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元宇宙视域下档案馆虚拟服务探索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09 19:25:04

杨靖 余心怡

引言

2021年,元宇宙(Metaverse)一词引爆全球,开始成为全社会热议的新兴概念,以元宇宙赋能产业创新成为各行各业积极探索的目标。其中,诸如Facebook、谷歌、苹果、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率先进军元宇宙及相关领域,不仅为元宇宙的发展注入巨额资本,引入大量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更重要的是直接成为元宇宙底层技术革新的强大推动力。

目前,包括图情档领域在内的学术界均展现出对于元宇宙的兴趣,相关学科对于在未来如何与元宇宙融合发展展开一系列探讨与研究。2022年5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数字学术中心承办了一场名为“天堂的具象:图书馆元宇宙的理想”的元宇宙与虚实交互前沿系列论坛,探讨元宇宙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前景,并于2022年《图书馆论坛》第七期对此次论坛展开专题探讨。2022年8月,由复旦大学的赵星领衔,联合全球十余家元宇宙头部企业、国内十所顶尖高校及事业单位共建的“元宇宙与虚实交互联合创新中心”——全国首个以虚实交互作为核心方向的元宇宙机构即将迎来升级。同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元宇宙与智慧图书馆”高端学术论坛,邀请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元宇宙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路径。种种迹象表明元宇宙将成为图情档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对于目前而言,元宇宙还只是一种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愿景,将其应用于档案馆、图书馆等相关机构还为时过早,但是元宇宙技术赋能档案虚拟服务的发展是毫无争议的。在这一过程中,档案界不仅要持续关注元宇宙的技术发展和政策态势的最新动态,还需要积极从实践的角度探究虚拟服务的发展路径。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深入了解元宇宙对于档案虚拟服务的价值,对智慧档案馆建设现状进行深刻反思,更加及时精确地感知用户需求变化,从而构建元宇宙环境下必不可少的档案馆服务。

一、档案虚拟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实践现状

档案作为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内容涵盖特定时空之下机构、个人、实物、事件等多个维度,这样的信息集合属性使作为资源集合地的档案馆必然要承担起资源组织和提供的服务者角色。与图书馆和博物馆不同的是,我国档案馆在对待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长期存在“重藏轻用”的现象。虽然在近些年来有所改变也取得一定成果,但要想充分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整体发挥,还是需要持续利用新兴技术实现对于档案馆服务的技术赋能,避免因服务方式的单一化而影响档案资源在社会信息结构中的重要价值发挥。本文所探讨的档案虚拟服务主要是指档案馆借助5G、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新兴科学技术,利用构建虚拟场景、VR展览、虚拟数字人等手段提供的极具交互性的沉浸式服务。可以说,虚拟服务一方面可以是与档案馆现实服务对应,对现有服务的全方位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在虚拟空间中开展的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的全新服务。

虽然如今虚拟现实技术在档案的服务领域还有待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档案以其独有的原始记录性和社会记忆功能使其虚拟服务大有可为,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宅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档案馆势必需要借助有关技术实现更加多元化的虚拟服务。

(一)档案馆开展虚拟服务的思考和研究

1999年,吴品才曾提出有关虚拟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讨论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主张虚拟档案馆将极大助力档案信息社会化的实现,为档案创造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信息利用环境[1]。随后有部分学者也开始以虚拟档案馆藏建设、虚拟现实技术与档案服务、档案馆虚拟展览为研究主题开展相关研究。经文献调研发现,关于档案馆虚拟服务的研究主要从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探究。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于一体的一种新兴信息实用技术,具体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技术[2]。刘婷等研究网上档案展览中可运用Web3D技术、VRML (Virtual Reality Model Language,虚拟现实建模语言)、360 度全景技术、虚拟漫游技术,提出档案部门可综合展览的主题、规模、档案馆经济能力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技术,加强网上展览的真实性和交互性,拓展档案部门的服务空间[3]。向泽红主张将3D虚拟技术运用于虚拟展馆的建造,创新传统档案馆馆藏资源的服务方式,提高档案的利用效果[4]。刘鋆指出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交互等特征能够推动档案服务的社会化、共享化和人文化,提出档案馆要借此创新档案馆服务模式 [5]。黄霄羽等研究国外档案服务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案例,指出档案服务可以通过用户参与式服务理念的创新、与移动终端结合发展在场服务、促进多主体跨界合作共赢等实现服务创新 [6]。

