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胜文档网!

穴位贴敷联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23 11:00:08

杨萌,张向东,楚天云,赵明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呈低龄化趋势[1-2]。西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包括椎间盘自身免疫反应、机械性压迫、化学性神经根炎等[3-4],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常会对胃肠道、肾脏产生不良反应。而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疗效,且无上述不良反应。中医将该病分为气滞血瘀、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亏虚4种证型[5-6],其中寒湿痹阻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的关键是祛除风寒湿邪,增强机体固护能力。腰部穴位贴敷能够有效地发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7],但单纯应用此法治疗只能缓解即时症状。若要巩固疗效,还需联合肌肉功能锻炼,改变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既往文献报道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锻炼,多以腰背肌锻炼为主,而对腹部肌群的功能锻炼关注较少。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我们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患者39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本组39例,均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21例。年龄35~70岁,中位数49岁。椎间盘突出节段位于L3~48例、L4~515例、L5S116例。病程8~50个月,中位数31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8],同时符合《中医骨伤科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6]的诊断标准。

2.1 穴位贴敷将清半夏、红花、炮附片、独活、芥子、细辛各150 g研成粉末,配生姜汁调和成黏度适中的膏状物,装在密封箱中备用。治疗时制成直径约 1 cm 的药丸,用医用胶布将其固定后贴敷于肾俞穴、关元穴、脾俞穴、命门穴、环跳穴以及阿是穴,每日1次,每次贴敷4 h,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3 d再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

2.2 腰腹肌功能锻炼患者首次就诊时教会患者腰腹肌功能锻炼方法,并由课题组研究生为专职联系人,借助微信平台建立医患沟通渠道及监督方式[9-10]。腰腹肌功能锻炼共30 d。

2.2.1臀桥 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床面垂直;抬起腰部、臀部,尽量使背部、臀部、膝三点成一条直线,并配合腹式呼吸有意识地收紧腹部;抬起后坚持5~10 s为1次,10~15次为1组,早晚各1组。

2.2.2交叉支撑法 患者两侧膝关节屈曲成直角跪于床上,抬起左上肢,同时抬起右下肢,左上肢、右下肢与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坚持5 s,再进行对侧机体锻炼为1次,10~15次为1组,早晚各1组。

2.2.3腹肌收缩训练 患者取仰卧屈膝屈髋位,腹部放松后深吸气,尽可能使腹壁肌肉收缩,保持5 s后放松,再休息5 s为1次,20次为1组,早晚各1组。

2.2.4卷腹训练 患者仰卧于瑜伽垫上,屈膝90°,双手环抱于胸,呼气时躯干上部向上、向左或向右(向上为正向卷腹,向左为左侧卷腹,向右为右侧卷腹,注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左侧或右侧卷腹)发力弯曲,同时腿部向心收缩,维持2 s后缓慢放下躯干和双腿,还原至初始位置。正向、左侧或右侧卷腹完成1轮为1次,10次为1组,早晚各1组,组间休息1 min。

2.2.5腰腹肌协同训练 腰腹肌协同训练采用《易筋经》[11]中的青龙探爪势和卧虎扑食势。每次锻炼患者自愿选择1种,以患者感到腰背部及腹部酸胀或轻微酸困为止,早晚各1次,总时间为5 min。

2.3 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即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腰部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量表[12]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情况。

全部治疗结束后,39例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4.54±1.12)分,(1.95±0.86)分,t=16.748,P=0.000],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高于治疗前[(12.16±2.84)分,(22.94±4.10)分,t=3.697,P=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中以寒湿痹阻型最为常见。临床上治疗该证型的常用方法是温经通络法,如温针灸、穴位贴敷等。穴位贴敷是在传统的针灸学基础上,应用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最终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13-14]。本组患者采用的穴位贴敷药物大多为辛温之品,将这些药物研磨调制后敷于特定穴位上,使药物渗透皮肤进入经络,激发全身的经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研究[15-16]表明,清半夏、红花、炮附子、独活、芥子、细辛等药物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流变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可以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紊乱,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生姜汁可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辛温宣散、走而不守,能引诸药透穴入络而直达病所,加强药物的渗透和吸收[17]。

功能锻炼是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功能锻炼能有效缓解椎间盘突出引发的腰腿痛,明显降低其复发率。在诸多功能锻炼方法中[18],腰背肌锻炼是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多作用于多裂肌、竖脊肌等腰背肌群,但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单纯采用腰背肌锻炼后腰腿疼痛症状仍易复发。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平衡结构,阴阳互动,互为平衡,人体内外、前后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产生病变。腰背肌群与腹部肌群之间的“前后平衡”被打破后就会出现腰椎疾患[19]。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劳作方式发生显著改变,多数患者发病前长期保持久坐、久站或半卧位等不良姿势,缺乏腰背部及腹部肌肉的锻炼,致使腰椎前后肌肉群处于紧张状态,日久导致局部肌肉功能异常及肌肉萎缩,腰腹部整体肌群的力量下降和不平衡,最终导致腰椎疾患的出现[20]。基于平乐正骨筋骨互用平衡论及筋滞骨错理论平衡观[21-22],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我们在常规腰背肌锻炼的基础上采用腹肌收缩训练、卷腹训练、腰腹协同训练等腹肌锻炼方法,以恢复腰腹之间的平衡。腰腹肌功能锻炼既能激活和锻炼腰腹部的腹直肌、腹内外斜肌、竖脊肌等整体稳定肌,又能激活和锻炼多裂肌、腹横肌等局部关键稳定肌,最终平衡腰椎的整体协调性及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单纯腰背肌锻炼主要是针对背部肌肉的锻炼,相比较之下腹部肌肉力量显得更弱,只有腰腹部同时训练才能保持腰椎前后的平衡,从而维持脊柱良好的稳定性[23-24]。郭玲等[25]研究认为,腰腹肌同时功能锻炼能明显增强腰背肌的肌肉力量,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刘彬等[26]认为,腰腹肌运动可有效增强下腰部肌肉群的肌力和活动度,从而更大程度地改善腰椎功能。

本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穴位贴敷联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能有效减轻腰部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腹肌腰背肌群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冰雪运动(2021年3期)2021-11-04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9期)2021-07-22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基层中医药(2021年11期)2021-06-05大笑多少声能笑出腹肌?趣味(数学)(2020年6期)2020-11-16*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9年1期)2019-03-05每天卷腹,为什么还是看不到腹肌海外星云(2017年16期)2017-08-25杨烁:不只有酒窝、腹肌,还有一些“孩子气”金色年华(2017年7期)2017-06-21法国八旬老翁蝉联“腹肌王”环球时报(2017-04-12)2017-04-12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17年7期)2017-01-16

推荐访问:穴位 锻炼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triumph-cn.com/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2023/0923/108364.html

推荐内容