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广西壮歌在媒介场域的艺术表达与传播策略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28 18:00:32

郭海燕 张武桥

[摘 要]壮歌是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表征着该族群生产生活与精神世界的集体记忆。随着媒体融合与民族融合趋势的加深,壮歌传播的场域有从线下向线上转化的明显趋势。场域空间形式规定了壮歌传播的内容与形态,延伸了其文化传播的场域空间与受众的感官视知觉体验。在网络场域中,壮歌文化呈现出艺术与文化兼具的叙事性内容与参与和交互同存的娱乐式形式等特点。只有不断促进壮歌文化传播主体多样化,深入挖掘丰富的壮歌文化内涵,明确传播受众特征与个性定制,创新壮歌的传播方式,形成反思与再生产的循环意识,方能更好地传承传播壮歌文化。

壮歌线上场域的存在形态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不同的网络场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壮歌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三)壮歌网络传播的优势分析

虚拟网络传播场域的形成,短视频的迅速发展,为传播壮歌一类“非遗”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拟态环境,进而为壮歌文化的数字传播赋予新的动力。壮歌文化在网络场域的传播中具有如下优势。

首先,互联网用户的增量与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引起大众传播方式与渠道的变化,使得壮歌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更加简易便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使用率高达90.5%。短视频媒体操作简易,带有丰富的娱乐性,同时又有极强的受众参与性,短短数年间,就成为众多网民追捧的传播平台。短视频平台不断完善锐化、用户规模的急剧增长为壮歌文化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带来庞大的受众群体,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在壮歌文化的数字传播场域中,为实现壮歌文化与新科技的融合,利用大数据等手段科学分析受众特点,充分发挥短视频平台优势,打造适合壮歌在短视频平台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话题。

其次,壮族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与壮族歌曲的原创智慧使得壮歌在网络场域内更易为受众所接受。近年来,亲切幽默的壮族人以极富代表性的“壮普”(壮族普通话)在社交网络上为网友争相模仿,富有代表性的发音、幽默乐观的话语表达方式深受网民喜爱,也为壮歌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壮族人唱歌张口即来,不论人、景、事抑或物都能完美地融入歌曲里,歌词押韵,语言生动,仿佛每一个壮歌演唱者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壮歌的原创智慧还体现在山歌的对唱上,严格的韵律要求、整齐的对仗在山岭间互相应和,以声传情。“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年一度的民歌节,不只壮族地区赶歌圩活动热闹非凡,在短视频平台亦火爆一时。逗趣押韵的壮歌歌词引来网友们争相互动,将壮歌的特点模仿得惟妙惟肖。受大部分人喜爱的就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歌词是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无论语言是壮语抑或汉语,壮族民歌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最后又在生活中传唱,而在内容为王的短视频平台占有一席之地,足以说明壮歌强大的传播潜力。天然质朴的歌声、旺盛的创作欲望,使得壮歌在各个时期都有精品涌现,推动壮歌走出大山,走向大众,走出国门。

再次,在壮族地区发展迅猛,重视民族文化多样性。政府部门的重视是壮歌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文化特色鲜明,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广西与东盟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由于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存在整体实力偏弱、科研投入不够、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产业发展仍处于劣势。为响应科技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促进自治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相关部门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举措。相关意见条例的出台为壮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政策支持,也为壮歌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网络场域中壮歌文化的艺术表达

广西壮族山歌浓厚的地域特色使之成为网络场域建构广西地域形象的符号表征之一。壮歌作为一种民族气息浓郁的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传承形式独特。壮族人从孩提时期就开始学唱壮歌,父教子,母传女,老授少,师传徒,世世代代传承,形成少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习俗。(2)人文功能丰富。壮乡人的歌曲表达的是他们生活劳动的习惯与情感,风格淳朴真实,充满乡土气息。种田砍柴时唱歌,婚丧嫁娶时唱歌,抒发感悟时唱歌,逢年过节、青年男女谈恋爱时唱歌,甚至家庭成员对话、为琐事吵架时也用歌曲来表达。(3)艺术特点鲜明。壮歌是深入壮族人骨子里表现情感愿望的艺术形式,具有出口成章的特点,通常善用比喻、比兴手法,语言生动活泼,韵律齐整,流传方便,易歌易记。譬如广受赞誉的壮家《敬酒歌》就有那么一句:“敬茶完了把酒来,筛杯淡酒上高台,今日饮酒成双杯,早种牡丹夜望开。”“来”“台”“杯”“开”这些韵脚的押韵使得歌曲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将壮族人的热情好客与亲切友好展现得淋漓尽致。(4)内容与时俱进。壮歌的歌词没有固定的格式与内容,往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壮族人在情之所起时信手拈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韵味十足。20世纪50年代,一曲《红水河有三十三道弯》使得广西原创民歌走进大众视野:“红水河,到底有多长?咪啰哟嗬!红水河,尼呀啦,毛主席的恩情比你长啰!”这首民族性与时代感兼具的壮歌,深得大众喜爱,远传海外,经世界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演唱后红极一时。独具特色的传承形式、丰富的人文功能、鲜明的艺术特色及与时俱进的创作内容是壯歌世代传唱、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

壮歌在短视频平台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以叙事为主,具有艺术与文化特性,前后出现了以王三姐为代表的用质朴歌词体现生活日常的歌手、以黄楚权为代表的用壮语演唱流行音乐的音乐人,亦有喜爱在壮乡街头用壮语结合嘻哈说唱的方式与老一辈歌手一较高下的创作人。隆林韦德华是壮歌通过短视频传播的一个典型例子。韦德华是广西隆林壮族山歌的传承人,2017年开始酝酿革新山歌,使之适应新时代与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多年来不辍耕耘,在生活中寻找壮歌创作的灵感。韦德华总结山歌传播规律是文不如图,图不如音,音不如视频,文图音视频有机结合最好。他琢磨短视频化山歌改造路线,创作出一系列赞颂壮乡风情的优质视频内容。南盘江调赞美壮乡田园的老歌《谷满仓》,经韦德华策划再创作,改短面加入欢快的鼓点如打谷子声以及高低音、多声部和声,音乐节奏增强,在抖音平台一经播出即成为爆款,一时间广为传唱。