2.数字孪生技术

美国NASA于2012年给出数字孪生的明确定义,即利用物理模型、运行历史、传感器等所产生的数据,同时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和多概率的仿真过程,于虚拟信息空间之中对物理实体实行镜像映射,并且反映出该物理实体的行为、状态或活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7]。王静认为数字孪生技术以其拟实化的智能融合与协作,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极大提升服务质量[8]。展倩慧等研究数字孪生技术运用于智慧档案馆的多维度场景,并结合四维模型要素构建了相关应用模型[9]。吴倩分析了数字孪生档案馆面向馆舍、档案和用户的三维工作场景,以天文档案创客空间利用3D打印技术生成天体模型和档案历史长廊等为例,指出孪生档案馆也可以模仿其创建虚拟创客空间,实现对实体空间的延伸和拓展[10]。孙向阳提出可以通过优化数字孪生项目的顶层设计、以“模拟仿真-智能感知-决策分析”为路径把握数字孪生档案馆的运行体系等方面,提升档案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11]。

(二)档案虚拟服务的典型案例

国外的档案虚拟服务实践开始较早,主要表现为以历史空间回溯为主题的数字化项目。在这之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威尼斯国家档案馆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意大利威尼斯学院等于2012年联手共建的“威尼斯时光机”(Venice Time Machine)项目。该项目利用历史档案的数据挖掘和数字化手段,实现中世纪威尼斯亚里托地区的虚拟空间还原,并重建了当时人口社会关系网络,为人们提供虚拟现实空间体验。而后,阿姆斯特丹、巴黎、布达佩斯和耶路撒冷等城市相继发起时光机项目,致力于联结共创“欧洲时光机(Time Machine Europe)”[12]。

2016年,美國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与阿波罗计划档案馆利用照片档案拼接形成月球全景,在USA Today 网站上推出一个名为“VRtually There”的每周系列视频,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人们就可以通过进入这一板块实现360度身处月球表面的直观体验 [13]。英国国家档案馆为学校进行免费教学服务,其中包括在虚拟教室进行交互式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交互式虚拟环境参加国家档案局的现场会议,利用计算机或平板电脑对原始文档的高质量数字图像进行检查和注释,还可以通过聊天框和麦克风提问和交流[14]。

国内档案馆也在积极开展虚拟服务,多表现为档案虚拟展览。青岛档案馆利用Web3D技术打造了以“青岛:1945 日军投降仪式的台前幕后”为主题的档案线上展览,浏览者通过拖动和点击鼠标就能在照片、报纸资料、档案资料、电影这四大展厅中从不同视角浏览展品,实现高度互动的3D虚拟现实展览的观展体验[15]。苏州园林档案馆借助360度全景技术推出“3D 展厅”服务,对馆内包括正门、内庭院、展厅等进行全景呈现,展现了其作为我国唯一从事园林档案管理的专业档案馆的独有魅力。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官网设立3D展区对馆藏的珍贵档案进行展出,各个展厅都撰有简介,各个展品都可放大观看,浏览者可查阅所需信息。上海市档案局、档案馆运用5G+AR+VR智能阅读,举办了“70年记忆见证上海传奇档案展”,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对相关档案史料进行结构化解读[16]。疫情期间苏州市上线虚拟展厅进行“云展览”,目前已上线吴门珍档、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等4个虚拟展厅,集中珍贵展示馆藏文化。山东省档案馆借助3D建模和虚拟全景展示的方式上线了“黄河记忆专题档案文献展”3D虚拟展厅,配备专业讲解,展件可供放大欣赏局部细节,对黄河档案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利用。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中,档案界对于虚拟服务尚未有确切的定义。在研究层面,大多局限于将虚拟现实等技术和档案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讨,在实践层面,大多局限于将用户虚拟体验直接等同于虚拟服务,更遑论元宇宙视角下的沉浸式体验。总的来说,档案虚拟服务的内容和模式都比较单一。因此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仍存在对3D资源重视程度不够、受众群体具有局限性、用户体验感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在档案元宇宙视域下,加强3D资源建设,扩大受众群体范围,满足各种虚拟服务需求,提供沉浸式体验,促进虚拟服务在实践中的快速进步,是档案利用和服务工作与时俱化的必经之路。

