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对策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10 13:15:04

刘思扬

教育部出台了“双减”政策,其核心是要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负担,让学校教育进一步发挥其育人价值。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语言干练,文体优美,意境优雅,立意深刻,从《诗经》《离骚》到汉乐府民歌,再到唐诗宋词等一篇篇经典作品;
从孔孟到屈原,从曹操、曹植再到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一串串与古诗文相关的闪亮名字,无不体现中华文化之蔚为大观。而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镇”,承担着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华美与韵味,学习古诗文中蕴含的文化哲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职责。基于“双减”背景及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就要注重从“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入手,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抓住古诗文的“精髓”,达到“减量不减质”的效果。

一、创新教学形式,打造高效课堂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打造高效的古诗文课堂,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就是要将学生从拖沓冗余的课程负担中解脱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将有限的时间利用起来,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古诗文之美,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愿意学乐于学便能事半功倍。比如可以采用古诗文朗诵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感受诗文语句之美和韵律之美,进而探求古诗文的文体词句相关知识和传统文化相关思想内容。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文本身的特点设计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亲身体验作者的所思所想。比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就可以让学生先行感受“沧海”的壮观与力量。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有条件的也可以让学生亲身到河北昌黎碣石山“观沧海”,体验曹操当年意气风发、豪迈吟诗的波澜壮阔,与古人在实地进行一次跨时空对话。在如此情境之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诗歌中的每一句牢记心中,对其蕴含的主旨也了然于胸,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不错。

二、突出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任务

《论语》中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说明因材施教是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的理念。不同的古诗文有不同的作者,体裁也不尽相同,表达的内容也千差万别,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才会提高教学质量。“双减”背景下,方法的正确才能保证效率的提高。

首先,由于学生家庭环境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智力水平、认知水平也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分层教学,把同等学习水平学生放到一起,運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对于语文基础较好、语感丰富、对诗歌理解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学为主,让他们互相讨论,然后再各自提高。而对于基础较差、语言知识相对匮乏的学生,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积累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从不熟悉到渐渐熟悉,再到熟练掌握。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而只有合适的方法,才能最大效能发挥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其次,古诗文有不同的文体和表达内容及侧重点,有咏物的、抒情的、叙事的、哲理的、咏史的等等。在古诗文教学中,每一种文体都应该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教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咏物诗文需要引导学生着重分析这篇作品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咏物的手法。而抒情诗文,就要着重引导学生去感悟作者的心境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月亮”入手,让学生回忆有关月亮的故事或者传说,比如嫦娥奔月的故事等,在中华文化中,月亮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美好与团圆的象征,然后再学习这首词,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兴趣,对苏轼所描绘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一种切身的感悟和共鸣,进而体会到苏轼在花好月圆夜对弟弟苏辙无尽的思念,只能通过异地共赏一轮明月来寄托兄弟之情。

三、优化反馈机制,加强作业管理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主要靠作业来呈现。而传统的作业布置存在“繁多、无效、虚假”等现象,这无疑给学生增添了很大的负担,长此以往,不但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伤害了学习信心,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得不偿失。而在“双减”背景之下,教师要开动脑筋,更新观念,优化教学反馈评价机制,优化作业布置手段,突出实质,淡化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之中将知识点掌握牢固,达到教学目标。古诗文教学有其特殊性,一般来讲,古诗文的篇幅相对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词句韵律、情感思想等的掌握。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布置古诗文相关作业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作业,根据教学进度和古诗文的独特形式以及学生的特点来布置作业,让学生分门别类地去完成。

其次,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评方法。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对古诗文已经掌握比较熟练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行去开拓学习其他资源,而不必拘泥于本篇诗文。而对于学习潜力未发挥出来的学生,就应该引导他们抓住重点,通过朗诵、写作等方式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诗文鉴赏能力。

再次,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还可以采取为家长诵读、诗词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去参与完成。

四、主抓古诗文精髓,弘扬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生活中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所谓“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打蛇要七寸”。“捡了芝麻丢西瓜”和“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不可取的。

“双减”背景下,初中古诗文教学就要善于摒弃那些“芝麻”,抓住古诗文的“西瓜”即古诗词的精髓,把古诗文的特色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较快地吸收古诗文的精华,而避免将时间浪费在重复的、无效的作业上。比如学习杜甫的《望岳》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述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和秀美壮丽的景色,进而思考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赞叹之情,再感悟作者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不畏艰难,勇于攀登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魄,以及让学生感受大好河山之壮阔,激发凌云之志。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对诗文本身加深了理解,也体验到了其蕴含的艺术情怀,感受了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古诗文的特点,来引领学生体会古诗文之精髓。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也要求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在“减负又提质”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转变观念,积极行动起来,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时代脉搏,通过提高日常古诗文教学效率和优化作业反馈机制,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彻底做到在较短时间内吸收和消化古诗文的文体知识和文化精髓,全面提升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古诗文双减初中语文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18年9期)2018-11-08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新课程研究(2016年18期)2016-02-28

推荐访问:对策 初中语文 政策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910/10476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