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浅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07 19:45:04

□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韩店学区试雨小学 潘 彪

从古至今,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诞生了众多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淀,也是集万千之智的力量源泉和智慧结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将优秀传统文化贯彻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是当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应有之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不仅是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求真务实、踏实勤奋的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求相契合。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语文实际教育中,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团结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并将传统文化不断弘扬,增强文化自信,加强道德水平建设,为社会培养全面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教师缺乏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缺乏兴趣和热情,因此在实际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对思想文化的体悟不够深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和自信心,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和参与度,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新时代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的观念落实到学生心中,打破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的壁垒,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更是一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所以,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必须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最重要的德育素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寓言故事、诗词歌赋为载体传递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直截了当教授给学生,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培育传统文化的内核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带动和表率意义。首先,教师不仅可以以寓形于意的方式讲述传统故事,也可以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植每个学生的心中,为学生镌刻保护、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其次,在全面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推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更加生动、全面的方式,推动德育教育与实际优秀文化的结合,根据全面建设义务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再次,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具有培养学生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确立正确思想观念的特点,这使得学生能够建立起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欣赏,从而提高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借助实际感受,更好地体察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最后,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积极拼搏、顽强奋斗的精神魅力,并以此规范日常行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推动先锋榜样力量的建设,进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重要体现。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传统文化的内核相结合,从而规范学生的自我行为,达到日常行为规范得体的目标。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二者相互交织融合,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有利于促进德育课堂中思想体智的发展。教师将传统文化进行大力弘扬,是推动实际德育课程中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一步。小学语文的教育发展目标中,对德育课堂提出了弘扬“仁义礼智信”的优良传统与精神品德的要求。因此,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将传统文化与理论课堂进行融会贯通,以传统课堂的方式承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使德育教育在传统文化的汪洋中汲取力量,获得持续的动力来源,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动力来源,教师需要将文化的力量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支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加强对传统知识文化的研究,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使学生从德育教育中获得生活感悟,形成由内而外的强大力量,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传统文化在实际德育教学过程中将会持续推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能够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三)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比重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当中,教材作为德育教育的物质根本,承担着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德育课堂中,传统文化作为编写教材的实际教学案例,为实际课本的编撰过程提供了广阔的知识来源与经典案例。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德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加强传统文化在教材内容中所占的比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寻根和探索意识,从历史的海洋中探究文化的本质和原始魅力。其次,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感性知识,进而有利于理性意识的正确形成,二者相互交织,共同推动学生思维方式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维与学习习惯。

最后,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比重,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观念,形成助人为乐、互帮互助的思想观念,促进学校班级的团结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在运用传统文化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用发展的思维看待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 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促进自我思想进步,实现日益发展的语文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提高自我修养与谈吐表达能力,加强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识,提高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四)加强传统文化的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工作中,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的融会贯通,也有利于丰富实际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增设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德育教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实践增加学生真实的体验感和参与度,领略我国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感悟其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

(五)有利于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

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宽领域、全方位的融合,以先辈的优秀知识财富为依托,可以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以传统知识财富作为指引,借鉴先人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全面发展。自唐汉以来,从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到董仲舒提出的“仁义礼仪信”中可见礼仪作为规范日常行为的重要标准和要求。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约束日常行为,通过德育课堂,将日常行为得体规范的意识植入实际生活与交往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有利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际交往美德,使学生能够受到思想教育,与人进行团结和谐的相处,并逐步升华到尊重和爱护自然的层次。

(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提高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频率,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与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的相互交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触及学生的心灵。传统文化除了常见的诗词歌词等形式,也有自然科学的部分,通过语文课堂告诉学生文化不仅仅有语言的魅力,更有其他的魅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感受世界,丰富学生对于文化的日常积累和沉淀,有利于学生提高鉴赏能力,不仅可以从微观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

通过德育教育,将传统文化植入生活,提高学生对于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与交流,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观察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对有偏颇的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在实际德育教育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意识,这也是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唤起民族文化自觉性,打造科学高效的德育课堂,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一)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加强对“书香校园”的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加入校园生活,使学生看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实际作用。在德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小学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好动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周围学校环境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在此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授其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适宣传传统文化,能够使传统文化具有启发性,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与增强求知欲的习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相结合,通过实地参考、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使学生切实了解到传统文化本身,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中对历史的敬重感和使命感。优秀传统文化与实际语文教育的融合并非只是将经典故事引入课堂,更需要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传统文化的学校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还符合实际教学任务,使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二)结合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学生兴趣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不同的文化相互交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离生活较近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的来源,尊重文化,感悟文化,加强学生的融入感,从而促进教学任务的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已经过时的思想进行推陈出新,帮助学生建立家乡的归属感,进而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荣誉感和传承意识。

(三)创新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文化传递方式,比如,通过互联网播放动画、视频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将文化创作的背景、人物的性格融入故事中,实现寓教于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任务进行创新,发挥新型互联网技术,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程的热情,也能够激发教师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激情,并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心传递给学生,学生与教师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不仅逐步增强了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加强了思想道德修养。

在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对传统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使其不仅呈现出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适应教育发展中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以及人格的塑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适应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增加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比重,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是新课标形式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必要措施和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德育传统语文德育要在“善”处留白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中国德育》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教育文汇(综合版)(2020年4期)2020-06-15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老传统当传承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

推荐访问:浅析 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907/10407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