二、元宇宙赋能档案馆虚拟服务体系构建

尽管元宇宙被有些学者诟病为资本家之间的概念炒作,但纵观人类信息技术发展史,从PC(Personal Computer)平台到互联网平台,再到移动互联网平台,每一步都具有跨时代意义,可以说未来元宇宙平台有望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元宇宙对于未来档案馆服务体系构建、服务质量提升、用户粘性加强具有重要意义。在元宇宙技术赋能之下,档案馆将实现对传统信息系统模式的超越,以参与式虚拟信息空间的方式来满足用户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相关虚拟服务。在之前的研究中,大多智慧档案馆的建设策略和方案,在数据、流程和标准等方面均表现出对于虚拟化和场景化考量的忽视,未来虚拟服务的构建有望成为智慧档案馆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结合现有研究发现,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档案馆可以将虚拟导览、虚拟展厅、虚拟数字人等作为档案馆虚拟服务体系构建的切入点。

(一)虚拟导览

档案馆的虚拟服务体系首先需要搭建的就是虚拟导览,并且应从空间虚拟导览和服务虚拟导览两方面展开。国家图书馆、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等都曾推出有关虚拟导览的服务系统,中山市档案馆也曾推出名为“展厅导览”的微信小程序,但受限于技术和资金等因素,以往的虚拟导览系统所构建的虚拟场景仅仅局限于对实体场馆的简单复制,其建模也较为粗糙。实际上,实体档案馆相较于博物馆和图书馆来说,尚未形成广泛的受众群体,人们依旧主观地将其定义为单纯的馆藏机构而非综合性的文化机构,这和我国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是分不开的。相较于对档案实体的保存和管理,对档案内容的开发利用同样不可忽视,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因服务方式单一而造成的档案信息价值的整体发挥问题。一般而言,浓厚的文化氛围、高质量的体验感等都会成为影响人们参观实体档案馆的因素,然而导览中的虚拟场景如果只是对于现实场景的简单重复,则易导致缺乏新鲜感、吸引力不够。元宇宙档案馆的虚拟导览应该更加重视沉浸式体验的真实感和交互性。可以采用两条路径来对虚拟场景进行设计:一是对真实场景进行复制,目的是加强实体档案馆的宣传,主要受众为从未访问或较少访问实体档案馆的群体。二是开放用户对真实场景进行重构、美化的通道,目的是增强用户行为的交互性和体验感,主要受众为经常访问实体档案馆或对档案馆主题展览等有不满意的群体。基于此,档案馆可以结合空间跟踪技术和AI空间数据计算技术,将原有的3D建模和空间实景拍摄相结合[17]。在进行虚拟导览场景设计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服务体验的直达

在虚拟场景中,如果用户到达目标位置只能通过逐步转移和逐步换景,则会显得参观步骤烦琐乏味,严重费时费力,无法体现虚拟服务的便捷性,导致用户体验感不佳。所以虚拟导览一定要致力于从空间和功能两方面实现虚拟服务的瞬间直达。

2.服务功能的叠加

档案馆未来的虚拟导览应重视对服务功能进行充分叠加,改进以往虚拟导航系统只注重浏览功能的问题,使其功能更具全面性和趣味性,根据馆藏特色等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文献检索与下载、语音交互、虚拟阅读、文创产品展示与购买、积分和小游戏等各种功能。

3.主动服务

档案馆应根据已有服务数据对用户进行分析运算,刻画用户画像,明晰用户诉求。在用户提出具体需求之前,根据其实际信息需求,适时为用户主动推送相关服务和文献资源,在主动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精准服务。

4.用戶的个人空间

元宇宙视域下,用户可以在个人专属空间内做到完全的去中心化,根据喜好和心情选择不同的人物状态、阅读场景或文献、馆藏展品等,通过参观展览和查阅资料对个人空间进行布置,用户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和参观过的展览也会自动归在个人空间的“档案柜”中,以便用户重复查阅和利用,倘若需要清除时用户也可自行操作。此举可以使用户的体验感得到提升,同时也能提升用户对于档案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二)虚拟展厅

档案馆作为文化机构,因地制宜利用好馆藏档案开展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充分挖掘馆藏资源、传播社会文化、提升人们档案意识的重要途径和任务。档案展览的形式是决定其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元宇宙的发展给档案展览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元宇宙视域下的档案展览应全方位由实体向虚拟转型,虚拟展厅的搭建可以打造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功能拓展,使档案的资源利用和知识服务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同时,在建设虚拟展厅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搭建孪生映射空间

借助高精度数据传感器对实体展厅进行环境数据采集,在虚拟展厅中通过数据集成、3D可视化和实时交互等技术对空间进行实时映射。同时,传感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与现实世界相连,进而驱动虚拟展厅不断更新和优化[18]。

