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结合大学生年级特点的辅导员学风建设思考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08 12:35:05

王亚昆

(天津大学 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1]这都充分说明了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对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对学生个人成长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风的内涵

狭义的学风指在一个学校中其学生群体性的学习风气,即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成果等诸多方面[2]。而广义的学风不仅指向学生层面的风气,还涵盖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气、学术研究风气、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3]。本研究所主要讨论的是狭义概念下的高校学风建设工作。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

1.学生沉迷网络,自控能力较差。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拓展与智能终端的普及,学生的学习生活被网络环境所包围。从早年间的“人人”“校内网”,到如今的“微博”“朋友圈”,网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获取信息与表达自我的渠道;
网络游戏走向手机平台,更是随时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学生容易因自控能力较差,难以保持对课堂与学习的注意力,为课堂氛围营造带来巨大挑战。

2.缺乏未来规划,学习动力不足。有调查显示,超过三成大学生面对专业学习经常怀有无意思感、厌烦感与多余感等消极心态。21%的学生自我感觉“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了考试而学习”[4]。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顺应社会要求选择高考,并未深入思考和规划过个人发展前景,也没有形成明确的价值观与人生理想,因此进入大学后普遍存在目标缺失、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等情况。

3.考风考纪不严,学习纪律涣散。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与社会的交流日渐密切,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进入校园,对大学教育与学风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学习无用”的言论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严重违背课堂纪律;
急功近利的思想与恶性的竞争意识使得学生忽视诚信品格的重要性,平时学习不刻苦,在考试中通过投机取巧的方法求及格或牟取高分[5]。

4.难以把握大学教育特点,学习方法不当。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被家长和教师灌输“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理想化思想,事实上经过高考的筛选与淘汰,大学中学业与综合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学生进入大学后未能及时把握大学教学的模式与特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对于不断增加的学业压力始终采用被动应付的策略,没有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问题频发。

5.专业认同度较低,缺乏专业精神。由于高考咨询制度或其他因素,学生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基本了解与科学认识,主要依靠自身的想象选择专业。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低于70%[4]。在深入了解专业后,专业现实与理想状态相悖的现象使得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此类学生往往缺乏专业探索精神,缺少专业责任感、趋利性明显。

(三)辅导员学风建设工作思路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学生的行为与态度具有年级特性,应当在把握学风建设工作整体要求、科学分析学生年级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学风建设活动。其工作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结合年级特点的学生建设思路

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建设的工作,必须先了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不同年级阶段的特征,便于辅导员结合年级特点制定针对性方案。

(一)当前大学生整体特点

当前在校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生活中普遍被“惯养”,生活独立性较差;
性格上孤独感明显,需要师长给予及时、充分的关心。受到信息多元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易受到外界干扰,有时盲目自信,有时又容易陷入迷茫。他们具有追求个性、情感表达强烈等特征,在面对问题时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权威。从小被灌输“竞争意识”,导致学生对荣誉和外界的认可具有更加强烈的追求。把握好这些特征,有助于辅导员开展相应的学风建设活动。

(二)低年级大学生的特点

低年级主要指大学一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处在从高中到大学、从家乡到异地的过渡阶段,对大学生活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在这个时期,学生对大学生活会存在一定的不适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授课量较大、课程数较多、学习过程无人监管且需要自主复习备考,新生往往难以及时适应;
二是对脱离父母家庭进入集体生活,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生活独立性,生活环境变化会使新生一时不能适应;
三是人际交往发生变化,除了班级交流,还有师生关系、社团交际等,都需要新生去尝试和适应。

(三)中年级大学生的特点

中年级主要指大学二、三年级,在这个阶段学生逐渐适应的大学的学习生活,新鲜感褪去、学业与社交问题逐渐凸显。这一时期,学生开始接触专业课程,课程难度与连贯性增加,导致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大;
且一门课没有彻底掌握就会造成连锁反应,恶性循环。由于学生逐渐了解学校的政策规定与实际操作情况,可能会带着“钻空子”的思想做出一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缺少沟通技巧、不合群等情况,处理不好同学间关系、易产生矛盾。在这个时期,学生逐渐开始考虑和规划未来发展,但在目标选择过程中徘徊不定。

(四)高年级大学生的特点

高年级主要指四年级(包括部分专业五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以未来选择与发展方向为主要生活导向,更具有社会化倾向。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考研、出国、就业等选择中做出合理的决定是他们要面对的共同问题,为学生带来相应的压力。这些压力会将他们的精力转移到面向生涯选择的准备中,忽视了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毕业季也会带来一些情感问题,师生情、同学情、爱情的选择等形成影响高年级学生的综合因素。

(一)低年级学风建设工作策略

针对新生的特点,辅导员应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加强适应性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在低年级阶段打好学风建设基础,有助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良好学风的养成。

一方面,把学风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学生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在入学教育中所获得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高校应在入学通知书中展示学业清单,包括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专业所对应的竞赛与科研机遇,学校学业预警、劝退的红线等相关信息,使学生及早产生危机意识。另一方面,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进程,积极调动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社团骨干等高年级学生加入新生教育引导的阵营中。

