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济水源头话济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28 16:55:02

吴济夫

济源市,河南省境内的一个“袖珍小城”。这里山峰巍峨壮观,环境清幽恬静,古色古香,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济源历史悠久,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黄帝祭天、愚公移山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原”;
秦设轵县,富甲一方;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称济源,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济源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是“一山一水一精神”。“一山”指王屋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誉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自唐朝到金元时期一直是道教文化中心。“一水”指济水,发源于王屋山,济源之名由此而来。“一精神”指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水”与“一品格”

古时,有一条大河从河南济源市王屋山发源,从山东半岛入海,名为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为中国古代四渎。《史记·殷本记》载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济水发源于王屋山太乙池,其流有“三隐三现”之奇观。济水发源之初即以地下河向东流70余里,到济渎庙珍珠泉和龙潭后从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流向东,不出市境就交汇成一条河——沇水。《尚书·禹贡》详细记载了济水的流向:“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
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
又东北,会于汶;
又北,东入于海。”经大禹疏导,沇水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水经注》记载,北魏时期,济水河又以黄河为界有北济、南济之分。后济水第二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荥阳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流经原阳时,南济水第三次伏行至山东定陶(古称济阴),与北济水(下游称其为濮水)汇合形成巨野泽,出泽流经梁山东至东平接汶水,至鱼山向东北入渤海。

上古时期,济水是泱泱大河,有无限支流汇入其中,凭借自强不息精神,行1400多千米,浩浩荡荡注入渤海。《汉书·地理志》载:济水“过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曾利用济水作军运,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见晋平公。东晋桓温北伐,也曾在金乡、巨野开渠通济水河;
南北朝时刘宋行军,也自桓温渠入济。而到了南朝宋元嘉七年(430年),彦之北伐循此水路行军时,已经十分困难。《资治通鉴》载:当时船队“日行才十里”。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济水的水流还是很大的,而到了南北朝时期水流已经开始渐渐微弱。

西汉末年,济水流经荥泽深受其害,泥沙淤积严重。后来,黄河多次决口导致大量水流涌入济水河、汴水河,直接冲塌了济、汴两河河岸,造成了三条水系混流,黄河彻底挤占了济水河道。

唐宋时期,黄河泥沙淤积,不断冲刷下游河岸,向北摆动,而济水河的支流被黄河阻拦,无法汇入济水,因而造成荥泽被黄河淤塞走向消亡,南济河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就此消亡。北济河仍然存在于世,但由于黄河改道,逐渐南移,抢占了北济河的水源,北济河也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造成第六次大改道,夺济入海,济水从此淡出历史舞台。

如今,济水虽然消失,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有它曾经存在于世的证明:不仅有人文地理上的濟源、王屋山、济渎庙、荥泽、大野泽、济南,还有中华文化中至清远浊、顽强不屈的高贵品质和精神。

历史上,济水被唐玄宗封为“清源公”,被宋徽宗封为“清源忠护王”,被元仁宗封为“清源善济王”。这种称呼反映了古人对济水的尊崇。

《礼记·王制》载,古代天子为表功德或祈福,往往会祭祀天下名山大川,即五岳与四渎。《礼记·祭法》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尔雅·释水》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这种对水的信仰其实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思想。河流给人们丰富的水源和物产,也带来威胁生命的洪水,令人心生敬畏之情,故而立庙祀之。从周朝开始,四渎神就作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来祭祀。济源市内至今遗存济渎北海庙,该庙宇建于隋朝,占地面积130余亩,平面布局呈“甲”字形,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左为御香院,右为天庆宫,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唯一幸存的四渎庙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济水水流细微却被列入四渎,甚至备受人们推崇敬重,曾引起不少人的疑问。唐太宗曾问大臣许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甚细而在四渎,何哉?”许敬宗回答:“渎之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者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意思说,济水虽细微,却能独流入海、过黄河而不浊,这种不达于海誓不罢休、遇污而不染的顽强精神和高洁品质,就是它位列四渎的原因。清流如许的济水,早在春秋时期就被人们认为是一条有礼有节、张弛有度的河水。《春秋说题辞》和《风俗通》就曾直接用通透直白的两句话将济水尊崇到一种人格高度:“济者,齐也,齐其度量也。”“济,齐也;
齐,度也,贞也。”唐朝诗人白居易曾题诗赞曰:“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唯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一城”“一山”与“一精神”

