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论伟大建党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17 19:55:03

徐龙建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
南京大学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开创党内政治文化之先河,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始基和逻辑源起。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客观文化存在,彰显中国共产党深厚的政党文化优势,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支撑和现实承载。深刻把握二者内在逻辑,以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对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始终保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建设积极健康、正气充盈、朝气蓬勃的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伟大建党精神,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在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之际,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3]8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全过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革命意志以及政治追求,为党内政治文化奠立思想基石、确立目标追寻、激活红色基因、培育主流价值。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奠立党内政治文化思想基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深刻揭示出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殖民入侵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饱经灾难。在此至暗时刻,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觉醒,从洋务运动引进学习西方的先进器物和技术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实施的戊戌变法,从太平天国运动掀起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战争的最高峰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领导的辛亥革命,但很快都归于失败。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加之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宛如一盏明灯,给处在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无产阶级觉悟的觉醒,于绝境中开辟新路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的革命道路有了新的理论和新的政治力量作指导,无往而不胜。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行了深刻洞察,并以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明确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道路和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奉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指出:“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4]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以及其所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同时也是党内政治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元素。党内政治文化发端于建党之时,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政党品格之下,无论党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弱小还是强大,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都始终坚守对真理信仰的执着追求,表现出一种科学的形态和理性的建构。真理的波涛,奔流不息;
理想的火焰,燎原旺盛。党内政治文化随伟大建党精神而生而立,马克思主义信念信仰深刻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和理想品质,奠立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之基、理想之本。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确立党内政治文化目标追寻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主线,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有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3]3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中华民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山河破碎、危在旦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直面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历史要求,当时的中国各种政治主张、各种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始终没有改变国运的日渐衰微,更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1917年,俄国革命取得成功。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比较和郑重考量毅然选择了俄国这一“革命的社会主义”。党的一大纲领指出,革命的目的是“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5]。1922年,中国共产党首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明确点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和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6]旗帜鲜明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和自我追求。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要义,从建党之初便确立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目标追寻。作为一种特定的主观导向,党内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意识在党内的体现,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实践的目标、秩序、意义与活力,并培育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政治素养。从政党属性审视,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无产阶级政党文化,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指向。党的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7]133,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合,深刻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集人民性、国家性和民族性于一身的政党属性,映照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初心使命的精神本源,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遵循和价值选择。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激活党内政治文化红色基因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制胜法宝,是贯穿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血脉。为了追求革命真理、挽救民族危亡,1921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名代表,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追忆建党时期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从“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何叔衡,到“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恽代英,再到“为革命而生,更远为革命而死”的方志敏,他们以无畏的牺牲精神践行红色信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视死如归。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强敌、面对绝境、面对屠戮,毫无畏惧、毫不退缩,在黑暗中高举武装反抗的旗帜,以头可断、血可流、主义不能丢的坚定信仰和革命必胜的坚定决心,照亮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历史征程。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8]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鲜亮底色,这是中国共产党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党内政治文化扎根于中国革命的红色土壤之中,从发轫之日起,就深深的打上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红色烙印。党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在革命年代生根发芽,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活水。在革命时期,党不断开展以党性教育为主的党内教育,大力弘扬斗争与牺牲精神,使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思想在烽火淬炼中得到强化,在斗争历练中得到升华,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在思想上确保了我们党能够经受住长期武装斗争的考验。毛泽东曾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9]。党内政治文化承继党的红色传统,在中国革命的奋斗征程中锻造了我们党向死而生的独特精神标识,锤炼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绝不畏惧、绝不退缩,敢于斗争、百折不挠的革命风骨。作为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厚培厚植厚育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红色基因。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培育党内政治文化主流价值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党、面向国家、面向人民的崇高操守,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质。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党员的条件是:“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7]1。党的二大决议案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7]162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国大地笼罩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然而,革命的火种并没有熄灭,靠的就是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对理想信念的绝对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夏明翰被捕入狱后,被折磨的血肉模糊,多次昏死过去。临刑前,他赠予妻子一颗红珠,并留诗一首:“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善抚幼女继吾志,严峻考验不变心。”中国共产党人一旦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就赤胆忠心地为之奋斗终身,即使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担当。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蕴藏在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之中,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内政治文化立足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历史逻辑,与伟大建党精神同体同向发展,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也早已熔铸于党内政治文化主流价值之中,是中国共产党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作为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的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忠诚,是党性的核心和灵魂,是党性是否纯洁的最重要标志;
而人民性则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0],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最深沉积淀和最主流价值。“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1]154,只有坚持党性,无条件地忠诚党的纲领、忠诚党的核心、忠诚党的事业、忠诚人民群众、忠诚党规党纪,才能矢志不改其心、不毁其节,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真心真意、真心诚意、实心实意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因此,党内政治文化是以党性和人民性为滋养的文化,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铸就和培育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主流价值。

