学打电话又给老师打电话。倾听能呼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为了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我们班开展了”比比谁的记忆好”的活动,要求幼儿每晚自己记作业,并回家复述给家长听。通过第二天幼儿完成作业情况,来表扬幼儿。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9篇

一、活动目的:

1.小朋友观摩小学生上课、下课的活动情况,了解在小学读书的有关要求。

2.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作息时间、活动内容等与幼儿园不同,推进幼小衔接无缝接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16日(第8周周一)上午8:30—10:30

三、参加人员:

中心幼儿园师生、家长义工,我校一年级班科任及部分教师代表、文员、当值保安等。

四、具体安排:

(一)上午8:40中心幼儿园5个班小朋友到达学校,我校接待人员8:35在门口接待。

接待安排:中心幼大1班

中心幼大2班

中心幼大3班

中心幼大4班

中心幼大5班

(二)8:50—9:20观看升旗仪式

→观看观看升旗仪式的位置:因考虑尽量不要影响学生出队的位置,请负责接待的老师把小朋友先带进运动场的草地上,待各班队伍稳定后再安排位置。

(三)9:40—10:20观摩一年各班学生上课(彩灵级长落实细节)

1)带班观看教学活动(10-15分钟);→(随堂听课)

一年(1)班:语文

→中心幼大1班

一年(2)班:英语阶梯室

→中心幼大2班

→中心幼大3班

一年(4)至(6)班:综合科(音乐、体育)

→中心幼大4班

→中心幼大5班

2)各班课前精彩2分钟安排一名学生发言:就读小学后的变化与收获(由班主任落实)

3)课程环节中体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与我校师生的互动。

(四)9:40—10:20带小朋友参观校舍与功能室

(五)10:20—10:40各班孩子大合照、返程回园。

(六)教学研讨

1)数学学科:xx

2)班级:一年(1)班

时间:(待定)

3)参加人员:中心幼儿园教师、我校一、二年级数学老师、班主任

五、细节落实:

1.新闻报道:一年级。

2.学校门口LED:xx(热烈欢迎xx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老师们、家长们莅临我校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3.拍摄:惠苹。

4.升旗仪式落实:xx、体育科组老师。

5.各功能室场的开放、清洁等:杨主任及室场负责人。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10篇

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准备:

1.参观小学并与小学生对话,对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所了解。

2.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过程: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xx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1)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例如:参观小学、请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来园讲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幼儿画出“我心目中的小学”等。幼儿在活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对上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问一些有关小学生的问题,如上小学后还能带玩具吗?上课时我想小便怎么办?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多了解有关小学的知识,我设计了“我快要上小学了”活动。目的是想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活动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2、更多地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多媒体课件: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3、幼儿把画好的“我心目中的小学”图画粘贴在展板上。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磁带。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提问:歌曲里唱的什么?它是谁的歌曲?

2、提问前段时间参观小学的事情,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

3、出示展板,请小朋友到展板前,讲解自己画的“我心目中的小学”是个什么样子。

4、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指导、总结并找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5、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6、幼儿分组讨论并说一说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7、教师小结:

①作息时间有了较大的变化。(课间只有10分钟,小学生要准备好下节课所用的东西、小便等)

②上小学后不能带玩具,但可以带体育玩具。

③上小学后,上课时不能随意喝水、小便。(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工作,否则,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④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后先做什么?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进小学读书后往往不适应小学的生活,许多孩子在开学时高高兴兴地上学,几个星期后,身体明显消瘦,病假率上升,有的害怕上学,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做好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尝试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此次活动为走进校园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以幼儿园为主,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宣传学校工作和发展方向,让各位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谋求幼儿园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认同;

(2)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教认识,实现小学与幼儿园的有效对接。

(3)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幼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标尺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衔接方案:

(一)、成员:

组长:杨家清副组长:麦燕文

组员:全体一二年级教师

(二)、衔接重点:

(1)兴趣激发;(2)习惯规则培养;(3)语文学习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方面;(4)数学学习能力——-加减运算、思维及操作能力方面(蒙氏数学);(5)适应能力方面——-个性,心理,独立性等。

(三)、具体措施:

A、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培训,

B 、参与幼儿园家长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C 、组织幼儿园参观小学,与小学联谊活动

D 、进行教师座谈,组织教研活动

E、组织各类评比或展示活动

(四)、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加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

(1)、学会准备上课需要的学具和物品。

(2)、各种姿势训练及达标——坐姿,书写姿势,举手姿势。

(3)、学会认真独立地做事,懂得追求良好的结果。

(4)、学习时爱动脑筋,独立思考,并愿意寻求问题的答案。

(5)、喜欢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时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6)、听读识字教学以100个会认的字为主(见图)要求会认、会读、会用,期末100个达标要求100%。注重计算能力的训练(20以内加减法计算)(10以内加减运算要求达标)

7)、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5、家长方面

1、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准备一个闹钟,让孩子自己用。

2、实行生活环节”限时制”:规定时间限制,刷牙洗脸等。

3、花时间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认真对待并坚持。

4、为孩子做好物质准备(安全,方便,实用):书包,闹钟,铅笔橡皮尺子,记作业本。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12篇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为了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家长在孩子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困惑,帮助家长明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本次家长会我们特邀中心小学一年级教师宋良辰进行“幼小衔接”讲座。就孩子入小学前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内容与家长进行交流和互动。

一、活动宗旨:

1、幼儿入小学前要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实施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3、本着“真诚、尊重、互动、合作”的原则、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4、有效整合家园力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二、活动时间:

4月2日下午2:30

三、活动地点:

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室

四、活动前准备:

家长邀请函、签到表、相机、班主任代表准备发言。

五、人员分工:

1、大班级部主任张新芳负责策划活动方案,纪金梅准备家长签到表;

2、副园长李真负责家长邀请函。

3、大班教师孙海英准备发言。

4、王爱新负责家长会PPT的制作,李园长负责音乐的准备,徐园长主持幼小衔接家长会;

5、大班教师负责家长接待、签到和拍照;

6、大班教师提前一天布置会场及会场卫生。

六、活动流程:

1、大班教师负责会场接待家长签到。

2、会前播放音乐等待家长。

3、大班班主任负责安排家长按规定的顺序入座。

4、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流程。

5、中心小学一年级教师宋良辰讲座。

6、班主任代表发言。

7、徐园长精彩讲座。

8、与家长交流(互动)。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 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以园务工作计划为指导,继续学习《指南》,紧密联系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园”的理念,以“学、训、研”一体的模式开展教育研究工作,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为了适应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本学期我们将在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上多努力。

1、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善学习、善思考、重积累、勤反思,努力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者,营造和谐的小社会。通过业务培训学习、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使教师之间融洽协作,形成一股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园只有恪守师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进取,才能与园俱进,与时俱进。

2、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成长。根据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以发展和创新为动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们将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方法,鼓励教师不断充电、充实自我。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园内园外相结合、专业知识和业余知识相结合。

3、精心指导好新教师的教研业务。以年级组为中心,依托骨干教师,认真抓好新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教研活动、听课评课、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形式,不断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积极开展教研评比活动,为新教师成长搭建舞台。

(二)切实落实教研常规工作,确保保教质量。

1、要求教师认真按《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制定教研计划,设计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利用现有的教研资源为教研内容服务,在教研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研方法,,并渗透游戏活动,同时坚持保教并重原则,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

2、继续开展集体备课工作,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后进行说课,然后进行集体讨论,使教师对教研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3、抓好班级常规,规范一日活动,加强对班级常规、教师常规的检查工作。各班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一日常规作为教师经常性的工作,杜绝各种安全隐患行为的发生,做到耐心细致,常抓不懈,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园风。

(三)营造教科研氛围,提高教科研实效。

1、随着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许多新的问题会不断涌现。我们要密切关注教研的发展动向,发现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切实有效的探究和创新,深入开展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共同合作研究。定期开展全园性的研讨、交流活动,解决教研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汲取他园、他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认真开展好各项教研工作。

2、以人为本,提升教师教研水平。本学期我们将从教师发展需要出发,把教科研与教研研究、继续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努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加强园本培训。

3、本学期我们将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请专家来园示范指导或组织教师到其他幼儿园观摩示范课;
让教师们走近更多的专家、名师,在与专家、名师的直接对话中掌握新的教育动态与策略,进一步领悟教育的真谛,提高教师的教育和研究能力。

4、注重教研反思。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教研能力,我们在学习新理论、新观念的同时,要加强对自我教研实践的反思。在研究理论、研究别人经验、研究自身教育行为的过程中,提高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本学期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理论学习与研讨,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写好教研活动反思,及各项活动总结,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专业型、研究型的教师。

5、充分发挥中心园的辐射功能,带领其他幼儿园保教水平不断提高。开展送课活动,组织本园骨干教师到其他兄弟园开展活动,带去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开展区域活动、环境布置的展示,请其他园的领导教师来园参观指导工作。

(四)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1、积极开展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会化个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之一,其中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化、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各班要按计划开展好角色游戏,做好指导工作。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半成品为主,充分利用活动室、走廊、操场等合理设置游戏场地,指导幼儿开展生动的游戏,增进幼儿间的相互交往与合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开展好角色游戏的同时,各班要结合主题需要合理创设区角活动环境,结合本班的实际,安排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游戏。并根据本次游戏情况对下一次游戏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游戏之后要及时记录并反思。

2、注重积极体验,培养幼儿健全人格。

本学期接踵而至的节日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积极利用三八妇女节、植树节、五一劳动、六一节等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善于利用周边人文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妈妈、爱老师、爱他人、爱祖国的教育。

3、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重视幼儿的养成教育,注意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有礼貌、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乐意探究、善于合作、主动交往、学会分享的良好品行及健康、活泼、开朗的良好个性。小班幼儿要重点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中班幼儿要重点培养其自理服务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班大大班幼儿则要重点培养其规则意识和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如看书、绘画、写字的姿势,握笔的方法、积极思维、大胆表达的习惯与能力等。

4、做好《幼儿成长记录》。

定期开展幼儿成长档案评比活动,通过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好的完善成长档案内容,使幼儿成长档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从学习,生活,游戏等多方面展现幼儿成长的点点滴滴。

(五)积极开展家园互动,增强家园合力。

教师要认真做好家访工作,灵活利用校讯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半日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以取得家园联系良好地效果。

(六)做好幼小衔接,为入小学做准备。

1、鼓励幼儿自带图书在课余时间阅读并与同伴分享,运用讲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幼儿的思想教育,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幼儿按时到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排队做到静、齐、快。做好值日生工作。诚实、不说谎话。同伴之间团结友爱。集体活动遵守秩序,不吵闹,认真参加活动。

3、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写、读姿势。上课时做到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老师及其他小朋友的讲述,养成要说话先举手的好习惯。要求幼儿发言时要讲完整话、普通话、响亮话。按时完成老师课堂上布置的作业。爱护图书、学习用品等。

推荐访问:幼小 衔接 教研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集锦13篇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集锦13篇) 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方案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815/9739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