“一派平流滋稼穑,四时精享荐■蘩。未尝轻作风涛险,惟有涵濡及物恩。”宋朝文彦博的这首诗成为济水平稳、惠济苍生的生动写照。古时,由于交通不便,人们逐水而居,济水流域因而成为古人生活的理想场所之一,百姓逐渐聚集在济水流域,济源、济宁、济南、济阳等几个因济水而得名的城市也由此诞生。

济源,顾名思义,济水之源。济源历史上是个热闹地方,文化源远流长。少康迁原、帝杼居原,这里是夏、商、周时期的京畿内地;
战国至两汉时期,济源因“轵邑”富庶而闻名。悠久的历史馈赠给济源不可胜数的文明瑰宝,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遍布各地,约有宋、金、元、明、清各朝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190余座、600余间,许多单体建筑从年代、规模、价值或结构来说,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因而被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称为“中原地区宋、金、元、明、清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这里的历史传说古老久远,神话寓言名播中外,具有浓郁的历史人文色彩。白居易盛赞“济源山水好”,乾隆帝也称誉济源“名山胜迹”。

横亘于济源市区西部的王屋山,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主峰海拔1715米,悬泉吐珠,溪流蜿蜒,潭水清澈,瀑布飞泻,崖陡谷深,雄、奇、险、秀、幽兼备,巍峨壮观,因其“山形如王者车盖”,故得名王屋山,有“太行之脊”“擎天地柱”之称。山前建有古雅壮观的五楹牌坊山门,中门楣上书“天下第一洞天”。顶峰设有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祭天之坛——天坛,因而又被称为天坛山。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汉魏时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有“天下第一洞天”之誉。明清迁都北京后,皇帝祭天嫌路远,就在地球同一轴线上的北京建起了天坛,以便祭天。

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古老寓言而闻名于世。关于这一寓言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汤问》。相传,“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阳,是一条从王屋山主峰延伸下来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山梁西面是愚公村,东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到小有河去取水,这条大山梁给他们带来许多不便。据说,愚公本姓吕,名三太,勤劳朴实,性格倔强,为了改变出门受山阻挡的窘况,90岁的他准备带领子孙挖掉它。亲戚和朋友都说不可能,有个叫智叟的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他力排众议,挖山不止。他认为,山不会加大增高,人却子孙无穷,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能把大山搬走。列子借愚公移山的故事,颂扬修筑轵道雄关的功绩。现在的王屋山仍有愚公村、愚公洞、愚公井、愚公移山处等遗迹。

1945年6月,抗日戰争进入了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关头。毛泽东以《愚公移山》为题作了党的七大闭幕词,号召全党和全国军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愚公移山精神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济源市也因此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愚公移山精神在济源得到了更多、更生动的诠释。20世纪50年代,由于饱受蟒河肆虐之苦,济源人民自备干粮,用镢头、铁锹和箩筐一点点驯服蟒河,一度成为全国和友好国家学习的榜样。20世纪60年代,济源人民在一没专家、二没材料、三没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凭着“愚公移山”的韧劲,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人工天河——引沁济蟒渠,为纪念那段历史,后人把它改名愚公渠。进入21世纪,济源人民用8年时间,以愚公移山精神,相继修建布袋沟、天坛山、大峪东山等供水工程,解决了14万山区人民的饮水难题;
在多石少土的南太行山上,“扎针绣花”,石上种树,造林10多万亩,让荒山变成了林海。

如今,虽然愚公移山的事迹已成传说,济水的身影也很难寻觅,但是愚公移山精神已经融入济源这座城市的骨血之中,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
千百年来,济水所象征的清正顽强的文化品格,也始终流淌在济水沿岸人民的心中。

猜你喜欢王屋山济源愚公王屋山大葱特色产业发展与对策河南农业(2022年11期)2022-02-10现代愚公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济源中州建设(2020年5期)2020-12-02河南济源:产业扶贫大格局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6-26养儿防老黄河(2018年5期)2018-11-14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王屋山下“大讲堂” 人大履职“加油站”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人大建设(2017年12期)2017-03-20谁更应当“愚公”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2期)2016-02-28愚公移山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4年5期)2014-09-15

推荐访问:济源 水源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928/10992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