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课本数学9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24 18:55:03

课本数学第1篇二次函数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本数学9篇,供大家参考。

课本数学9篇

课本数学 第1篇

二次函数

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知识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

点P(x,y)在第二象限

点P(x,y)在第三象限

点P(x,y)在第四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轴、y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

(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课本数学 第2篇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资料是百分数的好处,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个性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用心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好处。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组织学生讨论足球运动员参加罚点球比赛,就应选什么样的队员去比较适宜,由于学生上学期已经学会计算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很熟练的算出了三名运动员罚中的可能性,在比一比谁的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最高的过程中引出了百分数,此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学生已初步感悟出百分数的含义,也初步感受了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好处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介绍自我生活中见过的百分数,再出示一张调查记录单,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收集的百分数的好处,并让学生选取典型的例子汇报,让学生说说这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构成过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构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资料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好处是什么,而是透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好处,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四、练习有层次、有拓展、有坡度

在最后一个换节我设计了拓展联系,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上,透过想象,说一说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例如上半年完成了任务的60%。学生想到了还有40%没有完成;上半年的进度很快,他们的效率很高;他们先紧后松。又如我国航天发射七次,都成功了。那里面没有百分数,学生说出了里面内含100%;我国的航天科技十分先进,我为我们国家感到自豪,对学生也进行了必须的思品教育。

课本数学 第3篇

三角形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b>c(a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

②a-b

3、第三边取值范围:a-b

4、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a

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4

5、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n边行内角和公式(n-2)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6、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

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重心)

3、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三角形的高线: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垂心)

3、注意等底等高知识的考试

7、相关命题:

1)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锐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90。锐角不小于60度。

3)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平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4)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5)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

6)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

7)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9)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1)两个等边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2)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4)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5)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6)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7)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8)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9)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课本数学 第4篇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课本数学 第5篇

【相似多边形答案】

1、21

2、,

3、C

4、A

5、CD=3,AB=6,B′C′=3,

∠B=70°,∠D′=118°

6、(1)AB=32,CD=33;

(2)88°.

7、不相似,设新矩形的长、宽分别为a+2x,b+2x,

(1)a+2xa-b+2xb=2(b-a)xab,

∵a>b,x>0,

∴a+2xa≠b+2xb;

(2)a+2xb-b+2xa=(a-b)(a+b+2x)ab≠0,

∴a+2xb≠b+2xa,

由(1)(2)可知,这两个矩形的边长对应不成比例,所以这两个矩形不相似.

【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1课时答案】

1、DE∶EC,基本事实9

2、AE=5,基本事实9的推论

3、A

4、A

5、5/2,5/3

6、1:2

7、AO/AD=2(n+1)+1,

理由是:

∵AE/AC=1n+1,设AE=x,则AC=(n+1)x,EC=nx,过D作DF∥BE交AC于点F,

∵D为BC的中点,

∴EF=FC,

∵△AOE∽△ADF,

∴AO/AD=AE/AF=2n+2=2(n+1)+

【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2课时答案】

1、∠ADC=∠ACB或∠ACD=∠B

2、∠C=∠E或∠B=∠D

3-5BCC

6、△ABC∽△

7、△ADE∽△ABC,△ADE∽△CBD,△CBD∽△

【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3课时答案】

1、AC/2AB

2、4

3、C

4、D

5、

6、∵AD/QC=2,DQ/CP=2,∠D=∠C,

∴△ADQ∽△

7、两对,

∵∠BAC=∠BDC,∠AOB=∠DOC,

∴△AOB∽△DOC,

∴AO/BO=DO/CO,

∵∠AOD=∠BOC,

∴△AOD∽△

【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4课时答案】

1、当AE=3时,DE=6;

当AE=16/3时,

2-4BBA

5、△AED∽△CBD,

∵∠A=∠C,AE/CB=1/2,

6、∵△ADE∽△ABC,

∴∠DAE=∠BAC,

∴∠DAB=∠EAC,

∵AD/AB=AE/AC,

∴△ADB∽△

7、△ABC∽△ADE,△AEF∽△BCF,△ABD∽△ACE,

【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第5课时答案】

1、5m

2、C

3、B

4、

5、连接D?D并延长交AB于点G,

∵△BGD∽△DMF,

∴BG/DM=GD/MF;

∵△BGD?∽△D?NF?,

设BG=x,GD=y,

则,+

y=16,AB=BG+GA=12+3=15(m).

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答案】

1、8

2、9/16

3-5ACA

6、略

7、OM/ON=BC/DE=AM/AN=4

8、(1)AC=10,

∵△OMC∽△BAC,

∴OM/BA=OC/BC,OM=15/4

(2)75/384

【图形的位似第1课时答案】

1、3:2

2、△EQC,△

3、B

4、

5、略.

6、625:1369

7、(1)略;

(2)△OAB与△OEF是位似图形.

【图形的位似第2课时答案】

1、(9,6)

2、(-6,0),(2,0),(-4,6)

3、

4、略.