2.保证观展环境可切换

如同上文的用户个人空间一样,在虚拟展厅中用户可以选择在已有场景或是个人定制场景下开展观展行为。

3.提供两条参观路径

一是佩戴VR眼镜对档案主题展览内容逐一进行参观和体验,二是直接通过故事板快速观看展览。用户可以按需选择自己的观展路径。

4.确保展览回溯功能

虚拟展厅相较于实体展览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能够实现长期保存的优势。因此档案馆虚拟展厅一定要注意将每期展览进行保存,开发展览回溯的功能,允许用户回顾往期的展览内容,此举既能实现展览内容的沉积,同时又能延长展览的“寿命”。

5.用户参与模式

虚拟展厅必须重视实现用户交互体验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允许用户进行点评和建议,以及相互交流之外,还可以尝试将一种交互式的设计方法运用于虚拟展厅的档案展览叙事中,用户可以利用多点触控界面作为共同作者或共同策展人参加展览。

(三)虚拟数字人

网络时代,为了提升档案文化的传播效益,更加通俗化和趣味性地传播档案的文化价值,搭建与人民友好沟通的桥梁,不少档案馆引入虚拟形象讲述档案故事,如三峡局档案室在三峡通航记忆公众号中打造的项目档案员“小航”,台州市档案馆的“兰台翁”和“台小安”,福建档案馆的卡通形象“小档”。元宇宙概念爆火,虚拟数字人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虚拟数字人”一词最早源于1986年美国医学图书馆发起的“可视人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交互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虚拟数字人的制作过程大为简化,市场成本逐步降低,如今已在金融、游戏、广电、医疗、教育行业初现头角。可以预见,在未来虚拟数字人将成为各行业的必不可少的助力。正如吴倩所说,档案馆可以通过创建孪生馆员以虚拟化身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和多场景交流互动,根据用户无法进行查阅的档案需求,孪生馆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需求识别,为其推荐相关档案资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户粘度[19]。在元宇宙视域下,档案馆有必要对普通虚拟形象进行全面升级,利用虚拟数字人开展相关虚拟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数字孪生人

通过3D建模、实体仿真、智能驱动、排版引擎和数字孪生等综合技术,对现实人物实体进行数字孪生,创造其虚拟化身,形成虚拟數字人的完整形态[20]。对数字人进行AI训练,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驱动其语言表达、面部表情以及动作的高度拟人化,并预设问答库和知识图谱来实现与现实世界的交互。

2.借鉴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

可以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和文字语音转换技术,对用户的语音进行语言识别和意图理解,进行具有高度拟人化的对话交流,进而完成相关业务问题解答。同时注意借助克隆仿真技术在语音合成过程中调节音调、音量和语速,使语音效果最大化贴近真人,确保人机交互的真实化和沉浸化。通过与数字人进行自然语言交互,用户可以直接获取与其需求高度匹配的精准档案数据库,而后通过手势控制等方式在虚拟空间内完成相关档案文献的调阅、点选、批阅等加工操作。

3.多平台联动,多场景应用

数字人应该在智慧屏、网页、APP、公众号、小程序等多个平台投入使用,多场景开展虚拟服务。除了提供讲解和咨询等业务之外,还可以争取实现多平台的数据联动,方便用户跨平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用户黏性。

三、研究展望

基于理想化的元宇宙视域之下,档案馆虚拟服务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可能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档案界对于元宇宙这一新鲜事物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深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在此举例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领域的学术探讨。

(一)数字孪生体档案管理

传统档案管理是以“件”或“卷”为单位,对于同一实体对象的相关档案信息,根据分类类别分散在多个来源的档案文件中。然而,由于领域本体建模和数字孪生体的构建,上述信息将实现集成化。若可以将数字孪生体看作是档案资源基于载体不同所呈现的特殊表现形式,那么虚拟空间中档案工作的重点将从档案文献管理转向社会实体与孪生体属性关系的一致性维护。只有确保两者保持一致,才能保证用户在通过数字孪生体互动所获取的某一特定实体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无需再对作为其来源的各类档案资料进行重复查阅。