第一,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一对一做好学生学业指导与学习习惯养成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或参与主题班会等形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具有专业适应性的学习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业引导和辅导工作,建立班级优良学风,进而辐射年级。第二,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机会,鼓励学生投身专业学习研究。组织专业教师开展系统性的专业介绍与学科前沿讲座,使学生尽快建立专业概念、培养专业兴趣,进而在学生群体内形成主动学习的风气。第三,利用高年级学生的同类榜样作用,形成先进引导。高年级学生在组织日常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向新生进行正面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促进形成新生群体中良好的学习氛围。

辅导员要重点关注一年级学生考试出勤情况,大一阶段缺考的学生往往在学业和心理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第一时间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缺考原因和具体情况,必要时应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反馈,并将此类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二)中年级学风建设工作策略

鉴于中年级学生的学业、社交问题等特性,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应注重制度建设。采用针对性辅导与整体性建设相结合的策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坚持个别交流、持续关注的原则,使工作更加灵活。

这一阶段,学生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应重点关注与指导暴露出学业困难的学生。一是通过个别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将学业发展与个人前途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是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家校联动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督促;
三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学业辅导与答疑活动,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功能;
四是长期关注与督促学业问题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

在整体性学风建设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宣传,严格考风考纪。经过大一阶段的学习生活,学生逐渐了解学校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容易产生怠惰与侥幸的心理。应严抓学习纪律问题,辅导员与任课老师做好充分的沟通工作,对于旷课、代签到、作业抄袭等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紧抓诚信教育,防微杜渐,杜绝考试作弊等现象。第二,通过榜样教育,形成正向引导与激励。以高年级的优秀人物为榜样,通过宣传和介绍他们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所取得的成果,形成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可以采用经验分享会、新媒体平台展示、优秀学生评审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榜样目标。同时,将选拔学生干部、评奖评优等与学业情况将结合,在年级中形成学风建设的正向指挥棒。第三,加强宿舍学习文化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宿舍使用电脑的管理,辅导员定期进入宿舍,对沉迷游戏、长期滞留宿舍的学生进行谈话与批评,加强与家长沟通。建立宿舍内互相监督机制、推广宿舍文化活动,激发宿舍成员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奋进的学习氛围。

(三)高年级学风建设工作策略

针对高年级学生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特点,着重拓展性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大学生活接近尾声,学生面对考研、就业等更多现实问题,思维方式也更加社会化,但仍然不能忽视学风建设的问题。应依托学风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首先,通过学风建设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考研与就业竞争力。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会更多关注未来的个人发展前途:对准备就业的学生,辅导员要多方位帮助和指导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端正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通过组织就业经验交流会、面试技巧培训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笔试与面试技巧,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针对意向升学的学生,要结合备考的时间节点,进行分类指导。组织考研分享会等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考研复习的时间节点,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其次,通过关注毕业设计进程及择业就业引导,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关注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尤其是曾经出现过学业困难的学生群体。通过模拟答辩等,养成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负责态度,维持整个年级学风稳定、学习精神不涣散。另一方面关注就业工作,向学生介绍本专业主要就业去向与社会就业现状,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和行业去、从事对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的工作,有效提升学生的担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再次,帮助学生提升自身修养、关注诚信教育,倡导文明离校。组织传统文化、社交礼仪、诚信等主题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个人修养,旨在为学生步入职场、进入社会奠定基础,以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为个人修养问题而遭受挫折。进入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时,发布《文明离校倡议书》,使学生自觉为中低年级学生做好榜样,认真理清学业情况,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完成答辩,做好离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最后,通过高年级学生传帮带的作用,带动整体学风建设。组织开展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设计等评选活动,将选拔出的优秀学生作为先进典型在学院和学校全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推广,营造关注学业、科研育人的学术氛围,从而带动学院及学校范围内的学风建设工作。

学风建设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永恒话题,而学风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系统工程。当下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涣散、学习方法不当、缺乏专业精神等五类常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在科学分析学生年级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分阶段、分层次学风建设的工作思路。随后,将大小大学生按照低、中、高年级分类并分析不同年级层次学生的主要特点。最后,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一系列辅导员层面的学风建设的工作思路。相信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只要辅导员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和学习状况开展持之以恒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职责与作用,必将使高校学风建设取得更好成效。

猜你喜欢学风学业辅导员艰苦的学业红蜻蜓·高年级(2022年6期)2022-06-16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潍坊学院学报(2020年2期)2021-01-18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少先队活动(2020年11期)2020-12-28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疯狂英语·新悦读(2019年12期)2020-01-06树起学业担当之心中学语文(2019年34期)2019-12-27好辅导员这样炼成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35时代英语·高三(2014年5期)2014-08-26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6期)2014-07-12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7期)2014-02-27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9期)2014-02-16

推荐访问:学风 辅导员 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908/10419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