5、(1)A(-6,6),B(-8,0);

(2)A′(-3,3),B′(-4,0),C′(1,0),D′(2,3)

6、(1)(0,-1);

(2)A?(-3,4),C?(-2,2);

(3)F(-3,0).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第1课时答案

复习与巩固

一、填空题

1、列表解析图像

2、17537

3、8x3

二、选择题

5、D6、D

三、解答题

7、-11-8-5-2147

8、③④②①

拓展与延伸

9、题目略

(1)速度和时间时间

(2)变大(快)

(3)不相同9s

(4)估计大约还需要1秒

解:120×1000/3600=100/3≈,由且>,∴大约还需要1秒。

探索与创新

10、题目略

(1)作图略

(2)泥茶壶中水温开始下降,幅度比塑料壶中水温下降幅度大;当两壶中水温基本稳定后,泥壶中的水温低于室温,而塑料壶中水温高于室温。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第2课时答案

复习与巩固

2、Q=40-10tt≤4

3、3

二、选择题

5、C

6、D

7、D

8、C

三、解答题

9、题目略

(1)x取任意实数

(2)令-x≥0,则x≤0

(3)令x2+1≥0,则x取任意实数

(4)由题意得

解得x≥0且x≠4

10、解:弹簧拉伸了13-10=3cm,则每增加1N,弹簧伸长量为

∴+10(0≤x≤10)

∴y为×10+10=35

∴y的范围为:10≤y≤35

作图略

拓展与延伸

11、因为PQ与四边形ABCD有交点,所以C、D两点是它们交点的临界点,连接QC并延长与x轴相交于P?点,连接QD并延长与x轴相交于P?点,由中位线定理可得OP?=OP?=2

∴a的取值范围为-2≤a≤2

探索与创新

12、解:(1)m=(n-1)+20=n-19(1≤n≤25)

(2)m=2(n-1)+20=2n+18(1≤n≤25)

(3)m=b(n-1)+a(1≤n≤p)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第3课时答案

复习与巩固

2、题目略

(1)60

(2)(x>100)

(3)146

3、元

4、3

二、选择题

5、A6、C7、C

三、解答题

8、解:①S=15t(0≤t≤1)S=[(20-15)/(3-1)](t-1)+15

②即(t-1)+15(1

③S=20(t≥3)

拓展与延伸

9、题目略

(1)328

(2)沙尘暴从32km/h开始,以每小时1km/h的速度到停止需用时32小时,

∴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共经过25+32=57个小时

(3)解:设y=kx+b,由题意得:

∴即当x≥25时,风速y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为y=-x+57

10、解:(1)设y?=kx(0≤x≤10),由图像可知过(10,600),则k=60

设y?=kx+b,由图像可知过(0,600)(6,0),则

∴y?=-100x+600(0≤x≤10)

(2)当x=3时,y?=180,y?=300,它们之间的距离=300-180=20km

当x=5时,y?=300,y?=100,它们之间的距离=300-100=200km

当x=6时,y?=360,y?=0,它们之间的距离=360-0=360km

(3)当两车相遇时,60x=-100x+600,解得x=15/4

当0≤x≤15/4时,S=y?-y=-160+600

当15/4≤x<6时,S=y?-y?=160x-600

当6≤x≤10时,S=60x


课本数学 第6篇

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 十 个 (右边)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 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数的顺序 《百数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3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举例:

以33 34 35为例:

① 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② 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课本数学 第7篇

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课本数学 第8篇

定义:

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范围: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理解:

(1)注意“两个方向”:直线向上的方向、x轴的正方向;

(2)规定当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度。

意义:

①直线的倾斜角,体现了直线对x轴正向的倾斜程度;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

③倾斜角相同,未必表示同一条直线。

公式:

k=tanα

k>0时α∈(0°,90°)

k<0时α∈(90°,180°)

k=0时α=0°

当α=90°时k不存在

ax+by+c=0(a≠0)倾斜角为A,

则tanA=-a/b,

A=arctan(-a/b)

当a≠0时,

倾斜角为90度,即与X轴垂直

高一数学课本下册知识点归纳

课本数学 第9篇

基础是关键,课本是首选

首先,新高一同学要明确的是: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基础。刚进入高一,有些学生还不是很适应,如果直接学习高考技巧仿佛是“没学好走就想跑”。任何的技巧都是建立在牢牢的基础知识之上,因此建议高一的学生多抓基础,多看课本。

在应试教育中,只有多记公式,掌握解题技巧,熟悉各种题型,把自己变成一个做题机器,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在高考中只会做题是不行的,一定要在会的基础上加个“熟练”才行,小题一般要控制在每个两分钟左右。

高一数学的知识掌握较多,高一试题约占高考得分的70%,一学年要学五本书,只要把高一的数学掌握牢靠,高二,高三则只是对高一的复习与补充,所以进入高中后,要尽快适应新环境,上课认真听,多做笔记,一定会学好数学。

因此,新高一同学应该在熟记概念的基础上,多做练习,稳扎稳打,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

一、数学预习

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前提,可谓是“火烧赤壁”所需“东风”.总的来说,预习可以分为以下2步。

预习即将学习的章节的课本知识。在预习课本的过程中,要将课本中的定义、定理记熟,做到活学活用。有是要仔细做课本上的例题以及课后练习,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

自觉完成自学稿。自学稿是新课改以来欢迎的学习方式!首先应将自学稿上的《预习检测》部分写完,然后想后看题。在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不会做,记住不要苦心去钻研,那样往往会事倍功半!

二、数学听讲

听讲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可以这么说,不听讲,就不会有好成绩。

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发言。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做上标记,课后及时的向老师请教!

记录往往是一个细小的环节。注意老师重复的语句,以及写在黑板上的大量文字(数学老师一般不多写字),及时地用一个小本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会形成一个知识小册。

推荐访问:课本 数学 课本数学9篇 课本数学(汇总9篇)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824/10011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