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从课堂与课程建设中提取教师的幸福因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07 18:10:05

侯西科 张明珠

【摘 要】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文化创造給予教师自由成长的幸福感、立足课堂实现教师团队的梯度成长、课程建设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边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文化创造 立足课堂 课程建设 专业发展 教师幸福

基础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中小学校的最大难题聚焦在一个点上—不是方向感,也不是方法论,而是教师的成长能否真正同步。学校发展也有它的“第一性原理”,那就是“教师第一”,除此别无他法。那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拥有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呢?

一、文化创造—给予教师自由成长的幸福感

学校作为一种教育环境,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提升的场所。良好的学校文化,能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呢?笔者认为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学校文化就是“家”里人在一起过日子的方式。

过日子首先追求的是幸福。笔者询问了身边很多教师:“在学校里你什么时候会感觉到幸福?”教师的回答各不相同。有人在宏大的教育使命感中获得幸福;
有人靠专业领域的不断提升获得幸福;
有人从自己在学校愿景中的最佳站位里获得幸福;
有人在真实温暖的师生关系中获得幸福;
有人单纯地从“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心头肉”而获得幸福……幸福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幸福都指向“师生生命的成长”。因此,“助力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成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陕师大附小”)的教育理念,是全体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教师们相信,幸福是一种力量,一种滋养生命并激励教师自我迭代的持续力。

过日子是一种常态,它不是一时做给别人看的,它是活给自己去慢慢感受和回味的。教师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下,要打破对于优秀的刻板印象,拆掉教师成长路上的条条框框,教师不需要成为这个人或者那个人,他们要做的就是舒展自己的生命状态,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鼓励教师的自由成长,因为教育本身不是制造标准件的过程,而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只有充分地解放教师,才能够释放其生命潜能,为其带来奋斗的安全感,为其自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近年来,陕师大附小先后有六位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工作,带领教师们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度变革;
寒暑假里,班主任李欣源老师自主报名,只身前往杭州参加儿童心理辅导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舞蹈教师自己组团前往北京舞蹈学院参加少儿舞蹈编导专业的进修学习……成长已悄然成为教师自主、自发的行为。

学校是柔软的,教育是温暖的,文化是感性的,教师是“一起”的。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享用者、体验者,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他们用生命的物象、用同行者的故事创造文化,让学校成为了教师发展的精神家园。

二、立足课堂—实现教师团队的梯度成长

课堂是学校过日子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教师获得发展的规律性进程。陕师大附小立足“创设教研氛围,激活教师思维,鼓励有所作为”这一美好愿景,着眼于“三个面向”“五类课堂”(见表1),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探索系列化、特色鲜明的课堂研究实践,促进每一位教师在学科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宗旨:“三个面向”“五类课堂”涵盖学校全体教师,意在助力青年教师成才、骨干教师成名、名师成家,实现教师团队的梯度成长

1. 立足成长课,同伴互促进

课堂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为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形成良好的教学探讨氛围,为全体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陕师大附小开展全员参与的成长课系列活动。所有行政领导和学科教研组长走进课堂聆听“成长课”。老师们以“开放、悦纳”的心态,展现最原汁原味的课堂。成长课持续开展与推进,是对所有教师日常教学的鞭策、对教师把教学思考转化为日常行动的鼓励。

2. 立足研究课,凝聚共发展

研究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形式,它追踪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承载着研讨和实践的双重使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崭新的天地。每次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采用专题式研讨,形成研训一体的模式—“五段互动式”研训模式,以增强研修的学用效果,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研究课的主旨是研究生僻课,使教师从中有所获得。

3. 立足评优课,赛课竞风采

评优课,赛的不只是一节课,赛的还是教师学科素养及其所在教研组的教研水平。因此学校采用“捆绑式”赛课的方式推进,变个人的“单枪匹马”为集体的“荣辱与共”,使教研组团队更有凝聚力,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团队助力中快速成长。青年教师常说“评优课要参加校级竞赛,它代表着我们组的教研能力,我要带着大家的智慧上出精彩的好课”。