广西壮歌独特的艺术性与文化性兼具,是热情乐观的壮族人在这“铺满琴键的土地”上不辍耕耘创造出的特色独具的文化。迷人的音韵,淳朴的民风,使壮歌在网络场域中呈现出别样的叙事性传播内容形态。

三、广西壮歌文化的传播策略

目前,广西壮族山歌的歌手与听众都趋于老龄化,曲调、唱腔单一,传承、创新无力。最明显的例证是,广西壮族山歌没有能唱响全区、全国的代表作,在短视频时代,专业的壮歌传播者更是寥寥无几。要探索出适合的文化传播路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促进壮歌文化传播主体多样化

传播者是传播的主体,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效果。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壮歌传播者主要以壮族为主,为扩大壮歌文化的影响力,自治区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传播主体多样化,鼓励培养壮歌传播人才。在各大高校开展选拔、培养工作,设立专门机构,从壮歌演唱到短视频制作、数据分析与运营等各方面着力培养能够胜任广西壮歌文化传播的新时代人才,鼓励大众参与,挖掘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年演唱者与老一辈壮歌传承者的交流,最大程度还原壮歌文化,在此基础上创新,打造大众喜爱的文化符号。自治区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为壮歌文化的传播开辟道路,构建公共设施,为壮歌的演唱交流提供场所,以政策、资金手段鼓励更多的人才加入壮歌文化传播的队伍。不断促进壮歌文化传播主体的多样化,才能更好促进壮歌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

(二)深入挖掘丰富的壮歌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文化的意涵,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要想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传播壮歌文化,必须明确传播内容,通过走访、搜集整理壮族地区原始的壮歌演唱方式、歌唱场合、传唱意义等,系统完整地为受众解释壮歌的内涵,展现壮歌文化的独特魅力。譬如在《壮族敬酒歌》中多次出现的“贝侬”一词,壮语里“贝”指年长,“侬”意为年幼,因壮语中已有指“朋友”的词语,所以壮族语言中用“贝侬”指朋友的用法极少,这里“贝侬”可以是兄弟姐妹的意思,意指亲人。“贝呀侬哎,壮家敬酒要唱歌嘞。山歌声声伴酒忙,贵客越多心越暖。贝侬哎,好比春风过呀过山坡。”将远方的贵客比作亲人,展现了壮乡人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贝侬”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也是壮鄉的文化特征,这样的意蕴应当在传播的内容中体现出来。在内容为王的短视频时代,只有深度挖掘壮歌文化的丰富内涵,才能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源源不断的力量。

(三)明确受众特征与个性定制

受众是传播行为的接受者,也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传播活动离开受众就失去方向和目的。广西壮歌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探索中,必须重视受众的地位。在壮歌受传者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做好受众特点分析工作,根据其需求与个性推送定制化壮歌内容:向往淳朴的,发布原始壮民演唱的曲目;
喜欢流行乐的,推荐黄楚权一类将壮歌融于流行音乐的歌手;
追求趣味的,推送王三姐这类将生活与壮歌结合的博主;
针对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适当发布壮歌的英文版……只有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受传者特征制作个性化内容,使得壮歌文化为受传者所理解与喜爱,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短视频平台,提高壮歌文化的传播效率。

(四)创新壮歌的传播方式

掌握好传播的方式与渠道对于壮歌文化传播至关重要。目前壮歌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缺乏领军人物,加快创新壮歌的传播方式迫在眉睫。壮歌文化传播者在短视频平台应善用3D等技术手段,将壮歌咏唱现场呈现在受众眼前,给受众带来场景化体验,仿佛置身大山中,近距离感受壮族人的亲切热情与优美婉转的壮歌带来的文化震撼。亦可通过将新旧歌曲进行改编,改变壮族民歌带给大众的山水之歌的印象。将以前的壮族歌曲用新的方式演唱,在新音乐中融入壮歌的演唱精髓,也不失为一种吸引受众的有力手段。还可以树立有代表性的壮歌文化传播人设,以讲创意故事的方式创新传播路径,在短视频平台连播以吸引受众关注。只有不断关注现代科技,重视新媒体传播手段,运用到壮歌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探索中,才能真正做好壮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五)形成反思与再生产的循环意识

研究广西壮歌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策略时,应当形成这样的循环思路:作为传播者,主动利用大数据等手段,获取与分析信息,以此检验传播效果,据此调整和规划当前与未来的传播行为。现下的壮歌短视频制作,存在内容不精纯、画面过于粗糙等现象。短视频不仅是听觉的盛宴,更应为受众带来视觉的震撼,因此除了斟酌壮歌音乐内容,视频画面的制作也应考究。及时反思现阶段壮歌在短视频制作中的不足,提出相关改进方案,最大限度检验实践的成果,再将理论回归到实践中去,形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过程,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才能推动壮歌文化在短视频平台的有效传播。

猜你喜欢壮歌壮族场域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长安壮歌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1期)2022-04-26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1期)2022-04-19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3期)2021-12-02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1年5期)2021-10-28抗疫壮歌中华诗词(2020年4期)2020-09-21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创新作文(小学版)(2018年10期)2018-08-20《楚庄王》:期待壮歌飞鸣歌剧(2017年6期)2017-07-06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2期)2016-12-01

推荐访问:壮歌 广西 媒介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928/10994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