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武警某特战支队军事训练伤调查与分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30 11:25:04

宁 佳, 王启栋, 李浩庭, 王 欣, 国 文, 胡 玥

(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研究部 天津 300162)

武警部队担负反恐维稳任务的特战分队由于其职能任务需要,演训备战要求,在训练时间、强度、要求和受伤风险方面均高于其他职能部队〔1-2〕。为准确掌握特战分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真实情况,探讨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为军事训练伤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某特战支队作为调研对象,收集该支队通过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1 资料数据来源于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监测分析系统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某特战支队125例训练伤病例上报数据及实地调查情况。

1.2 方法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及有关文献制定统一诊断标准。明确规定:凡在参加军事训练中发生的骨、软组织或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影响正常训练1天以上者诊断为军事训练伤〔3〕。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调查问卷,进行统一填写。调查内容主要为军事训练伤的三间分布、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造成的影响及后果的相关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卡方(χ2)检验,设置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时间分布按入伍时间进行分段统计,新训期间发生24例,占比19.2%;
入伍后6个月内(不含)发生27例,占比21.6%;
入伍后1年内(不含)发生32例,占比25.6%;
入伍1年后发生42例,占比33.6%。

2.2 空间分布按发生地点及任务性质分类统计,发生在平时训练中32例,占比25.6%;
发生在执行任务中16例,占比12.8%;
发生在演训活动中39例,占比31.2%;
发生在考核评比中35例,占比28.0%;
其他情况发生3例,占比2.4%。

2.3 军龄分布通过横断面调查,1年军龄队员74人,训练伤发生29 例,发生率39.19%;
2年军龄队员59例,训练伤发生34例,发生率57.63%;
3~8年军龄队员79例,训练伤发生55例,发生率69.62%;
9~12年军龄队员9例,训练伤发生7例,发生率77.78%。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与军龄的长短呈正相关。

2.4 学历分布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按本科及本科在读、大专、高中(含中专、高职)进行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

表1 军事训练伤病例学历分布

2.5 伤情类型分布根据伤情类型分类,主要以软组织损伤、骨与关节损伤为主,其中骨与关节损伤以膝关节损伤、疲劳性骨折、腰椎损伤、踝关节扭伤为主,占35.2%;
软组织损伤以腰肌劳损、肌肉韧带拉伤为主,占59.2%;
器官损伤1例,占0.8%;
其他类型损伤6例,占4.8%。

2.6 伤势情况分布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及预后情况,将伤情分为轻伤、中度伤和重伤。伤员以轻伤、中度伤为主,其中轻伤占52%,主要是皮肤擦伤、挫伤,肌肉拉伤、挫伤,损伤不影响组织器官功能,处置后可正常参加训练;
中度伤占32.8%,主要以肌肉撕裂伤,急性腰扭伤,慢性劳损性肌肉肌腱损伤(如肌腱炎,腰肌劳损),关节损伤(如滑膜炎、关节扭伤、轻度半月板损伤)为主,损伤一定程度影响组织器官功能,治疗后可参加部分训练;
重伤例数较少,占15.2%,主要是以应力性骨折(主要发生在胫骨、跖骨),关节重度损伤为主(如腰椎间盘突出、半月板中重度损伤、韧带撕裂、关节脱位,主要发生在肩关节、肘关节),损伤严重影响组织器官功能,需要手术治疗,治疗后不能参加训练。

2.7 损伤部位分布伤员以四肢损伤为主,其中下肢损伤占45.4%,上肢损伤占12.9%;
腹(腰)部及骨盆(会阴)损伤占20.2%,多发伤占16.1%,面部损伤1.1%,胸部损伤1.1%,其他3.2%;
无头、颈部及脊柱脊髓损伤病例。

