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深度集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24 15:15:03

陈浩

比亚迪历时5年时间,耗资百亿推出的纯电整车架构平台,从底盘层、高压层、低压层、车身层,全面整车架构开发,突破了电动车的性能短板,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日比亚迪为我们展示了e平台3.0架构中动力系统与一体化电池的技术优势。

比亚迪e平台3.0架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深度集成,动力部件的深度集成可以有效减小系统重量和体积,减少占用空间,降低损耗。同时缩减系统零部件,提高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表现。八合一电动力总成是比亚迪独立自主开发,全球首款量产的纯电动力系统总成。总成集成了驱动总成(电机和变速器)、电机控制器、PDU(电源分配单元)、DCDC、OBC、VCU、BMS。通过功能模块的系统高度集成,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减轻重量等目的,具备高度集成、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特点。

比亚迪电动力总成从1.0时代的分散独立设计,到2.0时代的电驱动三合一和充配电三合一,在比亚迪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中都起到关键作用。进化至今,依托全新e平台3.0突破动力总成电-磁-力-热-声多物理场耦合制约难题,开发出了全球首款集成电驱动、充配电、VCU和BMS的八合一深度集成动力模块。

高度集成化八合一电动力总成,电机峰值功率270kW,峰值扭矩360N·m,最大转速可实现16000r/min,但系统噪音低于76dB。功率密度可提升20%,综合工况效率高达89%。搭载于海豹车型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电机峰值功率230kW,峰值扭矩360N·m,四驱版本车型0~100km/h加速时间3.8s。未来,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将支持车辆实现0~100km/h加速时间2.9s。

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前后双电机的四驱架构设计能大幅提升整车加速性能,但是对于中高速的稳定行驶,单电机就能够满足整车动力需求。同时,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工作效率高于异步电机,在空载转动时,永磁同步电机的磁阻损耗反而会大幅增加,导致高速行驶能耗较高。在e平台3.0上,比亚迪将首次采用永磁同步组合异步电机的全新动力组合架构:加速工况,双电机同时发力;
稳定行驶工况,异步电机断开,仅永磁同步電机工作,既能实现四驱的动力,又能实现近于两驱的能耗。

扁线电机

相对于传统绕线式电机结构,比亚迪自主设计制造的发卡式扁线电机,具备低损耗、高效率、高散热性能的优质特点。扁线电机的材质是超薄高性能硅钢片,突破了绕线的行业难题,槽满率提升15%。线包减短,用铜量减少11%,电阻下降22%。通过优化磁路设计降低电机铁损,散热性能大幅提升,电机额定功率提升40%,最高效率可达97.5%。

自主研发高性能SiC电控

功率半导体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高电流密度、高效率的SiC是公认优良的新一代电控功率芯片。e平台3.0攻克了高功率密度SiC芯片可靠封装的难题,并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量产的SiC功率模块控制器,实现SiC功率模块完全自主设计、封装和制造。

e平台3.0电驱动系统搭载的高性能SiC电机控制器,其SiC功率模块的规格是1200V-840A,具有高效率、高耐压与强过流能力。与传统IGBT控制器相比,SiC电控开关损耗降低70%以上,最高效率达99.7%;
SiC电控的峰值功率可达230kW以上,功率密度提升近3倍。同时,SiC使用了高性能氮化硅AMB板和全新的银膏烧结工艺,并集成了高灵敏NTC传感器。

高压充电

高电压是未来大功率充电的主流技术路线,但目前行业普遍都是低压充电桩,性能受限。在e平台2.0上,比亚迪采用独立的升压充电装置提升充电功率。在e平台3.0复用驱动系统功率器件组成升压充电拓扑,研发出电驱升压充电技术,使高电压车型充分发挥其快充性能,利用国标电流上限,实现宽域恒功率充电,e平台可实现充电15min,续航300km的充电性能。且完全兼容当前所有公共充电桩。

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

电动车低温续航里程衰减的原因,除了电池本身活性降低后能量下降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能耗增加。与燃油车相比,纯电动车由于没有发动机本身冷却系携带的大量热量,所以需要消耗大量电池能量来维持乘员舱采暖及电池温度,导致冬季续航里程衰减。

为了更高效的利用能量,行业尝试利用热泵来吸收空气的热量以降低能耗,因为热泵是一种可以将低位热源的热能强制转移到高位热源的装置。但受限于134a冷媒的搬运能力,在-10℃,热泵的制热效率会大幅降低,甚至无法有效工作。

通过热泵将乘员舱、动力电池、驱动总成的深度集成的热泵系统架构,驱动总成的余热回收后为热泵提供高品位辅助热源,使得热泵在-25℃也能够满足乘员舱采暖需求。

冷媒直接冷却加热式的电池热管理,减少能量传递环节,进一步提升能量利用效率。为解决热泵低温下性能差的痛点,全新e平台3.0,首创驱动总成充电和驱动工况主动产热技术。

