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论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融合的必要性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29 12:55:03

刘晓芬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珍贵的文化宝藏。在新时代的今天要想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内容转变成当代中国人的自觉意识与行为,就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民族的文明基因和文化的根源血脉,都要靠祖国的下一代来不断传承。所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运兴衰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加强中小学阶段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代青少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塑造健全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从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看到。让青少年“吃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种树人”,從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找到动力,发现中华文化之美,将文化自信自植于心并受之影响,潜移默化、厚积薄发地凝聚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文化工程,也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教育工程。这个工程需要我们对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内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方法进行新的变革。我们不能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成几门简单的课程,而是要贯穿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不能仅仅框定在学校教育层面,而应立足新时代大教育,应基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将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与立德树人的“发展导向”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之本”相结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必由途径。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们,必须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理解教育在其传承中应该承担的特殊使命。要认真领悟根植于实践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深入挖掘温润而隽永的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要旨,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衔接,遵循教育规律,探索科学方法,完整持续推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将优秀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融入课外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内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弘扬。

教育应既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未来人才的道德需求。目前我国多数学校意识到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的重要性,但重形式超过重文化内涵,重展示超过重体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还没有完全如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所要求的,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因此,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还需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体验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生活是一个崭新的任务,传统文化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但不是单一的传统文化进课堂就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参观几个传统文化基地就可解决的,更不是仅仅组织几次主题教育活动就能够达成的,而是需要真正从学校文化体系建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课程整体设计、课外实践活动细致实施、家校一体化等多个方面来达成。除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之外,在社团、志愿者服务等课外实践活动中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构建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统一,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完成教育目标,是值得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深入实践与思考的。

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在长期的立德树人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只有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形成于青少年的脑海中。书法、文学、朗诵、器乐以及手工技艺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思想和观念,是让学生慢慢用自己的感知去体会,而不是被人为被动地灌输。只有在课堂之外亲身实践,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找到对古文的喜爱,从书法中欣赏着古汉字的形变艺术的美,从朗诵中感受着古汉语的声音韵律美,从诗词中感悟古文的精雕细琢字字珠玑以及琅琅上口的语言艺术美,从古文中体会古代大家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入木三分的人物形象刻画,从传统乐器演奏中享受“余音绕梁”的韵律之美……才能自由享受传统文化的盛宴,汲取宝贵的文学艺术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青少年的成长都有必定的阶段,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都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只有教育才能把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把美好却日渐式微的文化在践行中传承,在前行中创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提供广阔的空间,要着力营造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除了立足课堂,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基础教育教学相关科目中,还要将传统文化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融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古文经典、传统音乐、传统节日与礼仪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可以在生活的任何方面闪耀,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根植爱国主义情怀。

除研发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之外,教育需要借用各种力量,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社会共同责任和共同利益机制,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对接、融合、协同与配合,贯通校内和校外的时空资源,形成“国家、机构、社会、社区、个人来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综合育人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和铸魂作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融入开放的、丰富的社会教育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无时无刻”“无所不在”“无缝衔接”,真正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让中国人民把心灵之根深深扎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真正重生。

(作者单位: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传统文化教育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老传统当传承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

推荐访问:必要性 课外 实践活动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829/10137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