党内政治文化含蕴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历史逻辑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理论逻辑,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一种客观存在,党内政治文化分别从物质、制度、心理、行为四个层面与伟大建党精神载体共享、规范共建、内核共塑、实践共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支撑和现实承载。

(一)党内政治物质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载体共享

党内政治物质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出来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和中国特色的文化。唯物史观认为,文化内含精神,但它离不开物质,必须有物质载体。党内政治物质文化的物质载体,即革命旧址、烈士陵园、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它们真实地记载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是我们党宝贵的物质传家宝。比如,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南京雨花台主峰广场上,碑文中写道:“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英雄篇章。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习近平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12]这些党内政治文化的物质载体,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的强烈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构筑起了以物化形态存在的党内政治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共产党是党内政治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从党内政治物质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党内政治物质文化资源为我们党所独有,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风范。作为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党内政治物质文化资源与伟大建党精神载体共享。在革命战争年代,伟大建党精神是“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13],承载着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崇高理想和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贞担当,它是增进党内团结、强化党内意志、凝聚党内共识的重要纽带。通过对党内政治物质文化资源的建设整合,伟大建党精神在党内政治物质文化资源中得以生动呈现;
伟大建党精神独特的红色情结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有了物化的表征,才能更好地赓续发展。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党内政治物质文化资源,让红色资源焕发时代光彩,既是对党内政治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也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题中之义。

(二)党内政治制度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规范共建

党内政治制度文化是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而宝贵的制度传统,这些优良的制度传统成为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依托。比如,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同时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批评与自我批评机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内团结的有效方法,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请示报告制度,这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还有诸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四个服从制度,等等。党内政治制度文化从形成伊始便开启了制度建党的实践探索,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运行机制和保障。最终,通过对党的成功实践的总结和提升,把这些制度传统用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充分发挥了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党内政治制度文化构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硬约束,与伟大建党精神达成了制度层面的规范共建。党的一大明确了党的组织建设原则和党所承认的“苏维埃的管理制度”等基本问题,成为制度建党的最初遵循。党的二大正式制定党的章程,对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纪律制度、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等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之后,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所内含的纪律要求为导向,形成优化制度的“滚雪球效应”,从而催生了党内政治制度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升华,不断推动了党的建设。具体来讲,就是始终秉持从严治党的优良制度传统,以党的制度建立健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或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党内政治制度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制度传统的规范共建是党的建设的基础,为全党意志与行动的统一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党内政治心理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内核共塑

党内政治心理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信念、信仰,其包含的政治伦理、政治价值、权力观等,以及作为典型特征的红色文化基因,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指出:“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14]。“忠”“公”“实”“清”等价值观正是党内政治心理文化价值理念的显著表现。“忠”,即忠诚、忠贞、忠心,意为尽心尽力、绝无二心,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它具有纯粹的、具体的、无条件的特性。“公”,即公道、公正、公心,是共产党员的价值信守和基本准则。“实”,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清”,即清正、清廉、清明,意即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活和工作上要坚持过硬的政治操守,要厚植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怀,要“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15]。

党内政治心理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伟大建党精神内蕴于党内政治心理文化之中,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求是、担当、无畏、为民的党性特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展现了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强大思想优势;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现了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强大政治优势;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现了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强大精神优势;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立场无比坚定、为民情怀无比深厚的道德优势。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和安身立命的根本,伟大建党精神奠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因结构,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精神的浓缩和精华,其所蕴含的核心精髓与党内政治心理文化相连相融相通,实现了党内政治心理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共塑。

