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突发公共事件中社区工作者的心理疏导调查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31 17:35:05

宋佳

摘 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承担了社会稳定、社会整合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社区治理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心,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广大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对基层治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状况、心理状况成为制约社区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社区工作者;心理疏导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集有效问卷87份;访谈12位参与疫情防控的社区工作人员,旨在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实际困难,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中社区工作者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工作者的心理问题及影响

1.社区工作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工作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调查中,调查对象中仅有29.03%的人表示没有出现心理问题,70%以上的人表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主要包括:

(1)担心。67.74%。广大社区工作者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担负着信息摸排、小区消毒等重要工作,对于他们来讲最大的心理挑战就是担心自己会感染。

(2)焦虑。38.71%。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除了信息摸排、小区消毒等工作,还要负责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代购、卡口执勤等工作,有的还要负责隔离点安置工作,工作多而没有头绪,很多社区工作者表示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内心焦虑。

(3)不安。32.26%;害怕25.81%;恐慌25.81%。隨着疫情局势的加重,以及防疫战线的拉长,最初的担心带来了更严重的不安、害怕和恐慌心理。

(4)愤怒。25.81%。这种心理或情绪主要来自于和群众接触的工作,比如在信息摸排、电话随访等工作中,有群众表现出不耐烦、抗拒的态度,不仅打击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也增加了他们的情绪波动。

(5)对工作不满和职业倦怠。在“对目前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时,问卷对象中有57.47%和32.18%的人表示对目前的工作存在不满和职业倦怠的心理,有3.45%的人存在辞职的想法。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群众办事态度冷淡,对工作兴趣降低,怀疑自己的能力,个体成就感降低,缺少进步的动力等等。

2.社区工作者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

(1)身体素质下降。90.32%的调查对象表示疫情工作期间身体疲劳运转,表现为:有45.16%的人存在失眠的情况,除此之外,有22.58%的人身体出现了其他的情况,比如体重下降、脱发等等。身体素质下降很大程度是由心理压力引起的。

(2)工作效率下降。在调查“出现心理和身体问题之后对工作效率是否有影响”时,64.52%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影响,22.58%的人表示有一定影响,12.9%的人表示影响很大。

(3)影响日常生活。一是工作繁忙,疏于照顾家庭;二是把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带回了家,激化了家庭矛盾,影响了家庭和谐。

二、加重社区工作者心理压力的来源

1.工作负荷较重

有74.19%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负荷重,有25.81%的人认为还可以,无一人认为工作轻松。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造成工作负荷重的原因主要在于:

(1)部门壁垒加大了重复工作量。在此次疫情中,社区除了要做好返莱人员信息摸排外,还要承担商铺分类、消防、治安、卫生、企业复工等诸多工作,原本应该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最后都落到了社区身上,同时由于部门之间沟通少、联动少,造成“要一个数据跑一趟”,原本一次可以完成的工作,要重复很多次才能完成。

(2)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在此次的疫情防控中,社区工作者反映有“填不完的表”“迎不完的检查”,督导组、检查组、考核组太多,社区疲于应付。

2.各种保障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资待遇偏低。莱州市的社区工作人员目前的工资待遇主要包括:社区书记月薪2040元,普通工作人员1700元,再加上年底的绩效,而楼长每月补助10元。突发事件中,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待遇仍然偏低,“付出和收获差距太大”是社区工作者对工作待遇的描述。

(2)上级关怀和激励不足。一方面,上级关怀不够。在调查“疫情防控期间上级领导对社区工作者的关怀”问题时,有近20%的社区工作者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上级很少或没有对自己进行关怀。另一方面,精神激励单一。在进行优秀工作单位及个人评选中,对表彰的数量“搞平衡”,真正关注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较少,增加了社区工作者的失落感和无意义感。

(3)法治保障不足。在小区的卡口值守中,出现居民“硬闯”的情况,当遭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拒绝后,来访人员大骂、推搡工作人员,而工作人员只能耐心劝说,心理委屈和不安可想而知,但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自己的工作,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3.家庭压力增大

突发事件中,社区工作者的家庭压力也比以往增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因怕感染家人而充满内疚感。社区工作人员在担心自己感染之外,更多的是担心“传染给家人”,在永安街道的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因为这种担心直接住在值班室。二是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在问卷中,有80%的调查对象表示家人能够给自己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但仍有很多家人不理解,甚至有老人出于关心而阻止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这种情况加剧了社区工作者的情绪波动。

三、构建立体的社区工作者心理疏导体系

在调查问卷中,有51.61%的调查对象表示当出现心理问题时根本找不到调适渠道,而其余的调查对象表示只是单纯的依靠自我安慰、同事劝导等途径,收效甚微。因此,要做好社区工作者的心理疏导必须构建立体的社区工作者心理疏导体系。

1.构建心理疏导服务体系

(1)联系专业机构或人士。心理疏导有一定的专业性,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

(2)发挥专业志愿者作用。要发掘心理相关专业的人员,引导他们参与到义工、志愿者队伍当中来,运用其专业优势,注意识别、发现有心理需求或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个体,及时对其进行评估和干预。

(3)利用互联网应用技术。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线上心理援助服务受到了很多受助者的欢迎和积极评价,这种形式灵活方便,保密性较好。通过建立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招募志愿者队伍和线上心理咨询师,播放心理辅导讲座,建立心理评估专区和一对一心理危机干预专区,不论是社区工作者还是居民,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心理咨询”的方式,寻找自己需要的心理服务。

2.构建减压心理支持体系

(1)加强部门的协调联动。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其权利及资源优势,下沉到社区,卫生、执法、交通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提高社区工作的工作效率。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防控设备或技术,推动实现“人防+技防”相结合,提高社区工作效能,减轻社区工作者工作压力。

(3)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多渠道、多方式宣传社区工作,以及先进工作典型,让群众了解社区工作和社区工作者,进而增进群众对社区工作的理解、宽容及支持,拉近群众和社区工作者的距离,消除社区工作者内心的失落感、委屈感和倦怠感。

3.构建赋能心理支持体系

(1)加大物资保障。一方面,优化社区的资金使用方式,从整体上考核社区资金的使用,为社区的资金使用“解绑松套”。另一方面,适当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补助,在落实城乡社区工作者现有报酬保障政策基础上,适当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补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2)强化政治激励。对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除了要要通过完善职务晋升激励机制,大胆使用、提拔优秀社区工作者,赠与他们荣誉称号;在招录(聘)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街道(乡镇)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让一线社区工作者有盼头。

(3)培训心理能力。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应用简单的心理学技能,不仅能为群众进行情绪疏导、帮助解决心理困扰,更能为自身家庭和谐或工作团队凝聚创造条件。政府应定期举办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咨询培训班,引进专业师资力量,或是安排社区工作者外出参加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能力。

(4)增加人文关怀。适当的人文关怀能化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缓解和群众之间的矛盾,打造社区和谐的团队氛围,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应多了解社区工作者的生活疾苦,关注下属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罗晓蓉、宫海丽、马俊娟、李立、楊舜宇.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困境与出路.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2]镇龙桂.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研究,西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5

猜你喜欢突发公共事件心理疏导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科技传播(2016年16期)2017-01-03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新媒体研究(2016年20期)2016-12-02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8期)2016-11-05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今传媒(2016年8期)2016-10-17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17期)2016-07-16基于Hadoop平台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控研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15期)2016-06-25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

推荐访问:疏导 工作者 突发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831/10204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