4. 立足展示课,携手共成长

为了加强新教师的培训力度,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陕师大附小每学期都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展示课活动。通过师徒同上一节课的方式,达到加强交流、树立榜样、引领发展、自我提升的目的。

5. 立足引领课,铺路指迷津

陕师大附小有一支结构优良的教师队伍,其中有特级教师3人,省级名师2人,省级名师培养对象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2人,省级教学能手45人,市级名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教学能手42人,区级名师7人,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教学能手23人。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优质教师资源,学校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每学期都会举行名师引领示范课活动。

“五类课堂”系列实践研究,锤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了教育理念,优化了教学品质。近年来,在教育部名师领航项目、国培计划项目和省、市、区各级教学教研活动中,在“名师之路”“名师大讲堂”“千课万人”“名校联盟”等大型教学活动中,陕师大附小承担培训任务近百场,组织名师骨干团队奔赴陕西省内各地市及海南、甘肃、云南、新疆、江西、安徽、上海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送教送培,授课涉及全学科,培训涵盖各年级。

三、课程建设—拓宽教师专業成长的边界

在传统的观念里,要先发展教师,再去解决问题。实际情况是,如果没有问题,教师很难发展。教师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进入平衡舒适区,面对新问题总是习惯性地用原有的经验同化问题,处于“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状态。只有当其遇到非解决不可、但原有经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教师才会进入“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状态。此时,成长才会真正发生。因此,给予教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而课程建设就是这样一项与教师息息相关、既有成就又有挑战的任务。

陕师大附小借鉴“共同体理论”“协同理论”,发挥高校理论研究、教科院实践指导、学校实践转化及家长协同育人的优势,形成学校(S)、高校(U)、教科院所(I)、家长(P)四位一体协同性课程开发联盟,即“S-U-I-P”;
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合作发展”原则,构建平等协商、信息沟通、评估反馈、经验推广工作机制,经多方协同、课程整合、实践探索、评价改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了涵盖“素质普及”“学科拓展”“兴趣培养”“活动体验”四大领域课程群,分年级开设20门不同形式的主干课程,培养具有“健康的身,温暖的心”的阳光少年。

课程建设的目的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促进了教师的知识优化,重构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体系,让他们能够在深切了解学生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动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课程建设期间,教师们以问题为导向,自发组建智库团队,开展专项学习。在大学课程建设专家、教科院(所)教研员的引领下,申请获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实践研究。教师们跳出学科的樊篱,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进行课程整体架构、教学内容重构、学科教学重组、课堂模型重构;
进行递进式教育反思,包括教学规范反思、教学效益反思、个性教育反思。短短几年,老师们出版著作1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其中,科研成果“‘S-U-I-P’协同模式支持下的‘梧桐之声’校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荣获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第十一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并作为陕西省优秀成果经陕西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此项评选正在进行中。其课程分支“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实施”荣获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第十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汇聚家校合力,形成学生发展生态新格局”荣获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总有人问笔者,陕师大附小的教师总是活力四射,奥秘在哪里?精力管理金字塔模型主张,一个人保持精力充沛需要具备四个要素:良好的体能,正向的情绪管理,在某个领域非常投入的注意力,更关键的是心中要有意义感、有目标、有使命担当。陕师大附小的教师便是具备了这四个要素,他们对学校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团队归属感,能够在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引领下真做实干,对自己在这个组织中的未来有乐观的预期,所以他们在动力满满的富有创意的不断成长中过着幸福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 孙孔懿.学校特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天源.中小学教师专业引领制度建设探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3] 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 李斌.在怎样的学校行为中,重建什么样的教师[J].新校长,2022(1):10-14.

[5] 成尚荣.从老师到好老师,哪些因素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J].新校长,2022(1):18-20.

[6] 程红兵.让教师在行动中发展[J].新校长,2022(1):203-206.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因子 提取 课堂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907/10403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