2.8 训练伤发生原因采取上报统计数据及问卷调查分析相结合方式,前五位的原因分别是思想原因、技术动作掌握程度、身体素质、防护知识知晓程度和组训因素。具体见表2。

表2 训练伤发生原因统计

通过调查,该部特战队员军事训练伤损伤类别以软组织损伤、骨与关节损伤为主; 损伤部位以四肢损伤为主,皮肤擦伤、挫伤,肌肉拉伤、挫伤等轻伤最为常见;
与何毅、国文等人的调查研究结论基本一致〔4-5〕;
与董红让、郄志伟等人研究新兵及常规训练中发生的训练伤有所不同〔6-7〕。根据该部军事训练伤发生的时间、空间、军龄分布情况以及对训练伤发生原因的调查,结合特战支队的训练及任务特点,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训练实战化要求提高,部队训练强度随之加大。特战部队年度军事训练占全年时间接近一半,参训率不低于85%。每年完成不少于2个月的野外驻训(含“魔鬼周”极限训练),每季度完成一次“魔鬼周”极限训练。考虑到特战训练时间较长,强度较大,难度加大,队员很难得到充分的休息,慢性损伤的积累导致训练伤发生的几率增高。在新军事训练大纲要求下,部队训练较往年强度增大很多,对部分以往少训的难险危重科目加大训练,特别是如夜间训练、极限训练,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增高,三年累计受伤率达56.5%。二是训练难度增加,受伤风险也随之增大。按照规定,特战队员在完成通用训练科目的基础上,入伍后一年内必须完成专项训练一个科目组训练,两年内必须完成两个科目组训练,三年以上必须完成全部科目组训练。由于科目组训练难度较大,对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对技术动作掌握要求较高,调查发现技术动作掌握程度与学历无关。加之缺少相关专业针对性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没有系统、科学的训练科目评估方法,单纯以完成动作为标准,加之训练前准备不足,缺少专项训练热身方法,缺少专业人员指导,动作变形容易出现伤病。调查显示训练准备不充分、技术动作掌握不足是军事训练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8〕。三是演训考核任务增多,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增大。部队演习、考核等大项活动组织增多,特别是跨区演习、联合作战等,较平时训练、任务对官兵身体及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极易发生军事训练伤,占比达51.2%。考虑到目前特战训练计划是以中队为单位进行相关训练科目和时间的制定,无法实现根据队员生理、心理素质进行个性化训练,现实中人员素质存在差异,在同样科目,相同训练时间条件下,出现身体、心理素质稍差的人员,因长期的疲劳累积出现训练伤的概率加大〔9〕。四是重视训练伤意识不牢靠,训练伤就医指征把握不准,调查发现思想因素是主要因素之一,特战队员普遍存在“轻伤不下火线”意识,对预防训练伤认识有限,防护知识知晓不足〔10〕,尤其是对训练伤指征把握不准确,不知道如何判定何时应该中止训练、及时就医,往往以疼痛程度作为就医标准,认为不疼就行,休息一下就好,不能按疗程进行康复理疗、系统治疗,没有完全恢复就参与到训练中,甚至有的带伤坚持训练,导致伤病再次复发,小伤变为大伤,尤其是在“魔鬼周”极限训练期、考核评比期间更加突出。五是训练伤诊治条件有限。目前,支队卫生队在训练伤诊治水平仍处于比较低的层次,针对基层训练伤防治培训班多为短期培训,内容相对浅显,实践机会少,检查检测设备相对较少,对于训练伤的损伤程度、多发伤判定,对是否需要送诊的判断水平均有所欠缺。导致个别相对严重伤员没有及时送上级医院进行治疗,耽误病情。现有训练伤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是口服活血化瘀药物,利用微波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牵引床进行相关的康复治疗,手段比较单一,效果不是很理想,康复时间比较长,专业康复理疗人员、培训相对缺乏。

猜你喜欢特战军事队员特战演习之步行街区凤凰动漫(军事大王)(2022年3期)2022-06-17特战女兵凤凰动漫(军事大王)(2022年1期)2022-04-19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少先队活动(2020年12期)2021-01-14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11-17代号“今日评说”——新闻特战小分队如何打造?大众电视(蓝天下)(2016年8期)2017-01-15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大众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特战训练军事体育学报(2014年2期)2014-02-27军事幽默:局军事文摘(2009年9期)2009-07-30军事全国新书目(2009年24期)2009-07-17

推荐访问:军事训练 支队 武警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830/10162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