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2023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6篇(完整)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31 12:20:04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第1篇本周自己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对《人民教育》关于《纲要》开展的专题论坛的有关文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纲要》制定的必要性和意义。当前教育已经走到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6篇,供大家参考。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6篇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第1篇

本周自己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对《人民教育》关于《纲要》开展的专题论坛的有关文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纲要》制定的必要性和意义。

当前教育已经走到了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了。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在《纲要》中,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一同成为整个《教育纲要》的核心词汇。至此,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前所未有。

在《纲要》制定的过程中,工作组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确立了16个深入调研的问题,组成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调研组,与教师代表、校长代表及行政、教研部门、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在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的学习中,有一些体会。

《调研报告》在肯定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所转变的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人们最关注的仍然是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技能训练的快慢,而探究能力、批判精神、创造性、责任感与合作态度仍然被边缘化。有关调查表明,教师同行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主要集中在“知识技能和解题技巧”,布置的作业几乎都是“书面习题”,能布置“社会实践活动类”作业的比例极低。

2.学校开设的课程,社会看重的依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与国外中小学生相比,我国学生周末补课比例较高,而且学习内容有较大的差异,以学科知识为主,而少有体育、艺术等,相当大比例的学校没有开设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尽管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有所改进,但是学校、教师仍然以高考难度为样本进行教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

4.从总体上看,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的顽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例如,XX年山东省潍坊市进行调查表明,76%的学生对教师过多的讲解不满意;
75。5%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或机械记忆为主。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运用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手段开展中学课堂“师生话语权的量化研究“,发现课堂上师生话语量之比为6.6:1,即教师讲话字数是学生集体讲话字数的6.6倍,这一指标高于美国、荷兰,如果考虑班容量,不难发现课堂上中国学生发言的机会远少于国际上的同龄人,且课堂上教师一次讲话的话语长度超过25个字的占50%左右,这说明课堂上师生深度互动少,讲授比较多,且趋向于大段的讲授,课堂基本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式。

5.按学校、班级、学生排名的状况十分普遍,分数的功能被绝对化,分数成为区分好学生、差学生,好教师、差教师的主要甚至唯一尺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依然认同评价最主要的是关注学习成效,根本目的是甄别学生、判断优劣。

调研报告对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深度的调研,也为纲要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真实素材。在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阵地在课堂,我们能做些什么?进入二期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习以来,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感觉到自己的教育观发生了变化,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开始对教育的内涵有了自己的思考。在学习中我深深认识到观念的重要性。你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决定了你有什么样的教学观,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观,这直接决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益。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第2篇

学校组织了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纲要》是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并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
《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

我认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第3篇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我深受鼓舞,感触颇深,教育事关民族的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我们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也有点滴思考,具体来说,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育理念陈旧,对师、生的评价标准有偏差,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缺乏、创造力差,综合素质不高,文艺素养不佳。现结合《纲要》的精神,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表我个人3点浅薄的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要明确接受教育的意义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此转变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理念和方式。接受教育由校园走向社会的人应该是有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人,而不是只会应付考试,而为人处事能力一般甚至很差的人!因此必须转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理念和方式!具体来讲,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差不能仅仅依据考试成绩,虽然我们目前也有所谓的“德、智、体、美、劳”的一套评价体系,但众所周知,这一套已完全流于形式!现实是基本只看成绩,而且要看这个学生的平时作业、考勤、回答问题情况、社会诚信记录、志愿服务情况、人际关系、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特殊才艺、创造力、科技发明等。相应地,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看其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优秀学生比率、学生成绩提高程度等,还要看其教学、科研论文、成就、志愿服务、社会诚信、身心健康状况、综合素质等,这样评出来的学生和教师才是真正的优秀人才,而不仅仅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和只会制造考试机器的机器!

其次,学生所有素质的培养中,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这是整个民族竞争力的核心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大大改进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教学方法,必须大力改进!抛弃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以及其他死板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愉快式教学,以真正打开学生思维;另外,多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在第二课堂中,设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小组、科技发明小组等,并在场地、设施、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形成一种制度,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成为学校常规性工作。使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健康的环境条件下成长为具有创造性灵活思维、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修养的人才。这一点我们学校已经做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

再者,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创造力外,还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素质的培养:

1.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知识、能力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那他对社会大众就不可能有多大贡献,甚至起负作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认为最重要的包括两方面,一是品德教育,二是公民意识教育,前者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良好品德,什么是不好品德,应该如何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后者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全体国民的一分子,自己的责任、义务,学习、工作、生活中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进而良好的公民。我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不可谓不重视,实际是特别特别重视,有时甚至重视程度超过专业教育!但实际效果令人大跌眼镜!人们普遍看到的是现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度、道德水准的普遍严重下降!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反省!我认为这里既有体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教育方式、教材等因素。比如体制因素,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要诚信,不能弄虚作假,但由于体制原因或其他人为的社会的因素,使学生和老师在某些时候不得不走形式、弄虚作假,以应付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或者领导个人喜好等等,这些现象每时每刻都在教育领域普遍发生(当然其他领域也大同小异)。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的刻板、陈旧、说教味太浓的教条等因素影响,使我国目前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非常失败!我们这种体制和教育形式自身使它成为了形式主义的过场!这与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要求相去甚远!更不用说培养大量良好的社会公民了!