(四)党内政治行为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实践共鸣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6]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变革、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党内政治行为文化主要表现为党内政治文化主体的自觉参与和积极实践,是党内政治文化的行动指向,其前提条件是坚决维护党的权威,党的权威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利益,只有全体党员在实践中向党中央统一看齐,党员与党的政治行动才能整齐一致;
其根本要求体现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只有以百姓心为心,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党内政治文化才会拥有“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11]860;
其关键环节是科学处理党内矛盾和分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党内分歧,务实化解党内矛盾,查找不足、弥补缺陷、改正错误,才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培树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行为文化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破解了党内政治文化实践中面临的难题。伟大建党精神是伟大建党实践的产物,与党内政治行为文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五四运动爆发以后,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群众斗争实践,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随着斗争实践的积极开展,伟大建党活动也逐步走向深入,伟大建党精神萌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时隔一年,党的二大又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和党的章程,至此,党的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从酝酿、筹备到正式建立,及至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历经坎坷磨难,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顽强奋斗的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拓前行,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了党内政治行为文化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共鸣。

伟大建党精神开创党内政治文化之先河,是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以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促进党内政治文化自觉,并在实践中完成向党内政治文化自信自强的逻辑转向,做到实践方面的“行”与心理层面的“信”相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将会获得奋斗不止、精神不怠的动力,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一)以伟大建党精神保持党内政治文化先进性

伟大建党精神归属于思想、意识、文化领域,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恩格斯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7]伟大建党精神凝缩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这个建党主体及其建党活动的一切精神文化要素,是对中国共产党先驱心路历程的高度概括,其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思想的先进性。植根于对中国社会实际的深刻考察,伟大建党精神以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有效地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同落后的、腐朽的、阻碍社会前进的各种旧势力旧思想作斗争。从而,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过程中,能动的强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的坚守、维护与发展。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基因密码,其所秉承的价值理念、精神追求、思想精华随着实践的深化将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

党内政治文化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缘起,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和先进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党内政治文化以稳定的政治信仰、政治追求和政治立场夯实了从党内到社会的同心圆的思想文化基础,对全社会发挥着政治引擎、思想牵引和文化引桥等作用,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无穷的智慧。因此,从生成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党内政治文化来说具有涵摄和统领作用,二者以中华文化的底蕴、智慧、气度和境界筑牢了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坚持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性和先进性保持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

(二)以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党内政治文化认同感

中国共产党人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觉悟者,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守护者,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永恒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8]。伟大建党精神立根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既有理论的引领力,又有实践的指导力,既有时代的容涵性,又有思想的开放性,是我们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彻底“掌握群众”和“说服人”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在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伟大建党精神又以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为依托,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和精神的感召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

党内政治文化认同感的增强不仅取决于政治实践,还取决于对这种实践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作为党的文化“软实力”,党内政治文化是达成老百姓拥护中国共产党、乐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理论认同和思想认同的载体和结晶。党内政治文化把理论的“学理”内化为价值认识,把价值规范的“道理”内化为情感意志,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深刻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化。而伟大建党精神在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上与党内政治文化彼此一致、互为观照。因此,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架构起伟大建党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桥梁,将助推党内政治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永葆党内政治文化生命力

理论思维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伴随着实践的发展、事业的推进,在不同的时代又表现为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作为革命的“精神火种”,伟大建党精神始于“南陈北李”的建党约定,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浓郁的自由、人民、理想、改革、变动不居的历史思维。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历史源头,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征程中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绵延不绝的释放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使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葆有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党内政治文化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当下,党内政治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内面临着市场经济与商业大潮的冲击,以及文化虚无主义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纷扰等;
对外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文化冷战”等。这些问题和挑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党内政治文化将会受到污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将会遭到威胁,甚至会动摇社会主义根基。而伟大建党精神占据了道义制高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现实奋斗中最活跃、最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因此,以伟大建党精神促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着力破解党内政治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不断增强党内政治文化主体自我革命的能力,党内政治文化将永葆长青之生命力。

猜你喜欢建党革命中国共产党《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建党百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建党百年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庆祝建党百年(五阙)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2016年0期)2016-09-26粉红革命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掀起秋冬潮流革命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推荐访问:建党 党内 内在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817/9814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