即使在-40℃的极端天气,热泵仍然能够正常工作,降低采暖能耗损失。同时有效提高电能到热能的转换率,低温续航里程提升超20%,缓解低温续航衰减的焦虑。

e平台3.0热泵系统具有11种工作模式,包括单电池加热模式、单乘员舱采暖模式、乘员舱采暖+电池加热模式、单电池冷却模式、单乘员舱制冷模式、乘员舱制冷+电池冷却模式、乘员舱采暖除湿、乘员舱采暖除湿+电池加热、乘员舱采暖除湿+电池冷却、乘员舱制冷+电池加热模式、乘员舱加热+电池冷却模式,覆盖用户所有采暖制冷使用场景,在冬季制热工况下能效比(COP)可达2~4,能效多倍于市面上普遍使用的PTC加热方式,具备-30~60℃的宽温域工作的能力。

以一般环境温度、低温高湿、极低温三种工况下为例,热源之间的能量传递简洁流畅,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一般环境温度:室外换热器从环境中吸取热量进入热泵系统,低温低压冷媒在压缩机内被压缩升温,高温高压冷媒在室内换热器与乘员舱内空气换热,加热后的空气在鼓风机和模式电机的调节下被送入乘员舱内,高压的冷媒在膨胀阀的作用下又成为低温低压的冷媒,完成一个热泵系统循环。

低温高湿:空调系统既要考虑乘员舱内乘客采暖也要兼顾制冷除湿。在整车行驶过程中,由驱动电机工作产生的热源经过板式换热器,和冷媒进行热交换。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在膨胀阀的作用下,吸收了这部分的热量,从而提升了系统的能效。

极低温:热泵系统通过驱动电机堵转主动产热,即驱动电机三相电流通过调整每相电流大小、电流方向使电流矢量和为零,达到输入大电流,输出零扭矩的效果,使电机绕线、铁芯持续发热,将电能全部转换为热能供整车使用。有了充足的热源,热泵系统可以适应更低的环境温度,满足用户对车辆使用的需求。

数字资源方面:BYDOS整合控制車上各类硬件设备,根据应用场景,高效调用各硬件功能;
用全新的智能域控制架构,解决信号和数字运算的高效传递与控制。

空间资源方面:e平台3.0利用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集成化,为智能汽车必需的智能座舱预留足够的布置空间。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CTB技术以“电池车身一体化”为核心设计理念,实现了40000+N·m/°的扭转刚度,大幅提升整车动态响应,赋能操控性能;
同时作为车身的一部分参与传力和吸能。e平台3.0作为下一代纯电平台的技术标杆,着重聚焦车身安全性从底层优化,开创性提出CTB(Cellto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刀片电池,CTB技术最佳搭档

CTB技术在“蜂窝“中找到灵感,结合刀片电池独有的长方体结构和超级强度,衍生出“类蜂窝铝”结构,带来电池成组技术里程碑式的革新,通过将刀片电池包与车身刚性连接,合二为一形成完整体,并取消传统的车身地板设计,将地板(电芯上盖)-电芯-托盘三者与车身集成,形成高强度的“整车三明治”结构。刀片电池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成为车身传力和吸能结构的一部分,在碰撞工况下,车身具备充足的吸能空间及更顺畅的能量传递路径,乘员舱形变减小。

CTB技术采用车身地板纯平设计,宽体电池包两侧直接装配在门槛梁上;
采用贯通式闭口直梁进行Y向传力,并与电池包中间有效连接,提升侧碰能量传递和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基于纯电专属平台独有的特性,对安全传力路径进行重新设计。通过“上中下”三条传力路径实现力的分流,快速分散碰撞能量。同时由于CTB技术采用全扁平结构的车身一体化设计,两者高度集成,相较于CTP技术,CTB技术下电池能量密度、体积利用率均有提升。

猜你喜欢冷媒乘员热泵观光车乘员乘坐的安全隐患分析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22年6期)2022-09-20燃气机热泵与电驱动热泵技术经济性实测对比煤气与热力(2022年4期)2022-05-23专利名称:一种空调冰箱冷媒回收装置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1年7期)2021-04-09基于MADYMO的轻型客车前排乘员约束系统优化汽车电器(2018年1期)2018-06-05R290冷媒2HP空调器制热量提高的试验研究家电科技(2018年1期)2018-01-24北方冬季液态冷媒传输装置的实用性通信电源技术(2016年3期)2016-03-26两厢车后排乘员保护机制研究汽车文摘(2015年11期)2015-12-02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同煤科技(2015年4期)2015-08-21热泵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河南科技(2015年15期)2015-03-11艾默生推出新冷媒R32商用涡旋压缩机系列机电信息(2015年28期)2015-02-27

推荐访问:深度 集成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924/10875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