2. 艺术素养教育,各领域的真正的大家,都不是死啃书本的人,他们大都具有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各方面的良好修养,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艺术素养对于一个人才的全面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其作用无庸置疑!而我国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要么不够重视,要么教育的方式有待改进,总之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建议在学校加强艺术类教师的配备,另一方面,多开这方面选修课。

《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素质教育等问题都将得到较好解决,教与学就会在和谐的气氛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第4篇

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优先发展,这是增强国力,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育人为本,我感到我们要培养一个除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还需要有极强个性、极强独立创造性的人才,这是我们国家最后走向强大,挤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必要条件。我国自古就有一句话:“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育的进步,正是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

教师也因此而同样如此,必须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而制度的改革创新,则重点放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上,提高质量应该把培养有极强个性、极强独立创造性的人才防在首位。学校既是培养人的地方,又是一个有着极深文化底蕴的地方。虽然现在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才艺培养,如学钢琴、学围棋、学唱歌跳舞等等,层出不穷,只是他们更多的关注孩子技术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个性的培养。为什么在大家的眼里,中国人的"形象从鲁迅笔下的麻木不仁,到了今天仍是缺乏素质修养?择校问题,不仅仅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种社会问题。家长们挤破脑袋,砸锅卖铁也要为孩子选择一所升学率高的学校,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一张考卷上。教师的名利就在这张纸上,学生的前途也在这张纸上。

学习了《纲要》后,更能理解“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的含义,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第5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工作;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这一段漫长的求学路,我一直跟教育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看了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后,我感觉很开心,因为它对我一直都解不开的疑问,都有了一个规划或是计划,让我看到了国家教育制度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健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又具有反映形势的创新性,如“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的提法等等。总起来看,此稿纲要的科学化程度有所提高,并体现了创新性、民主性。下一步的关键问题就是落实。规划应切切实实起到引领发展的航标作用、规范发展的监控器作用,绝不能出现“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情形。为此,必须加强针对规划执行的实时监控、中期检查和终期总结、评价等等,并将这些加强规划执行的要求及措施具体化后也列入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着重研究了“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公平问题”。此次《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照顾到了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与方面,内容非常全面。《规划纲要》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对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出的要求,对我校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发展战略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又具有反映形势的创新性,如“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的提法等等。总起来看,此稿纲要的科学化程度有所提高,并体现了创新性、民主性。下一步的关键问题就是落实。规划应切切实实起到引领发展的航标作用、规范发展的监控器作用,绝不能出现“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情形。为此,必须加强针对规划执行的实时监控、中期检查和终期总结、评价等等,并将这些加强规划执行的要求及措施具体化后也列入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第二条),强调了教育的“社会需求”导向、也即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导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能自我封闭、自以为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而应面向社会、关注市场。放眼世界,哪国的高等教育尽早地、较好地注重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哪国的高等教育就强大,国家就强盛。当然,我们绝对不赞成高等教育被市场所左右,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我们强调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但我们绝对不赞成高等教育被动地去迎合市场。

温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以教育为基础的。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了解,我看到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付出与努力,相信国家的教育体制将来会变得更好,我们接受的教育水平更高,大量人才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发达。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第6篇

阳春三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全国各地兴起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热潮。

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深刻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

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的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在“十二五”计划中,对中长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此次改革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在传承多年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的基础上,纲要不仅注重了利民惠民,也注重了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在改革、发展、管理多方面,都有很多创新点——在基础教育方面,提出了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基本普及12年的教育;
在职业教育阶段即为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如何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出了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在民办教育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使民办学校要与公办教育具备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此次的中长期教育发展纲本着为民的宗旨惠民,是在全面务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此次的纲要提出的政策给教师群体、教育集团都提出了相当的要求。提高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广大教师应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从而形成教育特色和办学风格。除此之外,学校必须花大气力,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升知识层次;
学校必须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平等对待,并配齐配足专任教师;
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研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规章细则,导引教师,指导学生,才能真正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总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是纲要强调并着力解决的重大议题。《纲要》的出台,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将指导着我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重视《纲要》对于教育的规划,从而在十二五中使得中国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更快更稳地走下去。

推荐访问:规划纲要 发展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6篇 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合集6篇) 2010~2023中长期发展规划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831/10192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