(二)虚拟实体标识解析体系

元宇宙视域下,档案虚拟服务中各类实体的数字分身需要与现实实体相对应的身份。参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可以在元宇宙虚拟空间中构建虚拟实体标识解析体系。依托本体模型的资源同一标识符URI的管理机制,通过标识码(条形码、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为地区、机构、个人等各类实体赋予唯一的身份码,这个身份码记录和追溯该实体对象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借此完成虚拟空间内的身份认证和管理,同时便于在虚拟场景中相互区分,实现虚拟空间各项业务的精准对接、各类实体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三)元宇宙档案馆

档案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记忆留存和利用的学科,承担着“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重要使命。可以明确的是,在元宇宙数据基础建设过程中,档案是元宇宙搭建社会系统本体模型的重要基础材料,脱离档案资源的支持只会割裂元宇宙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联与映射关系。但倘若人类社会活动的边界从现实空间延伸至元宇宙,如何对虚拟空间中个人或机构产生的社会记忆进行记录、保存和管理,就会变成未来“元宇宙档案馆”相关研究需要深入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未来,所构建的元宇宙档案馆并非整个实体档案馆在元宇宙中的数字孪生体,而是要承担记录与描述人类在元宇宙虚拟空间中各项社会活动的重任,包括数字资源和相关软件数据资源[21]。

(四)合作共赢机制

档案馆的信息化并非一朝一夕能促成的,它的发展需要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政府、企业的通力合作。档案馆应该积极开展多方协作,推动档案馆与新兴科技公司的联合,促进档案馆网络资源共享。当然,元宇宙虚拟空间作为与现实空间相互关联和互动的数字孪生世界,实质上也就是现实世界的“平行宇宙”,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行同样需要依靠档案部门与各种社会机构协作配合才能得以实现。本研究所探究的虚拟服务仅是档案馆迈向元宇宙的初步探索,未来会呈现更具丰富性和多样化的虚拟服务,建立完整的档案馆虚拟服务体系,构建出真正的元宇宙档案馆。

参考文献:

[1] 吴品才.试论虚拟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J].档案学通讯,1999(03):17-19.

[2] 游开铿.虚拟现实技术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9):52-57.

[3] 刘婷,高研,程熙.虚拟现实技术在网上档案展览中的应用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05):47-49.

[4] 向泽红.基于云计算和3D虚拟技术的智能化档案信息服务研究[J].山西档案,2014(03):59-61.

[5] 刘鋆.虚拟现实技术与档案服务结合构想[J].兰台内外,2019(15):4-7.

[6][13] 黄霄羽,展晓鸣.国外档案服务创新的亮点——应用VR(虚拟现实)技术[J].北京档案,2018(03):40-43.

[7] 秦晓珠,张兴旺.数字孪生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J].情报资料工作,2018(02):103-111.

[8] 王静.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探析[J].浙江档案,2021(07):47-49.

[9] 展倩慧,杨智勇,杨鹏.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档案馆模型建构研究[J].浙江档案,2021(02):50-52.

[10][19] 吴倩.孪生档案馆:基于数字孪生的新型档案服务模式[J].北京档案,2022(04):24-27.

[11] 孙向阳.数字孪生环境下档案馆智慧服务场景应用研究[J].浙江檔案,2022(02):33-37.

[12] 翟姗姗,张纯,许鑫.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策略研究——以“威尼斯时光机”项目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1):140-148.

[14] 包若冰.虚拟现实技术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9(02):105.

[15] 高思宇.虚拟现实技术在档案在线展览中的应用[J].档案天地,2018(09):53-55.

[16] 龙家庆.叙事表达在档案宣传中的运用与优化策略[J].浙江档案,2020(01):30-32.

[17][20] 杨新涯,涂佳琪.元宇宙视域下的图书馆虚拟服务[J].图书馆论坛,2022,42(07):18-24.

[18] 支凤稳,孙若阳,云仲伦.元宇宙:档案展览模式与路径的新探索[J].档案与建设,2022(09):32-36.

[21] 赵生辉,胡莹,廖月妮.档案领域元宇宙基础研究[J].浙江档案,2022(04):21-24.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展厅档案馆虚拟现实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家庭影院技术(2021年7期)2021-08-14BESPOKE ROMANCE展厅现代装饰(2020年10期)2020-10-28GAB展厅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NORHOR成都展厅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REALITY BITES汉语世界(2017年3期)2017-06-05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浙江档案(2017年10期)2017-03-31风口上的虚拟现实商周刊(2017年24期)2017-02-02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档案与建设(2015年9期)2015-03-30when与while档案馆中学生英语·中考指导版(2014年9期)2015-03-30

推荐访问:视域 档案馆 宇宙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909/10463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